我是先看到ZF的表現後, 當場Ziess這些新鏡頭毫無怨念...先不談C/Y鏡, 跟G鏡比就沒有比較好, 我比較傾向是Ziess之前的鏡頭可以說已經登峰造極, 後面這些新鏡頭難以超越也是可以理解, 不過總還是有那一些期待, 結果還是無法超越的失落, 這影響我比較多.以這樣的價錢, 我寧可回去選G45.
PierreAngenieux wrote:如果定義Contax...(恕刪) 現在50/1.4規格中的鏡王LEICA SUMMILUX-M 50/1.4 ASPH 也是環保玻璃製作的技術/創意/用料/組裝...都是很重要的環節
海鷗貓 wrote:小弟一直想體驗什...(恕刪) 多謝分享!!不過對開箱照第一張與第三張很好奇:第一張盒子上很清楚可以看出PLANAR的結構--6片變形雙高斯,這個結構簡單又經典,是歷久彌新的設計。不過第三張出現的保證書卻是逆焦式(Retrofocus)的設計?
現在不論是日本還是德國...鏡片一律得使用無鉛環保鏡片....所以不管是哪個牌子的鏡頭...現在都得換成這種....至於有沒有Zeiss味...小弟是認為不同時期的鏡頭有不同鏡頭的味道...早期在像差、色散無法靠電腦大量計算減低的情況下...加上鏡片鍍模的技術較現在低..造成了早期C/Y鏡設計時會有一定程度的像散...(如Planar 85/1.4全開光圈、Sonnar 135/2.8..等)這造成或多或少的影響(講好聽一點就是照人像有朦朧感、奶油味)..而更早的鍍模技術對於黃色光無法修正的很好因此也是早期德鏡(AME)照起來和日鏡(MMJ)比較為偏黃的原因...而現在的鏡頭設計..拜電腦運算進步所賜...基本上大部分的像差和色散都可以修正的很好...加上現今鍍模技術比較偏向將色彩還原成中性(偏向日系鏡頭)...因此現今推出的ZF/ZA/ZM...色彩比較沒有C/Y時的濃艷(但跟他牌鏡比還是艷麗多)...但是我覺得在中間層色調的轉換方面...Zeiss還是有他的一套...
wenjer wrote:現在不論是日本還是德國...鏡片一律得使用無鉛環保鏡片....所以不管是哪個牌子的鏡頭...現在都得換成這種....至於有沒有Zeiss味...小弟是認為不同時期的鏡頭有不同鏡頭的味道.....(恕刪) 早年廠商會使用鉛玻璃,主要是因為含鉛玻璃有折射率高的特性。現在雖然因為環保因素而停用,但翻一下Schott的玻璃型錄,使用其他原料而有更高折射率的玻璃種類實在太多了,設計人員還是有許多選擇可用。更何況,鏡頭設計有幾個核心技術:非球面、色差校正、玻璃原料、薄多層鍍膜、鏡頭接環精度要綜合在一起考慮,angy2729兄說得很正確,還要有設計人員的巧思創意!我們有很多機會能夠享受老鏡頭的特色,這是很幸福的一件事,但新設計的鏡頭不見得比較差啊!但是我同意日本廠商製造鏡頭時,最重要的決定因素不是performance,而是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