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ersen wrote:順便問一下,Leica MP跟Leica M7哪個比較好阿??有沒有規格表可以看一下?? 如果只是規格的話,MP: No TTL, 全手動(除測光外),全機械(測光除外)M7: TTL, 有光圈先決, 電子快門(除 1/60, 1/25)所以要是我買,我絕對會買 MP。原因:全機械。況且我不需要 TTL,也更不可能會想去用什麼光圈先決。
pc810143 wrote:請問大大G2的對焦速度怎樣阿??(恕刪) 非正式比較:對焦速度Minolta Maxxum 7(Alpha 7)>> Contax G2 >> Konica Minolta A200不過如果是在室內暗處的話因為Contax G2有紅外線對焦輔助的設計,其實還挺快的一般室外的情況速度,雖然比不上SLR對焦的快速但也絕對沒有所謂比DC慢的情況搭配機背的對焦鎖定功能用起來很方便 不過自從上次玩過朋友的Minolta CLE之後還是對那種觀景窗還有實相疊影對焦的手感念念不忘啊 ......
又看到同好了!又是在今天這個數位風潮時代,實在太感動了!我的是Leica M635mm Summilux f1.4 球面鏡 德製50mm Summicron f2 德製90mm Summicron f2 加拿大製民國78年買的。至今功能仍完全正常如新,成像品質也極佳。另外它真的能進奧地利維也納音樂廳,不會被服務人員擋駕禁拍。
Tiersen wrote:感謝樓主分享!看到這...(恕刪) 其實買LEICA M系列主要是著眼於比R系列輕。觀景窗叫R系列明亮,對焦方便速度快!另外全機械的設計能讓相機在酷熱,嚴寒,高磁場等惡劣環境下,運作自如!買電子式的M7,就失去了買M的意義了。且M7的噪音已經超過音樂廳允許的標準。
我使用R系統已十餘年,Leica MP + Summilux-M 35mm F1.4 Asph一直是我的夢幻組合,前幾個月入手Konica HEXAR RF+2支Konica鏡頭,發覺 RF好玩又高畫質,也用Leica鏡頭交互使用,發覺Leica才是RF相機的王者,所以受不了誘惑也入門M系統,M6 TTL 0.85+M35 F2.0(Pre-Asph)+M75 F1.4是我的新歡, 雖然不是全新的,但經典的造型及紮實的作工,叫人愛不釋手,拍出來的照片更讓我感到驚奇及感動,現在R系統2機5鏡躺在防潮箱很久了,有時想雙系統出動,但體能已不堪負荷,只好作罷,現在M6 1機2鏡出門輕鬆又愉快。
philip99 wrote:請問M6機器常有標示 0.85、0.72、0.58 的差異,其主要不同是在哪裏? 視野放大率嗎?還請不吝指教。謝謝。 0.58 整個視角就是 24mm0.72 整個視角就是 28mm0.85 整個視角就是 35mm看自己剛開始 build up M 時想要怎麼玩。
Lordcolus wrote:Minolta CLE 記得這個是Leitz CL的兄弟不過牌子掛的不同,感覺上得爽度就有差考量到Leitz CL價格不高,其實是入手M Mount的好選擇0.0/喔,已知的問題:測光肯定會壞掉._.解決方案:跟貓一樣去買個福輪達的VC Meter掛上去就是了
snowmen wrote:0.58 整個視角就是 24mm0.72 整個視角就是 28mm0.85 整個視角就是 35mm Sorry....看不太懂耶那0.85的版本接上比35mm更廣的鏡頭,是不是就無法看到整個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