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數位相機的時代,徠卡除了剩下品牌價值,他還有什麼優勢?

球德洛 wrote:
如果拿出幾張相片,如果有人能一眼認出哪張就是徠卡拍出來的,因為有其專屬風格,那徠卡在數位領域就是成功了


好奇怪的理論。

換句話說,下面這個也成立嗎?

"如果拿出幾張相片,如果有人能一眼認出哪張就是Canon拍出來的,因為有其專屬風格,那Canon在數位領域就是成功了"

靠認照片來決定在數位成不成功? 有專屬風格?

我個人覺得蠻詭異的。
http://leica.lensinfo.net/
uczach wrote:
跟這個討論串一段時間...(恕刪)


有點不太認同這種比喻耶

拿這種東西來判定小不小朋友 有不有錢 感覺不是很...


不開toyota更進階當然是開凸顯高性能的跑車 或是飛機等等交通工具 而不是老爺車吧?

同樣是有錢我想會有更多人去追超貴的定製的高性能機而不是某些品味機吧

所以人各有喜好 不要再拿什麼自以為大人來壓人 感覺不是很成熟
ieei.liu wrote:
好奇怪的理論。換句話...(恕刪)

i兄,習慣就好........
這年頭總有人看不習慣別人用的東西比他的高檔,然後就要用貶的方式,顯示自我的清高,甚麼不追求品牌啦,要低調啦.........
還真奇怪一群人追求日系的鏡皇機皇,也不會想想機皇鏡皇的價格,跟leica比較看看,是哪個貴哪個便宜??leica貴的也就那幾顆鏡頭罷了,然後一堆開箱文,也不知是哪家用戶的,這不叫做炫耀???搞不懂.............
還有提到甚麼品牌情結,甚麼東西在人類社會中可以視為有價的???
把任何東西都要量其價值,這是很可悲的,社會中更多的物質,是無價的..............
數位相機時代,leica的表現很差嗎?我不能也不想評論,評好評壞對你對我又沒有任何得失,底片真的落伍嗎?何以見得呢?舉個例子吧,新加坡有個專收優質幻燈片的店家,只要你拍的幻燈片夠美夠好,只要你肯賣,你就能得到一筆錢,朋友賣了不少,一張幻燈片價值是2900~3900美金,哪個數位檔案有這價值??少有吧...........當然首要是你要拍的讓他們喜歡,不是每一張都有這價值............
所以與其探討數位洪流中的底片價值,leica品牌價值,還不如拿著手中的各種器材,努力下功夫拍出一片天為要......


旅遊,攝影,搖滾樂
其實大家可以不用吵架
相機牌子這麼多
喜歡什麼牌子就買什麼牌子
大家都是照自己喜好購買吧
至於價錢,cp值,都是第二考量

在市場上還買的到, 就是他生存的下去
喜歡就支持,不喜歡就去看你喜歡的那一家就好
怎麼去罵都只是流於嘴砲

小弟是攝影新手
有心想練技術(現在很爛,連照片都不敢放上來給前輩指教)

對於我
徠卡做不出這麼複雜的日系menu剛剛好讓我可以單純的練習在構圖,練習攝影技巧
複雜的日系相機slr小弟也有,但真的絕的功能太繁複,難以上手(純粹個人想法)
另外絕的徠卡的輕小,是單反無法比擬的,小弟又剛好喜歡拍廣角焦段
所以覺得真的是最適合小弟的相機

至於大家說的虛榮心,小弟是真的絕的徠卡滿酷的
就很像汽車版的lexus,高級又低調,
就算被人罵虛榮,又如何
我自己用的很爽 用心去拍照片記錄自己生活
who care你覺得我是不是很虛榮?

前面的回文太多都是攝影前輩了
請不要吵架
專注在讓照片更漂亮吧
或許使用數位徠卡要後製很強
使用自己喜愛的相機 然後調整出很好的照片 不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嗎

可以多些教學心得 比醬的文章來得有建設性
小弟都沒有門路可以學
只好等7/4號的徠卡數位講座 軟體教學XD


索尼阿法 wrote:
Leica神話多不勝數~!!!!


但僅止於底片時代,數位時代Leica還是神話嗎?
他的確是傳奇,只是過去了,否則也不會落的依靠日本廠商,

堂堂偉大的Leica,卻是依靠日本才能在數位時代繼續生存。
回到樓主的命題
數位時代,除了品牌價值,Leica還有什麼優勢?
命題中Leica品牌價值應該沒有爭議
故略過

在數位時代,Leica還有什麼優勢?
回過頭反思
底片時代
Leica有什麼優勢
光學技術? 信賴感? 便攜低調?

面對產品本質的改變
從光學、機械導向變成電子產品
3C化的結果
CA可以俢、變形可以修
電子上面貧弱的表現看起來沒辦法讓critical user安心
攜帶性更因為影像載體的多樣性(CCD/CMOS尺寸)而不再是優勢
看起來現在的Leica只是在消費以前的Leica
面對市場特性的改變
本來相機(至少Leica)算是中產階級玩具
但是由於DSLR興盛,市場base變大
而網路經濟形成M型社會,中產消失
新富( new luxury)族群Leica吃不到
偏偏搞奢侈品定價
真富階級又不見得買帳
畢竟有錢人炫燿相機的族群數目又不多
要方便不如用iPhone拍
要玩玩攝影專業有C/N+大砲
要機械情懷,鐘錶世界更值得鑽研
不說鐘錶,M3的質感就沒有在重現了,貴古賤今?
要比電子性能、快速易用輸日系
高端市場需求量本來就小
新進user又少
(不好上手,成就感低,價格敏感者根本就在二手市場,對公司利潤沒有幫助)
面對專業市場
少了速度與信賴感
應該沒有哪個族群(報導攝影?)是非Leica不可

站在公司角度
這樣的定價策略
或許是以價制量
小公司
可以cover成本就好
也沒有餘裕把market share搞大吧
這是我唯一想得到的解釋
除非另一個原因
考慮國外所得(購買力)
Leica調整到這樣的定價只是剛好

但是
從reliable變成unreliable的產品
從reasonable變成unreasonable的定價
Leica還能帶給大部分攝影愛好者什麼期待
還能帶給fans什麼驚奇呢?

或許
Leica還是有成長動能
也有資金挹注
但是
可能大部分喜愛攝影的用家
已經不是該公司的目標客戶


Ps.
如果我是PM
我希望M9除了載體是FF CCD之外
其他一如MP
但另外增加類似visoflex的配件
將M變類單眼(使用EVF即可)
透過此配件開發幾支AF鏡群,尤其zoom系列
讓M使用上更親民
如此單機雙鏡頭線架構
一來省掉重新開發AF-R架構
二來不得罪對鏡頭素質很picky的M lens user
一舉兩得





OZSan wrote:
但僅止於底片時代,數...(恕刪)


依賴日本這話可說得太嚴重了吧
不過就是便宜的消費性產品授權給panasonic
這麼說zeiss也靠sony跟nokia是吧
技術主力商品跟日本其實關係不大說
只是大眾買得起的就是這些大廠用來薛錢的貼牌便宜貨
可別把他就看成全部了
索尼阿法 wrote:
大同電郭名牌??一鍋...(恕刪)

這位大大的id索尼不是也是以賣他的品牌價值著稱
不過就是附加價值比例大小的問題罷了
窮追猛打這問題有啥意義嗎
這年頭哪家是在做良心企業了
那最好都公營限制獲利比例才能料好價實在

要討論技術強弱價值高低
那就該拿該廠高階產品出來談
等s2出來再跟大馬之流來比一比吧

還是主要還是追著價格跑
只要哪家cost down能力高就贏阿
OZSan wrote:
但僅止於底片時代,數位時代Leica還是神話嗎?
他的確是傳奇,只是過去了,否則也不會落的依靠日本廠商,

堂堂偉大的Leica,卻是依靠日本才能在數位時代繼續生存。


大家認真討論了這麼多,且撇開虛榮心不論。在【交作業】LEICA R鏡轉接CANON數位單眼作品分享交流目前11層的小公寓中,是否可比較出與 Canon 鏡頭的差異?

若有,那原因是否是光學上的不同?(同樣的感光元件及後製處理模式)

至於"堂堂偉大的Leica",早在底片時代就依靠日本 Minolta、Sigma、Panasonic、Kyccera 等設計生產相機與鏡頭,可是到現在還是被人家定位在那個位置,三不五時會被拿出來酸。
潛水 ........
沒什麼好吵的話題,開車從台北到高雄,開Nissan, Toyota, BMW, Ferrari 都可以到,搭火車飛機也行,扣除錢的因素,為什麼有人買幾十萬的車,有人買幾百萬的車? 個人喜歡覺得有價值就好,沒真理的啦!

攝影也一樣,便宜的貴的相機,只要能拍出照片就是好相機,當然成像構圖好壞跟器材跟人都有關係,重點還是結果也就是照片,沒有人只看照片就能判斷是哪個品牌的相機拍的吧?

主題如果改成"高油價(油電車)的時代, 法拉利除了剩下品牌價值,他還有什麼優勢?" 放到汽車版,相信也可以引起論戰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