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記得前些日子小弟為了去日本拍攝京都楓葉,
曾經發文請教各位大大,也獲得了許多回應,
京都趴趴走五天之後返抵國門,謹在此分享小弟去京都拍攝之心得。
重點會集中在如何攜帶攝影器材以及拍攝相關事宜,
而且是跟小弟一樣,喜好攝影、不甚專業、自助旅行之攝友,不敢惹專業人士笑掉大牙。
心得不一定是正確的,但都是在拍攝過程中的一點想法,希望各位大大不吝指教。
另外,之所以只貼幾張圖而已,是因為難登大雅之堂,不值一哂,
就當作小弟個人旅遊紀念以及改進的參考依據,不佔用空間了。
如果有興趣看看小弟作品的大大,請移駕到小弟的網路相簿: http://niederlandkatz.pixnet.net/album
3.
4.
5.
1. 裝備
機身
S5 pro X1 (韌體版本1.11)
鏡頭
Tokina 16-50mm F2.8 X1 (45%)
Nikon AF-S 70-300mm F4.5~5.6 X1 (25%)
Nikon AF-S 12-24mm F4 X1 (30%)
閃燈
SB-800 X1
濾鏡
Marumi DHG 77mm CPL X1
其他
67-77mm轉接環 X1
Fujifilm Cheki 55 X1
NP-150 X1
相容副廠電池 X1
三洋低自放電池 X4
以上是小弟每天裝在LOWEPRO 200裡面背著跑的東西,鏡頭後面是使用比例。
6.
7.
(1) 電池的重要性:不要相信你每天都會記得充飽電池! 務必在出國前購買至少足以支撐兩天不斷電的電池量!
俗話說,再愚蠢的事情,都有人親身得到血淋淋的教訓(哪來的俗語?)
小弟就是其中一人:在嵐山渡月之二尊院、金閣寺以及南禪寺三度斷炊。
有去過的朋友就會知道扼腕之程度,極甚。
旅行中,尤其是自助旅行,常常會有意想不到的狀況,又或者耗電出乎意料等等
(小弟是轉換旅館時行李寄放車站導致八點以後無法拿到充電器這種鳥事)
因此盡量要有萬全準備,切勿鐵齒。
8.
9.
10.
(2) 雙機流:不願意妥協於旅遊鏡者(或是說,願意背背樂的攝友)
因為攜帶了三隻鏡頭,於是當拍攝場景、角度不同時,就體會到單機的痛苦。
像小弟就必須在行進間、道路旁、參拜房間裡面、公車上、暗夜中
先將背包卸下,放到地上,然後再動工,更不用提上面還有CPL、轉接環、鏡前鏡後蓋要裝
(如果要從“有CPL的12-24mm“換到“有CPL的70-300mm“,遠遠看來非常好笑。)
雖然小弟非常注意安全,並且都選擇冷僻角落以免干擾他人,但仍然十分危險(對鏡頭)而麻煩(對同伴)。
因此,假設您跟小弟一樣堅持換鏡頭,或是您本身就是對畫值十分挑剔嚴苛的達人,
在不論旅遊鏡的情況下,攜帶雙機可能是最好的方案(當然前提是您負重上願意承受)
11.
12.
13.
14.
會有這樣的建議是因為
a. 只要不是太誇張,小弟願意硬背,也不願意沒得用(大前提)
b. 您拍攝上用鏡習慣跟小弟一樣分散
c. 旅遊鏡有時窮,例如喜歡魚眼、超廣角、望遠、微距效果的攝友們,想必無法一鏡滿足
d. 第二機如果不嚴格要求,其實並不貴,例如D50、D70、D80等等,C/P值都是有目共睹的,
甚至您願意,S5PRO二號機也極適宜。
何況許多金援充足的攝友,搭配全幅機種,更添畫面的精彩性。
e. 畫面轉換較為迅速、簡便,節省的時間也許比為了減輕重量而不停換鏡更能令旅遊心情愉快:
例如拍人頭照,難道每張都要換鏡嗎?
f. 有女王、女皇、國王、老爺的攝友,不妨一人一機,增近感情外,間且耳濡目染,以後更能追加特別預算。
(當然若兩人都愛攝影,益見兩情相悅,恭喜老爺、賀喜夫人)
15.
16.
17.
(3) 背包:背在後面的,真的很難拿取、收放鏡頭。
小弟為了換鏡頭,不只動作繁複,而且取用不便。
不可否認,Lowepro 200是設計精良、簡潔耐用,收納起來相當整齊的好包。
但是因為背在後面的關係,要挪到前方換鏡十分不方便。
一來前方外部是一片有塑膠扣的擋板,而且背包直立狀態下放置鏡頭的魔鬼氈格子開口向前(除非放平)
二來在取用時除非用另外一隻腳撐著,成金雞獨立狀,或是東西單純、儲放不交疊,
否則在摸索之間非但不易而且碰到哩哩扣扣的東西容易橫掃千軍,那場面就狼藉了。
小弟會希望多一個小型至中型的側背包或彈弓手一類,
不要太大,可以至少放下備機+一鏡,間且放CPL等小東西即可。
後背包的重要性反而是在放腳架以及較少用的鏡頭。
18.
19.
20.
21.
22.
2. 拍攝
小弟不敢野人獻曝,僅提出幾點供沒有去過京都的攝友參考,免去嘗試錯誤之苦。
(1) 小弟待在京都的幾天,天氣晴朗間有小雨、陰霾,光線對於景物的立體感、層次變化影響非常大。
(2) 長鏡頭值得使用,京都各楓葉名所人潮眾多且楓葉茂盛,“枝“體橫陳,拿捏稍有差池,常生混亂之感。
無論濾掉人群,或以模糊前後雜景之方式來表現主體,相對於標準鏡或小廣角均能輕易取得較為滿意的成果
(3) 腳架的使用在各個景點中都受到限制,只要是寺廟,大多會規定在境內不得使用(有些全部禁止)。
即使如此,仍然建議攜帶腳架,畢竟需要穩定性的場合,例如夜間拜觀,
不能完全靠拉高ISO來達成,以免畫質下降太多(或不符合您的期待),
假設寺院周圍庭園不禁止使用,也多一份創作空間,例如一人自拍。
(4) S5Pro色彩真是太暴力了,雖然很多人認為比不上S3Pro,
但是F2正片色彩也已經讓對紅色較敏感的鏡頭拍攝起來容易爆掉,例如Tokina 16-50
很可惜沒有試過晴天,藍天白雲下拍攝人像,但相信F1b能夠確實傳達空氣中那分通透感。
(5) S5pro 高ISO表現相當兩極,如果照明良好,表現大多合於需求;
但若在微光下、場景普遍昏暗或主體沒有特別得到照明之場合,
S5Pro高ISO(1600及以上)下經常使得細節降低到小弟無法容忍的情形。
(也許是小弟拍攝技巧不佳或是患有手抖症所致,功力高強的大大們不用太在意。)
小弟構思下次拍攝時尋求高ISO純淨度較佳或較輕易令人滿意之機種來輔助,
畢竟科技進步讓高ISO也有長足的突破,值得好好利用。
但是小弟仍然會以S5Pro作為拍攝的主力,尤其是清晨到下午黃昏這段期間。
畢竟S5pro的色彩,實在獨具魅力,難以替代。
感謝各位大大的耐心與愛心(?)
最後,是南禪寺三門的景色,
人潮眾多,取得不易,但卻令人讚嘆:「絕景な!絕景な!」
而京都,又何嘗不是。
23.
小弟全程99.9%都是用24-105這隻,腳架是有帶,不過是SLIK MINI-PRO III這隻小腳架
回來很後悔沒帶大一點的帶腳架去,所以要去日本賞楓或賞櫻的人記得一定要帶腳架喔
像前面大大說的,相機裝在腳架上整組扛著也OK啦,因為看到很多阿公阿媽級的都是這樣
不過記得人多的地方要小心人家喔~~
小弟這八天帶的裝備
機身:40D
鏡頭:EFS 10-22,Canon 24-105L,Sigma 24mm F1.8 EX DG
濾鏡:CPL
最後幾乎都使用24-105這隻,其它兩隻最後幾天連帶都沒帶出旅館,CPL只有在箕面公園拍慢快門時用來減光用
另外景點的部份,如果可以越早出門越好,不然像書上或是DM那種畫面,應該不太有機會拍到
去京都這8天人幾乎都很多,所以大部份取景都差不多,因為不想把人拍進畫面
下面這幾張都是有用小腳架拍的
箕面公園
#01

#02

#03

#04

#05

#06

知恩院
#01

#02

#03

#04

#05

部落格http://blog.pixnet.net/zhaohua
相簿http://www.flickr.com/photos/zhaohua/sets/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