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幫父親圓夢之旅,大滿貫澳網公開賽觀賞心得(文長圖多)



老爸是長年以來的網球運愛好者,從當年的Pete Sampras,到之後的Roger Federer
眼看Federer的年齡漸漸步入退休的軌道,就趁著這次的農曆年假,恰逢四大滿貫賽之一的澳網,帶著30年來未曾出過國的老爸,到墨爾本來了場圓夢之旅.

關於機票:
基本上台灣唯一直飛墨爾本的是華航,但因為我不搭華航.所以只能選擇需要轉機的航班.
轉機的部分,選擇蠻多的,有香港 泰國 新加坡等,而又因為政治因素不太願意去香港,而遇到過年期間的機票價格都比往常高上一截,索性就嘗試過往一直頗負盛名的新加坡航空.

這次因為過年期間,經濟艙的票價都非常高昂,想著老爸30年來未曾出過國,就有1-2張用現金,其餘里程的方式換了新航的來回商務艙

關於新航商務的心得,可以參閱如下:

SIN-MEL 新加坡航空商務艙分享

SIN-TPE 新加坡航空 787商務艙分享

關於住宿地:基本上澳網期間的住宿都會比平均價格貴上一倍,很建議在確定行程後就趕緊預定.這次因為自己IHG會員的關係,選了Crowne Plaza Melbourne



整體心得可以參閱如下

Crowne Plaza Melbourne 分享


在選擇住宿,地點是很重要的因素,可參考下方這地圖





在澳網期間,沿著Finders street (粉紅標線)會有免費的接駁電車(tram) 70/70a

關於攝影
原本只帶X-E3搭配16mm F/1.4出門,後來到了澳洲,發覺不拍這難得的網球運動著實可惜,就在當地買了顆便宜的長焦50-230 OIS II

關於門票:
基本上每年大概十月初官網就會公布販售門票的合作網站,今年的是ticketmaster,直接在網站上購買即可,票源都蠻充足的,有販售對號座位的有三個球場,其中兩個最重要的rod laver 和Margarette 有分成日場和夜場









當時買票的邏輯,在於日場怕溫度太高陽光太殺,再加上夜場可能會放人氣比較高的對戰組合,而又因為第一二輪的實力差距可能比較懸殊,所以目標從第三輪開始,買了連續兩天的夜場,其中一天也順利的看到Federer,隔天按照常理應該也有納豆,可惜因為有地主選受的關係,納豆就被提前到日場了 









此外還有一般入園的ground pass可以購買,我這次的心得,如果是網球愛好者,覺得兩個主球場的門票略顯太高,買買ground pass進場也是相當值得的,尤其是第一週,外圍球場也都會有非常多比賽,其中不乏許多知名的選手,而整個澳網公園就像是的網球嘉年華,氣氛相當好.

基本上tram來到Rod Laver arena這站,就會有大量的人潮簇擁著下車,沿著指示就能來到入口.

一進場最先看到的球場反而會是court 3,左手邊則會有一大塊草皮,上頭擺滿椅子,然後有個大螢幕,體貼沒能進到兩個主球場觀賞的球迷














當晚第一場的球賽就是爆冷的比賽,衛冕冠軍大阪直美不小心直落二輸給了非常有淺力的美國新秀.

當天可以看到小將的強力攻勢,讓衛冕者疲於奔命地,時不時展露出失望的神情.






























下一場就是我們最期待的Federer的比賽,對手為澳洲籍的John Millman,因為是澳洲地主,所以有相當多當地的球迷為他加油.他也善用這主場優勢,打出了一整場的好球,讓原先被看好的Federer打得十分掙扎






































兩人拼戰到第五盤的搶10大戰,原本取得8:4優勢的Millman,最後卻連續掉了六分,讓Federe最終以10比8逆轉取得勝利,這場比賽非當精彩刺激,有幸能夠欣賞到這場,真的非常過癮

































隔天老爸中午就想去看球,就加買了Ground pass進入(夜間場的對號座門票,表定7點開打,最早是5點就能入園)













恰巧遇到謝淑薇的女雙比賽,這場比賽他們也順利的贏球,在澳網他們最後也奪得女子雙打的亞軍
































看完比賽,又稍微四處逛了一下,慢慢往球員的練習球場前進,因為表定Federer下午三點要在第21號球場練球.

在途中確實有相當多值得逛的地方,舉凡如各廠商的攤位,官方紀念品(吸金)的商店(但我覺得許多商品的質感都不太好_,而且人來人往之中,雖然球場範圍很大,但一點都不會顯得無聊





















來到表定的21號球場,過多的人潮已經導致有保全出動並拉了封鎖線,適當地阻止過多的人潮湧入.

球迷人實在太多,有幸捕捉到幾張照片後,就趕緊退了出來





























之後轉往1537球場,因為還是前幾輪的比賽,所以容易在外圍不用額外付錢的球場到兩個都是種子選手的單打比賽.Rublev vs Goffin





















這場可以看到兩位新生代的球星揮灑著青春年華的實力,觀賞性相當過癮.





































晚間Rod laver的第一場,是女單的Garbiñe Muguruza對上名列第五種子的Elina Svitolina,原本想說是個精彩可期的比賽,畢竟Muguruza雖然沒有名列種子,但過往曾經拿過大滿貫的女單冠軍,女單排名也曾經來到第十













沒想到最後結果是由Muguruza一面倒的以6:1 6:2輕取獲勝










緊接在後面的男單,是由地主的 Alexei Popyrin對上Daniil Medvedev. 




















Popyrin在全場地主的加油聲下,有幾球確實打出不錯的實力,但終究直落三不敵穩定的Medvedev









隔天又買了Ground pass,看了幾場外圍的比賽.頭一回親身體驗網球大滿貫比賽的洗禮,非常驚嘆於主辦單位對於整個盃賽的規劃,從一出機場就能看到澳網的相關資訊和廣告,到市中心內,許許多多的海報和宣傳,再搭配上免費大眾運輸的接駁,整個城市在這兩週彷彿呈現一個網球城市的氛圍.唯一讓我小小詬病的是今年的官方App非常慢且容易當









再加上墨爾本美好的天氣,今年有別於往年那動輒35度的高溫,我想對網球迷而言,能夠親自在此泡上幾天,真的是非常過癮的享受













原本單純是帶父親來圓夢的我,卻不禁辛起明年還想再來一回的衝動.
















全文同步刊登於網誌
幫父親圓夢,澳網大滿貫
2020-02-10 21:07 發佈
有溫度的內涵
本身也是網球迷,從大學打到現在
可以不吃飯,不睡覺
但週末一定網球場報到
很期待有機會去看溫布頓,近距離看心目中的英雄
現在孝子不多了
謝謝分享
當地買的鏡頭值得了!
感謝分享
nthomas wrote:
老爸是長年以來的網球...Muguruza雖然沒有名列種子,但過往曾經拿過大滿貫的女單冠然軍,女單排名也曾經來到第十恕刪)


很棒的文章,雖然是豆粉,但我最想去溫布頓看球^_^

還有,Muguruza曾經世界排名第一,可惜決賽輸給Kenin
好棒的色系 與 圖文並茂 X-E3 都可以拍的這麼好 看來不是相機 是相機後面那個腦袋比較重要
希望我的小孩將來也可帶我去澳網觀摩
真是孝順。當然財力夠是另一因素。

謝謝分享每年必看的運動節目現場實照。

納、喬史詩對決那年,正在新加坡過年,一面玩一面看文字實況,
回到飯店後,正好趕上最叫人愀心的尾聲。

你的分享又勾起了多年前那段回憶。謝謝。
nthomas wrote:


老爸是長年以來的...(恕刪)
AO真的是很用心的大滿貫,
2013 Roger打的不太好,當時還是女友的女王大人是死忠費迷,
堅持要衝一趟2014的澳網,怕Roger隨時會宣布退休。
我們預先訂了前兩輪 RL 夜場的票(共4天夜場,光票就噴了不少),結果後來4場夜場都沒有RF的比賽,我們天天追著RF比賽跑,加買了第二天的日場和第四天的墨爾本球場(當時叫海信球場),加上原本的4天夜場RL。
讓我們看遍了Big4、小卡、大菠蘿、松加、小威、莎娃、阿薩蓮卡的比賽,
還看了現在已經退休的澳洲傳奇休威特對Seppi的比賽感受到了澳洲主場的熱情。
當時還有一場RL排一個沒什麼名氣的澳洲小女將的比賽,讓我和女王覺得怎麼可以憑她是澳洲人就可以在RL打比賽,這樣票就不值得了啊!結果這個小女將現在是女單球后Barty,當年真是有眼不識泰山。
4天的比賽超充實的,可惜就是當時天天都是4X度的熱浪,熱到受不了。
當時我還不懂相機,和表弟借了一台NEX-7+18-200旅遊鏡就去了傻傻拍也很開心。
現在在相機上砸了很多錢,但反而沒錢、沒時間去了。
每年看澳網時都和女王說好想再去一趟。
不過當年怕他隨時退休的RF,居然現在還在Top 3,也真是意想不到。
超級羨慕的阿
感謝圖文並茂的分享
我也努力圓夢
樓主看到Federer跟Millman這場比賽實在太讚了,值回票價
太感動了!
給樓主一個讚!
看到網球賽, 忍不住就神采飛揚

去AO是我多年未實現夢想
25年以前想去看Sampras打球
15年以前想去看Federer打球

我發球因觀察Sampras動作開竅抓到訣竅
後來發球比較像是Federer與Nadal 的綜合體

九年前開始玩單眼後, 去四大公開賽拍照變成我夢想
樓主實現了我未完成的夢想

Sampras到2002退休時, 我對他絲毫沒減少熱情
後來最喜歡Federer, 因為他太會撐了, 現在38歲還再撐
一般來說31-32歲就差不多要退休了
雖然Sampras與Federer都是單手反拍與我比較接近

但大約2012年之際(大約Federer就接近Sampras退休的年紀), 就稍減對Federer熱情
變成最喜歡一個打法跟我差更多的12冠法網紅土之王Nadal,
雙手反拍, 抽球為強力上旋球,
轉速常常3300rpm 也就是每秒55轉 (平常球場打球好一點的只能看到每秒大概只有6-7轉)

Federer的主要天敵, 本來只有一位, 其生涯中期只有Nadal
後期多了魔鬼終結者機器人Djokovic 史上平均移位最快速的選手
就像機器人一樣, 跑三五個小時都不累

Federer生涯中期, 2011-2014左右,
Federer剋Djokovic,
Djokovic剋Nadal,
Nadal上旋球專剋Federer反拍
就像剪刀,石頭,布

Federer近五年來就常打不過Djokovic, 因為Federer單手反拍是其罩門, 只能擋回去餵球
Djokovic通常吃單手反拍選手死死的
因為單手反拍遇到強球通常會擋不住Djokovic的強力轟擊
但是Djokovic卻遇到了另一個單手反拍天敵
Federer瑞士同胞學弟"Wawrinka"
我現反喜歡Wawrinka遠勝Federer
因為Wawrinka是第一個能在Djokovic最顛峰時期
在四大賽的三大賽(澳網,法網,美網),決賽或半決賽多次打敗Djokovic的選手
打破Djokovic主宰大半網壇神話的功臣
單手反拍選手對上Djokovic
如Federer只能擋不能強攻, 因為Federer反拍用肩膀擋球居多,動作較小
Wawrinka反拍卻能強攻Djokovic打出接不到的快速球, 因為其蹲更低, 腰後拉更多, 手更繃緊打直, 像彈簧一樣迸出去, 打出跟正拍力道與角度一樣的球
我認為Wawrinka反拍抽球動作, 遠比Federer更有威脅性, 使其成為Djokovic剋星, 更像教科書的動作
Djokovic唯一在大滿貫最怕遇到的選手
(2019美網, 兩人對陣, Djokovic輸兩盤後,第三盤前幾局又被破發, 乾脆宣布傷退, 但看起來身體不像有傷,反像心靈受傷)
成為魔鬼終結者機器人Djokovic肆虐人類下的人類地下反抗軍首領!

扯太遠了, 恭喜樓主有這些美好回憶!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