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拉之家(Casa Mila),位於巴賽隆納熱鬧的格拉西亞大道(Passeig de Gràcia)上。米拉之家立面以白色石材砌出波浪狀的外牆,因此又被稱為La Pedrera,是加泰隆尼亞語「採石場」的意思。


Pere Milà先生因為十分欣賞高第設計的巴特由公寓(CASA BATLLÓ),便邀請他進行米拉之家的設計。
完工初期因為頂樓的高度超過了當時都市景觀的法規限制,市政府一度想將它拆除。在協調的過程中,高第語出驚人地說「如果你們把它拆了,巴賽隆納將會損失一個重要地標」(大意是這樣,確切的內容我忘記了),市政府便和高第妥協了。

一樓沿街面是出租店舖,同時設有讓車子可以進入地下停車場的入口。二樓是米拉夫婦居住的「主樓」,3-6樓則是出租公寓(令人訝異的是現在依舊有人住在裡面)。米拉之家採用了當時很前衛的柱梁系統,因此讓室內的隔間牆可以自由變化。

為了確保每一戶都有優良的通風採光,公寓內部設置了一大一小兩個天井。

由於米拉之家位於街廓轉角處,因此只有兩個面不會與鄰房相接。天井的設置雖然減少了一些樓地板面積,卻換來更好的居住品質。

閣樓以紅磚砌成一道道薄薄的懸垂拱,是高第在觀察蛇的骨骼時迸出的靈感。閣樓除了當作儲藏室之外,也有很好的隔熱效果。

公寓的頂樓可以說是米拉之家最具戲劇效果的地方,高第用心的設計了突出的樓梯間和煙囪,讓他們看起來像是一個個巨大的石雕外星人。

美中不足的是,7月盛夏的巴賽隆納,太陽的威力讓在屋頂散步的過程變成酷刑。
高第曾經說過:「直線屬於人類,曲線屬於上帝。」這句話在聖家堂裡得到了完美的體現。高第畢生鑽研的各種曲線,包括螺旋、拋物線、懸垂線等等,都是構成聖家堂的重要元素。


「懸垂線」是利用重量足夠的「線」(例如鐵鍊),將其兩端固定後使其自然下垂。在不受其他外力影響的情況下,它所呈現類似U型的曲線變稱為懸垂線。在這個狀態下,鐵鍊受到的是純軸向的拉力。若將這個曲線水平鏡射,使其呈倒U型,便可稱之為「懸垂拱」,此時拱的便只受到純軸向的壓力。懸垂拱是一種更有效率的結構系統,因爲不管是羅馬的「圓拱」或是哥德式教堂的「尖拱」,在底部都會產生一股外推力,因此需要厚重的石牆或是哥德式教堂發展出的「飛扶壁」來對抗這股外推力。而懸垂拱只需要垂直的柱子,便能將拱端部的軸力傳到地面,不再需要對抗外推力。
1882年,聖家堂由建築師Francesc de Paula del Villar開始興建。起初,聖家堂的設計是個平凡無奇的哥德式教堂。隔年,因為建築師和教會鬧翻,因此改由高第接手教堂的興建。由於教堂的地下室已經開工,高第必須依循地下室的結構重新構思地面之上的大教堂。然而,這樣的條件並沒有限制住高第天馬行空的創意,他融合了畢生研究幾何學的精髓,讓這座教堂帶給世人驚豔。

這個教堂有東、西、南三個立面:「誕生立面」(Façana del Naixement,位於東側)、「受難立面」(Façana de la Passió,位於西側)和「榮耀立面」(Façana de la Glòria,位於南側,尚未完工)。高第在1926年的某天早晨,在從工地去市中心教堂禱告的路上被電車撞擊,因為衣著破爛,甚至被誤認為流浪漢而延誤送醫。3天後,高第去世,全巴賽隆納的人都為他送葬。他去世時,教堂僅完成了位於東側的誕生立面。之後,歷經戰火,使得高第的模型和圖說大量損毀。再加上經費短缺,聖家堂的工程一度停擺。在1940年代準備復工時,甚至有一派的人認為聖家堂應該「維持現狀」,保留原址成為博物館。人們思考的問題是:我們需要修築的是一座「高第的」聖家堂嗎?

建築師們憑著留下來的少數手稿,以電腦輔助,試圖拼湊出聖家堂的樣貌。藉由電腦的輔助,繁複的幾何形體可以以電腦建模呈現,並且以CNC進行石材切割,加速了大教堂建設的速度。另一方面,接手立面雕刻的藝術家Josep Maria Subirachs以不一樣的方式接續了高第的工作,他以大量的直線條,呈現出他自己的風格和當代藝術的美感。雖然背離了高第原始的設計,不過高第也曾說過:「我們要保存的,是教堂的精神。」接手的建築師們,究竟應該為了高第與眾不同的個人風格服務,還是以自己的方式延續教堂存在的精神,也十分值得再三思索。

進到教堂內部,人們的目光立刻被絢麗的彩繪玻璃所吸引。

從教堂的東側到西側,立面上的彩繪玻璃訴說著耶穌從出生,傳道,受難,到復活的故事。玻璃的色調也從清晨的藍綠冷色系,轉往黃昏象徵著榮耀的橘紅色。

大殿兩側高聳的石柱,向上延伸並有如樹枝般展開,彷彿置身巨石森林,沐浴在奇幻的光影氛圍中。

樓梯的造型也經過高第的精雕細琢,下午的陽光讓它看起來像一座「光塔」。


儘管四周人聲嘈雜,依舊有種難以言喻的感動。

教堂的側廊同樣有著迷人的光影效果


展現出細節繁複的驚人手繪圖

仰望聖壇,上方即將興建的高塔高達170公尺,完工後將成為世界上最高的教堂。在聖家堂漫長的建造過程中,高第曾說過這樣的話:「我的客戶(上帝)並不著急」。根據最新消息,大教堂可望於2026年,同時也是高第去世100週年時完工。

凌晨5:00搭地鐵前往機場前,再看了這座雄偉的大教堂一眼,心滿意足的離開巴塞隆納。接下來,我將飛往西班牙臨大西洋的重要城市-畢爾包。待續。
歡迎來走走看看
我的部落格 https://fotoholiker.blogspot.tw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fotoholiker.tw/
[歐洲光影速寫-總覽]
01. 布拉格
02. 柏林
03. 漢堡
04. 阿姆斯特丹
05. 科隆
06. 史特拉斯堡
07. 巴塞爾/Vitra Campus
08. 廊香教堂
09. 洛桑/日內瓦
10. 拉圖雷特修道院
11. 里昂/土魯斯
12. 巴塞隆那
13. 高第的巴塞隆那
14. 畢爾包
15. 塞維亞/哥多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