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個擅長寫開箱文的人,不過,還是想就這幾天使用下來的感覺來和大家分享X-H1對我來說是怎樣的一部機器。
我這次選擇的組和是X-H1+電池把手的組合,選擇這個組合的原因最重要的理由是因為加上機身附的原廠電池總共有三顆,算起來會比機身、手把、電池分開來買划算,加上之後可能想要接一些活動的拍攝,所以就一起入手了。

iPhone 6拍攝

iPhone 6拍攝
X-H1加上電池把手之前己經比X-T20大上不少,電池把手裝上去之後,更顯得非常巨大。裝上XF90 f2.0和電池把手之後,其實相當地有份量。

X-T20、XF18–55 f2.8–4拍攝
機頂部份



X-H1最特別的地方應該就是像一台縮小版的GFX吧!特別是機頂這塊小螢幕。當然旗艦機種的按鍵數量、轉盤也是較X-T20更多。
我想就以下幾點來說明在幾天使用下來的感覺,以下都是指X-H1、XF18–55這個組合的使用。
握感:
在昨天拿到相機的時候,第一個驚訝的是拿相機的手感,以一般男生來說,拿起來滿合手的,不會有手指扣不到東西的感覺,這點對比我的前一台機身(Sony A7RII)及另一台富士X-T20都是第一時間感覺最大不同的部份。
連拍:
連拍緩衝時間也是相當讓我驚訝的部份,以上傳的這張追焦車為例,連拍了18張照片,中間沒有卡彈停頓,雖然準確率才一半左右,不過,這一點可能是我還未熟悉這台相機。操作的感覺確實和X-T20不是同個檔次的。順道一提,在拍這組照片的時候,我將鏡頭的OIS功能關閉,原本是想測試機身的防手振功能。以為鏡頭、機身的防手振功能會擇一來使用,不過,後來查了資料才知道鏡頭如果有防手振,關掉之後就真的是關掉了。這個部份也許要等到下次的韌體更新後,看看會不會加上去吧!

ISO100|f14|1/30秒|42.5mm|
X-H1 XF18–55
3.底片ETERNA模擬:
這個純綷給大家自己參考,這個底片模擬其實不是我平常會用的模式(個人慣用Velvia),只是在資料上看到這是X-H1新增的一個選擇,提供給有可能購入的朋友參考。

X-H1 XF18–55 f2.8–4
4.小搖桿和機頂螢幕:
這兩項真的很不錯,有點像是DSLR的那種感覺,在拍照的時候很便利。
5.重量:
機身673克+鏡頭310克,接近1公斤的重量雖然比起DSLR是輕巧不少,不過,也不算太輕。但是,這次X-H1附贈的背帶真的是我入手過的相機中第一條不用買別的背帶替換的,減壓效果滿不錯的。
附上的圖片是Lightroom讀入RAW檔後直接轉存jpg,沒有經過件何修改,提供給大家參考,當然,在這裡我並沒有要評論到底是「到底是機身調整再轉存」或者「進到Ligthroom之類的軟體編修之後再轉存」哪一個比較好,讀入RAW檔編輯再輸出是從以前就習慣的做法,雖然,確實在同樣比較原始的jpg檔案時,兩種作法確實有落差,不過,就我個人而且,我是可以接受的。
順帶一提,一般的旗艦機種通常是沒有閃燈的,但是X-H1附上一顆功能很陽春的外接式小閃燈,個人覺得相當有趣。雖然還是有一些似乎是無可奈何的小缺點,比如:進入休眠之後再喚醒相機會有一段短暫的停滯時間,不過,用到現在還是滿喜歡這部機器的。
實拍照(有後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