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冰島16天自駕遊 - 北緯67度的神奇國度

由於冰島得天獨厚的氣候以及地理位置,使得它被風景愛好者視為自然景觀的旅遊聖地。在這裡,世界上絕大多數奇葩的景色都可以在這裡找到,甚至被超越。 自從大學時代我就仰慕著有天可以暢遊在冰島,並給我帶來一種耳目一新的體驗。近期工作後,我拼命努力節省下每次珍惜的休假期,終於在今年9月完成了學生時代的夢想 - 帶著同行的小夥伴們和妹子,哦不,Google Maps和Fujifilm X-E1,獨自一人進行了為期16天的自駕冒險之旅。

本次拍攝行程主要是依靠Fujifilm X-E1完成作業,Canon EOS 450D作為備用機以防不測。我衷心希望各位影友可以從本篇文章中以旁人眼中不同的視角來感受到冰島的美麗。



首都

來到冰島以後,第一站當然就是雷克雅未咯。首當其衝是坐落在城市中心的哈爾格林姆教堂 (Hallgrímskirkja)。 作為冰島最大的教堂,它是現冰島第六高的建築結構。哈爾格林姆斯教堂的外觀設計靈感來自於玄武岩的熔岩流景觀,花費38年時間精心打造。

黃昏時刻,日落的夕陽給教堂染上了一層淺淺的淡紅色。


夜晚的教堂看起來也格外與眾不同。


進入教堂,內部風格像極了丹麥哥本哈根的管風琴教堂。


不用說,裡面當然也有個管風琴啦。



相比較古典風格的哈爾格林姆教堂,現代化的哈帕音樂廳和會議中心(Harpa)也是個熱門景點之一。

攝於九月初夜晚11點,還沒有完全逝去的夕陽給哈帕增加了一些獨特的色彩風格。



Thrihnukagigur Volcano是世界上唯一可進入的火山岩漿房。此行程是我最期待的景點之一。雖然價格不菲,但能體驗到不一樣的地理風貌真的是很值得。

從首都雷克雅未克出發,乘坐專線巴士到達景點大本營。之後需要跋涉45分鐘左右的路程到達火山口,再通過升降梯下潛120米進入岩漿房。






南部

辛格維利爾國家公園(Thingvellir National Park)是冰島曾經的政治會議中心,並且在2004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世界文化遺產 。

站在美洲與歐亞板塊分界處的頂端。放眼望去,蜿蜒數公里的火山岩格外的壯觀。


附近的Öxarárfoss 瀑布也是別有一番風味。



黃金瀑布(Gullfoss)寬250米,高70米。作為冰島最大的斷層峽谷瀑布,它是歐洲最具有衝擊力量的瀑布之一。




冰島馬在當地是一種特殊的存在。為了將此品種純正的保留下來,當冰島馬被出口以後是無法再回到本國。甚至連馬用品都必須為新或未被使用,以減少疾病的傳播。這次旅途中第一次見到冰島馬時有幸遇到了難得一見的日落,拍到了幾張光影感很強烈的片子。




塞利亞蘭瀑布(Seljalandsfoss)是冰島著名的旅遊景點之一。其因是瀑布懸崖底部有條可供遊人穿過的小徑。

作為被幾百萬人拍過的經典場景,找個不一樣的構圖,光影,與視覺感真的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此張是在早晨在水簾側面以低角度進行1分鐘左右的曝光。



對我個人而言,黑沙灘(Reynisfjara)絕對是這次旅程的黑馬。還未到景點之前就可以在車內聽到那澎湃的海浪聲。而當你走在沙灘上看到大浪排山倒海的侵襲而來,絕對會給你帶來一次心靈上的震撼。

在海浪迷霧中的岩石。


超大號的玄武岩洞。



冰川健行是個與眾不同的冰島戶外活動。推薦所有去斯卡夫塔山(Skaftafell)的旅友去嘗試這個項目。相比起進入火山洞,冰川健行所需的費用僅僅只是五分之一,而且也能提供一種截然不同的體驗。大名鼎鼎的電影,星際效應,有一部分就是在這裡取景拍攝的。

茫茫冰川上的一組健行團,這種唐突感讓我不禁懷疑人類是否有資格涉足在這種險峻之地 。*此照片为Canon EOS 450D拍摄。


冰川融化的一角。*此照片为Canon EOS 450D拍摄。



傑古沙龍冰湖(Jökulsárlón)是冰島傳奇的一個景區。它位於瓦特納冰川的最南端,其特殊之處就是湖中漂浮著一塊塊形狀千奇百怪的冰塊。有些冰塊小到可以用手捧起來,而有些大到其質量可以與一條小型游輪相提並論。

在傑古沙龍冰湖出口沙灘拍攝的冰塊。一次次海浪的線條給整個畫面帶了些許神秘感。




北部

卡拉夫拉(Krafla)是北部标志性的火山。火山口直径为10公里,高度818米,曾爆发过29次。



Námaskarð 地热区也算是个令人记忆深刻的景点,其因就是那让人久久无法忘却的酸臭味。。。

冒着蒸汽的地热岩石群,特别像一个正在运行中的火车头。


黑色城堡火山岩群(Dimmuborgir) 是由大量不规则的黑色熔岩与洞穴组成的。在冰岛的民间传说中,它是通至地狱之路;而北欧的基督教传更是说这里是撒旦被逐出后,首次降落的地方。




西部

我這次冰島游與其他普通遊客最大的不同就是在西部進行為期6天的深度游。選擇遠離1號公路,進入了遙遠僻靜的西部港灣。在這幾天的行程中,每時每刻都有著驚喜等待著我,驅使著我在那漫無人際的區域尋找著只屬於自己的景色。

沿途那如痴如醉,無人知曉的風景。西部的景色可不是僅僅局限在於斯奈山半島哦~









丁堅地瀑布(Dynjandi)是西部港灣最著名的一系列瀑布,總共由7個瀑布組成。該瀑布累計高度大約為100米。


瀑布洩流而下的一瞬間。


光影的美妙結合,給瀑布添加了些夢幻的情調。



在斯奈山半島(Snæfellsnes),黑沙灘和懸崖(Djúpalónssandur)算是一個比較小眾的景點。當天的天氣也是糟糕到極點,就只有我獨身一人在懸崖邊靜靜地體會著大海帶來的心靈震撼。

得利於當天惡劣的天氣,海浪與岩石附近的海流在長曝下構成了很強的視覺衝擊力。




既然來到斯奈山半島(Snæfellsnes),著名的教會山(Kirkjufell)怎麼能不去一趟呢。




在完成冰島環行後,回首都的路上特地去了趟赫倫瀑布(Hraunfossar)。9月中旬,花草逐漸變色。瀑布周邊也充滿了秋天的色彩。


拍著拍著竟然出現了難得一見的彩虹!!為本次為期16天的旅行畫下了完美的句號。



感謝觀看完全文的影友們!!!

如有興趣,請關注我的社交賬號。
Instagram: Leafgreen1234
Flickr: DavidXuPhotography


2016-10-07 13:28 發佈
看到後莫名的起雞皮疙瘩 感動
因為我也曾交完論文後 直飛冰島給他繞上一圈
當時 租車公司提供的Garmin GPS 有看沒有懂
搭配 大張紙地圖 才能順料到達目的地,
生平第一張交通罰單也在冰島給開出,警車上還可
刷卡付罰金。

挪威 羅浮敦島 與 法羅群島 也許會是你下個島到訪的

好景點之一
https://secure.mobiles.co.uk/images/black-lg-u8360.jpg
好美!好功力!帳號是新的,應該是高手重返吧?

DavidX. wrote:
由於冰島得天獨厚的...(恕刪)


好文、好圖、好風景 ^^
感謝分享好文

自己也跟太太去過一趟冰島自助,不過那時候沒有環島,只有南邊

有機會也會想要再去一趟

實在是很特別的地方

請問您的照片之後有後製嗎?實在太夢幻啦

明年預計去亞得里亞海12天

正在挑選合適的相機呢
很漂亮的景色,可請教帶了哪些鏡頭嗎?謝謝
太美了,看版大照片,猜測遇到的天氣不好的時間比較多
還能拍成這麼美,真是太利害了,絕對是高手
筆記學習中
部落格http://blog.pixnet.net/zhaohua 相簿http://www.flickr.com/photos/zhaohua/sets/

didimon wrote:
看到後莫名的起雞皮...(恕刪)


這次旅遊我也是下了莫大的決心,畢竟是第一次隻身一人去國外旅遊16天。不過最後真的是沒讓我後悔過,時間分配上是真正意義上的完全自由,想怎麼玩都可以。

GPS我沒有租,選擇完全依賴手機上的Google地圖來規劃行程。理由是我做過冰島最大移動電話運行商Síminn覆盖率的調查,整個冰島基本都會有3/4G網絡的连接,最差的情況也可以使用2G打112求助。以我這次冰島旅遊的經驗來看,GPS是完全可以捨棄的,在西部深度游時,我網絡都很少中斷過。就算有中斷,開車情況下,下次連接到網絡的間隔也絕不會超過20分鐘。

冰島交通罰款金額是全球數一數二的高。我全程開車都是在限速內,搞得只有被其他旅遊給海放的份。。。

下一站我選擇了非洲的肯亞共和國,想7月在馬賽馬拉自然保護區內親眼目睹下動物大遷徙的震撼。


打鐵匠 wrote:
好美!好功力!帳號...(恕刪)


高手還稱不上,只能算個攝影愛好者而已。我之前確實是有個Mobile01賬號,可惜賬號密碼什麼的完全忘記了,就直接註冊了個新的。


hiidog wrote:
好文、好圖、好風景...(恕刪)


感謝,感謝。
王牌不出 wrote:
感謝分享好文自己也...(恕刪)


說到照片後製,這首先要講到我對風景攝影的理念。在涉及到與風景有關的攝影時,我不會將前期構思,拍攝,和最終的輸出這3大主要步驟進行獨立運作。反倒騎行,我會將這3大步驟統一成一個系統化的流程。

換句話說,從構圖一開始我就已經開始思考後製大概方向了。再舉個簡單的例子,在拍攝時我盡量會使用RAW檔來以換取後製的最大自由度。所以說,每張值得我加工的原圖都會導入Lightroom進行一些微調,色彩加工。有必要時,甚至是韓式的大整容。。。

下面幾個例子應該可以讓你了解下我大致的後期構思方向。左為原圖,右為後期成品。

比方說下面這張構圖上我是比較滿意的,可是在水流與天空雲彩色彩展現上,前期拍攝無法達到我的預期。單單從顏色上來講,我想利用水流的純白與高飽和藍色和周圍的岩石形成顏色對比,從視覺上突出水流與其動態。 天空也相同的道理。所以圖片的前後期是這樣的:




從成片的直方圖來看,照片整體風格走的是偏暗系。其因是我從岩石上拉出了更多的陰影和黑色。但是在藍色(水流與天空)方面,它一直是保持著高光度與高飽和度的。


再舉個例子,下面這張照片我想突出在夕陽下行走的冰島馬。構圖上採用了比較簡單的黃金分割點式構圖法,以右下方的冰島馬作為視覺基點;左上方的房屋作為陪體,一來突顯與主題的距離感,二來突顯主人以回到家中,而冰島馬正在向馬棚行走回家的感覺。既然我只想表達“向家行走”這個主題,馬本身的細節并不是必須的,而最重要的是腿部,臀部,與頭部的動作。所以,我利用黃金時刻的夕陽西下,刻意欠曝了冰島馬,正常曝光了腿部,馬尾,和頭部的一些細節,以來凸顯出我想要表達的主題。

從後期方面來說,由於現場自然光影實在是太逆天,基本上我沒有調任何有關於對比度的參數。我後期的構思僅僅是簡單的用了個漸變濾鏡將天空稍過曝半檔,并增加些黃色與紅色的飽和度。所以這張最終成品與原圖是非常接近的,最起碼從構圖,光影上來講。






最後是個極端的例子,照片原本是這個樣子的。



而最終成片卻是這樣子的。


為什麼我要把這張照片修得連媽都不認了呢?

不難從看出,我成片的顏色與光影走的是黑暗風格。一是比較好突出雲的形狀與流動方向,二是強調山表面的層次感。

從構圖上來講,出於拍攝地點的移動限制,我不得不使用剪裁將圖片下方1/4的地方給移除掉。因為那部分從我構思的出發點來看,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其次,我又使用了修補工具將電線桿給移除了。我初衷是想利用山雲間隔的線條,山層次的線條,和河流的線條將視線導入到黃金分割點附近的山谷。因此,那個電線桿和1/4的前景破壞了整體結構,實在是太礙眼。

曝光方面,我在按下快門之前就已經知道照片大致走黑暗風格,並且會運用到大量後製。為了將噪點降到最低,我在高光不溢出的情況下,盡可能的向右曝光。這種曝光類型的照片在後期處理時噪點會比欠曝甚至是正常曝光下修改出的照片的噪點少得多。


修圖方向大致就是大量降低高光,增加對比度,提高照片清晰度,與整體色彩飽和度。所以最後直方圖變成了這個樣子。

這直方圖告訴了我整體照片為黑暗系。天空藍色反差大,比較有層次性,黃色比較處於中性,對比度沒有說非常搶眼。這個直方圖基本符合了我拍攝的初衷。

總體來說,我風景相關的照片都會有後製。小則微調對比,顏色參數,大則需要用到洪荒之力推倒重來。 但是,我所有後期調整都是有目的性的,目的就是利用系統化的流程創造出一張我個人滿意作品。相反,如果是一張原片直出就完全符合我的預期標準,并完全可以表達我所要闡述的主題,那樣的話我就完全不會進行後製,只會直接導入Lightroom將RAW輸出成JPEG。

希望以上的講解可以讓您更加了解我對後期製作的理念。

qoogip wrote:
很漂亮的景色,可請...(恕刪)


這次去冰島,Fujifilm系統我帶了3顆鏡頭:10-24mm F4, 16-55mm F2.8,和55-200mm F3.6-4.8。由于我比较喜欢拍摄风景,星空什么的也可以用16-55mm F2.8勉强作业,所以定焦什么的我完全没有兴趣(虽然自己也是有个27mm F2.8啦),还是以焦段范围与镜头可靠度为主。

广角用的最多,其次是长焦。感觉在冰岛拍风景,标准焦距像是在36mm-75mm之间是非常难拍出让我比较满意的风光片,在城市里拍人文才会用到,个人见解。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