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想從M43跳富士系統 幾點問題請教

各位大大:

小弟使用M43系統約莫年餘。相機是GX7 鏡頭有 20mm F1.7 ,12-35mm F2.8 , 45mm f.1.8 (少用) 45-175mm(少用)。
整體使用經驗相當滿意,但因為一些操作的偏好,還有一直以來就很愛富士相機的復古設計,
最近考慮換入富士坑,目前打算購入的機身是XT1,鏡頭則是鎖定35mm f1.4 跟 18-55mm f2.8-4 這兩顆。 35mm f1.4會是我的主力。
花了一點時間做研究,有幾個疑慮的地方想請教富士的前輩。


1. 在我查網上資料時,意外發現Lightroom解富士RAW的品質似乎差強人意。Lightroom 5 之後好像有改善,但與其他解Raw 的軟體例如Capture One, Apture相比,大部英文論壇上的人看法是仍然落後不少。換言之Lightroom似乎沒有辦法發揮X-trans sensor的實力。

我知道富士jpeg的發色有口皆碑。不過因為我只拍RAW,而且已經習慣用Lightroom後製與管理照片,所以Lightroom解富士RAW的品質對我來說很重要。 不知道有在用Lighroom解富士RAW的前輩經驗是如何? (附帶一提,我Lightroom的版本是5.4)


2. 第二個問題是原本XT1發表時 如果固定光圈大小和快門速度,但是ISO轉到auto時,卻沒有辦法像Pentax的TAv模式一樣,調整曝光補償? 我覺得這不僅不直覺(例如明明曝光補償就是在+1的位置,結果卻沒作用),操作上也少了一些方便性。不知道後來韌體更新後有沒有增加功能?


3. 18-55mm 這顆"kit鏡"和我Panasonic 12-35 F2.8這顆鏡皇比較,發色和畫質是不是仍然有差距?
我對P牌這顆的鏡頭表現相當滿意,不過 18-55mm f2.8-4 有幾點很吸引我的地方。我很少拍廣於全幅片幅28mm焦距的視角(以m43來講是14mm,fuji是17mm左右),因此P牌這顆鏡皇等效24mm的視角對我有些多餘,而它等效70mm的望遠端又稍微短了一點。想比之下,18-55mm這顆鏡頭,廣角端剛好落在等效28mm的視角,而望遠端則有到等效82.5mm左右。另外,18-55mm f2.8-4雖然不是恆定光圈,但是比起大部分光圈落在是F3.5-5.6的kit鏡已經好了很多;如果算上m43和fuji的片幅差距,總體的進光量和12-35這顆P牌鏡皇其實差不多;而兩者兩顆鏡頭的重量也約莫都是300公克左右,剛好是我可以接受鏡頭的重量的極限。

我唯一的疑慮是它的發色和解析度和12-35mm相比,是不是仍然有差距?不知道版上有沒有剛好使用過這兩顆鏡頭的前輩,可以分享一下經驗嗎?


感謝各位大大







2015-04-05 17:13 發佈
在此版推別牌有點奇怪,但是選擇有 TAv 的 Pentax ,相信可以解決你一部分的困擾
如果你用lightroom 不用機身jpeg處理
其實用哪家相差不會太大
反正之後調成富士風格就好了
為何要跳家呢?
聽爸爸的話 wrote:
如果你用lightr...(恕刪)




其實是主要是操作上的問題,我自己常拍的主題是street photography,GX7在這方面表現很不錯,我唯一不滿是 在A模式下它沒有辦法設定最慢快門速度。我的拍攝習慣是光圈優先模式,快門速度是auto。不過我會依據光線大概調整ISO,光線很充足時就是ISO200 (GX7的最低ISO),白天光線比較昏暗的時候就是400或800,室內則是1600,來確保快門速度。不過街上光線變化很快,有時候會忘記或來不及調整ISO,快門速度就會跟不上人物動作。

據我所知富士可以設定最低快門速度,而且可用iso比m43稍微高一點,所以我覺得我可以改用auto iso,然快門速度也是iso 但是設定最低快門速度,這樣拍起來更方便。

另外,我覺得TAv的模式也很好 auto iso ,但是快門和光圈都是固定,而GX7也沒有這個功能。我原本以為以富士XT-1的設計邏輯應該會有...


其實我知道A7都有上述的功能,但是除了A7s以外,都沒有靜音功能(而且我不喜歡A7的外觀..),還是有快門的聲音。然後55mm f1.8雖然畫質好,但太重太大了點,而35mm f2.8稍微慢了些。


除此之外,據我所知,好像只有富士有電子景深尺的功能。
mockingbird99 wrote:
各位大大:小弟使用M43...(恕刪)

志安 wrote:
在此版推別牌有點奇...(恕刪)


其實我也有Pentax 的相機,不過是Pentax 67 中片幅的底片機XD。

M43的系統我主要是用來街拍,如果改成Pentax的DSLR 有點太笨重,而且也太專業,有點引人注目。
要低調的話,帶這個出門就對了






開玩笑的,K-01 搭 DA40xs 是不錯的掃街組合


mockingbird99 wrote:
各位大大:小弟使用M43...(恕刪)

會跳富士大部分是因為富士的白平衡和顏色
版大既然習慣修圖,實在是沒有跳富士的理由
該考慮的應該像是A7,這類的全幅機才是!!

回答版大的問題:
1.目前Light room 5.7.1,已經支援解X-T1 Raw,但是我自己覺得還是機身直出最好
如果修圖可以跟富士機身直出一樣的話,那為什麼還要買富士呢??
2.我的X-T1(韌體最新)目前在固定光圈和快門,ISO Auto曝光補償是有功能的
3.剛看一下PhotoZone對這兩棵鏡頭的評價
M43: 12-35MM f2.8 評價是3~3.5顆星
富士:18-55mm F2.8~4評價是3.5顆星
當然這只是參考,畢竟拿m43鏡皇和Kit鏡比沒意義
版大喜歡街拍,需要比較快的鏡頭,所以大光圈的鏡頭是比較合適的,
XF 35MM F1.4是好鏡,但對焦在富士鏡頭中不算快
版大如果重畫質與對焦速度的話,建議可以考慮xf 23MM f1.4這管
期待版大買了之後可以寫一下心得文~

sjp wrote:
2.我的X-T1(韌體最新)目前在固定光圈和快門,ISO Auto曝光補償是有功能的

可以幫我再確認一下這個部份嗎?

之前用XPro1 XE1 XA1時
對fuji在M模式auto iso時不能使用曝光補償感到非常困擾...

mockingbird99 wrote:
在我查網上資料時,意外發現Lightroom解富士RAW的品質似乎差強人意


如果把 RAW 檔直接放進 LR 啥都不動直接出 JPEG
那出來的品質當然是狂輸機身直出
稍微調整一下就會有不錯的結果

英文網站上有不少可以參考的設定(請到 FujiRumors.com 搜尋 Lightroom)
可以照抄弄成 preset,讀入 LR 時套用,省時又方便

另外 X-T1 建議使用 5.7 之後的版本
zakkwang wrote: 可以幫我再確認一下這個部份嗎? 之...(恕刪)

剛剛把X-T1&X-M1,拿出來比較一下這個部分:
以下ISO Auto
X-T1:M模式時,曝光補償轉盤,無作用(抱歉!昨天提供錯誤訊息)。
X-M1:M模式時,曝光補償轉盤,變成調整快門功能,當曝光表為0時,代表曝光正確。
使用X-M1時,我都是用M模式拍攝,避免大太陽下,曝光不準。
有一個疑問,什麼情況下,會用到光圈快門固定,ISO Auto的狀況,打閃燈的時候嗎?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