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ity wrote:真的很痛苦........(恕刪) 前面有几位使用极不友好的语言,譬如"残体字"之类来形容简体字,我无法接受他们这种带有歧视性的语言,尽管他们歧视得很愚蠢,很"目小",很没文化. 因此,我根本没有把那几个叫声当一回事,也没有改变成繁体字的打算.看了你和后面几位的发言,感到简体字对于台湾人可能确实有所不便,于是就有了改为繁体字的想法.但是把键盘输入方法改变成台湾繁体字模式后,我发现我不能使用------台湾的那种拼音我不会!小时候曾经看到过那种像日文一样的拼音,但当我上学时,已经改为现在的汉语拼音了.所以只好继续用简体字发言了.给各位朋友造成的不便,还请各位海涵.不过,正像有位大大说的那样,学学简体字也没有坏处,艺不压身嘛,哈哈.两岸交流是大势所趋,无论是不是一个国家,无论是不是统一.
文法與詞彙方面的差異,當屬正常現象。中國很大,南北之間語言差異很大,各地方言都有不同,台灣也是一樣的,同是台灣,台南和台北,語調就有很大差別。我前面提到的那個在美國認識的台灣人(就是要大陸修一公里高速公路的那位,他們家修公路是修一公里!要是只修30公分,那就不叫路了,那叫“牆” ,呵呵。 ) ,就是台南人,他以及他太太說話的語調,與我另外幾位台北的朋友,就有很大差別。好在畢竟不是另外一種語言,用“猜”的方法也是可以理解的。譬如,單鏡頭反光相機,大陸人叫“單反” ,而台灣人叫“單眼” 。很容易猜到的。還有,大陸叫“像素” ,台灣叫“畫素” ,等等,都是可以理解的。反過來也一樣,我剛剛看到“單眼” , “畫素:時也感覺很新鮮,但立刻就理解了。這種差異,實在是太小了。不會構成交流的障礙。
其實,我認為“單反”的說法比“單眼”更科學。同是兩個字, “單反”包括了“單"-----單鏡頭,和”反"------反光鏡取景兩個特徵,而“單眼” ,卻僅僅說出了“單鏡頭”一個特徵,沒有把取景方式包括進去。而相機的分類,取景方式比鏡頭更重要。除了雙鏡頭相外,都是單眼,包括我們現在討論的富士F200 。像素和畫素的區別在於:像素是指構成圖像的最小單位,而畫素是指構成圖畫的最小單位。其實質是一樣的。在顯示器上看,就是圖像,打印成照片,就是圖畫。這個大家都理解的。
大陸不僅把繁瑣的中國文字簡化了,還把過去那種不科學的書寫方式------從右至左也改成了現在的從左至右。大多數人都是用右手寫字的,要是從右向左寫,自己剛剛寫好的墨跡未幹的字,豈不是要被自己的手弄污了嗎?還會贓了自己的手。文字也是一樣,筆劃少一些,總比多些簡便吧?還是那句話-----這樣更科學。蔑視簡體字的人可能有一個看似很站得住腳的理由------保持文化傳統。如果這個理由能成立,那麼,台灣也應該保持從右向左的書寫方式-----不,根本就不應該橫寫,而應該堅持自上至下的豎寫。哈哈。文字用於書法是一回事,用於交流是另一回事----交流時要科學準確方便,書法時要傳統。OK?
說到語言文字,台灣也有很多比大陸科學的地方。比如,團團圓圓,大陸叫它們是熊貓,台灣叫他們是貓熊。我認為還是台灣的說法更科學------因為它們是像貓一樣的熊,而不是像熊一樣的貓。之所以大陸台灣有這個差異,我想也是因為書寫方向不同流傳下來的。呵呵...再比如:英語翻譯成漢語,新的這個詞,大陸一會按照音譯,一會又按照意譯,一會是新澤西,新西蘭,一會又是紐約,很不統一,因此很缺乏科學性。而台灣就沒有這方面的弊病,都是按照音譯,紐約,紐西蘭,鈕澤西。很科學。總之,還是那句話比較有道理-----大家應該相互學習。任何盲目排斥別人的做法都只能暴露自己的無知和淺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