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X-E1 + EF-20閃燈不支援高速快門, 要買外閃的請三思

ohmplus4723 wrote:
非常同意你說的,相機...(恕刪)

(我只有看第一頁就直接跳最後一頁.)
單論技術上而言,在簾幕快門的系統上弄出具有自動控制能力的FP閃燈並非是種很低階的技術
Nikon SLR/DSLR也是一路到D2H才有,FP問題本來就是簾幕快門天生的缺點.

而XF是個全新創立的系統,XE-1也不過是第二台機身,整個XF系統的觀點來看尚不完善也不奇怪.
未來要能支援FP我想換機換燈恐怕都是免不了的.

X100可以是基於他與X-Pro1/XE-1不同的硬體特性,這就不再說明了.
其實要XE-1以現有的XF系統架構擁有跟X100一樣的天然FP也不是辦不到,把快門用料降級即可.
(請參考Nikon D70/50天然FP事件,記得這樣幹所需付出的代價也要一併了解喔.)
別問我的名字,我只是個舊時代的幻影.
ASRAAM wrote:
單論技術上而言,在簾幕快門的系統上弄出具有自動控制能力的FP閃燈並非是種很低階的技術
Nikon SLR/DSLR也是一路到D2H才有,FP問題本來就是簾幕快門天生的缺點.


印象中 Nikon 在 199x 年的 F90x 就已經有支援 FP 了 ,何來到 D2H 才有之說呢 ?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48&t=3165487&p=2

我知道接下來,有人還是會有話說~

不過小弟的討論串希望到此為止,畢竟ZephyrWu大大不認同我的話,
認同roachc大大是客觀的,那我也是要表示尊重~
說我的說法是王道實在不敢當,有時堅持FP其實也算是一種王道,
畢竟她不是唯一,

只是我想提示有在看此討論串的各位.....
此版的開板大.....
她說:對她來說是超過90%需求會用高速快門.....


其他的......一切盡在不言中了~

ZephyrWu wrote:
印象中 Nikon ...(恕刪)

我想我寫的很明確是指
"具有自動控制能力的FP閃燈"

Nikon從F90X到D1X的FP都是"沒有TTL"的,當然用A更不可能
手動調控出力,要怎麼打請自己想辦法.
別問我的名字,我只是個舊時代的幻影.

ASRAAM wrote:
(我只有看第一頁就直...(恕刪)


高速同步 印象中 nikon中高階 機子都已經有了,所以算是高階還是低階,
還是正好不上不下,我不是這方面的專業,也很難判斷
至少相機廠,是拿這功能作為等級區隔


確實 XF 才剛開始,對於 有堅持要用富士 的人,也只能繼續等...


也許X100真的是個異類吧....




liaojunjie wrote:
請問 ohmplus...(恕刪)

會想奘閃燈主要還是要對補光 ,而且在支援TTL的方式下進行

我能想到的方式有:
1. 縮光圈
沒景深(雖然 APS-C SIZE 本來就沒什麼景深了)

2. 反光版
受到環境影響變動很大,要有協助工具(架子or助手or自己的手),室內無光源也無法。有些地方用也太引人注目

3. 減光鏡
減光鏡大約是 ND4 or ND8

閃燈的部份 目前富士 就只有 EF-20 EF-42 EF-X20
EF-X20 價錢非常的....(出局)
EF-20 使用兩顆電池,實際使用的經驗會有三個問題...
1.回電不夠力,2.高度不夠尤其是 18-55的遮光照...近距離會擋到,3.相機關機時會自動跟著關,但是相機開機時要手動再按開....挺麻煩的
EF-42 跟其他家閃燈比 這SIZE並不算大...但是奘在X-E1這種機身上時就顯的巨大,手感平衡度變得很差


結論
我自己又有莫名的堅持要用DR400所以ISO會被鎖定在800以上
最後選了 減光鏡ND8 + EF-42 + 忍耐 來解決。


版友,還有其他方法的話歡迎補充

ASRAAM wrote:
我想我寫的很明確是指...(恕刪)


了解 ,只曾耳聞 90 年代 Nikon 的閃燈技術落後給 C/M
印象中 1993 推出的 Minolta 5400HS 就已經是 Auto HSS 的了

ohmplus4723 wrote:
最後選了 減光鏡ND8 + EF-42 + 忍耐 來解決...(恕刪)


感謝回答. 我也只能想到這樣的方法, 用EF-42+縮光圈(或減光鏡), 可是我不想用EF-42.

我也不想換機, 太喜歡 X-E1 的發色, 畫質還有輕巧有質感的外形, 再加上方便直覺的操作. 好吧, 只能期待下一代 X-E2 有高速同步然後再出一個支援的小閃燈了, 這樣也有藉口換機, 呵呵.
ZephyrWu wrote:
了解 ,只曾耳聞 9...(恕刪)

這話不能這樣說
例如Nikon是第一個大量引入距離資訊作為閃燈出力輔助的廠商
Minolta跟Canon的各場景出力不確定性一直到很晚期(E-TTL2/ADI)才逐漸有解決.

應該說Nikon早期一直比較著重單燈的控制能力,這領域Nikon出力準確一直算是最好的.
至於一些變化型的應用(主體不在中央,多燈控制,FP一類)在一堆包袱還要顧之下就頗缺乏了

ohmplus4723 wrote:
高速同步 印象中 n...(恕刪)

我不是指機身高低階,而是FP與FP控制這門技術
您看過Fuji曾在這領域繳過學費了嗎?
別問我的名字,我只是個舊時代的幻影.

ASRAAM wrote:
這話不能這樣說例如N...(恕刪)


感謝你的解釋,我搞錯意思了

富士怎麼樣,我是不知道,至少現在還沒看到成果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