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是F家用戶,不過個人認為X-H1的出現是Fuji給專業用戶的選擇,用高價又或是笨重的評語去評論X-H1的定位是比較嚴苛了,Fuji提供了許多不同定位的機身,當然,不諱言A7R3確實是令人激賞的作品,功能強大、畫質優秀,體積仍維持過往A7系列的大小,不過Fuji近幾年的成長也是有目共睹,身為FE系統的用戶,X-H1是個人會想試試看的產品
aolouga wrote:當然,不諱言A7R3確實是令人激賞的作品,功能強大、畫質優秀,體積仍維持過往A7系列的大小 其實這點對用單機拍照的工作者來說不算優點(反而X-H1是體察到這些人的需求),連一些女攝影師都說A7機身太小了按鍵不方便對always要上穩定架的拍片人來說,機身大小不是問題,有人說能小何必大;當然,對一心想一機一鏡塞進潮包的興趣者而言,外殼小小小、片幅大大大最棒棒棒了
jenhoxen wrote:無反全畫面都可對焦...(恕刪) 大不過單反!不過重過單反一機兩電600張比牙膏80D一機一電900張一樣重了一機3電可重過一機一電一千張全幅6D2了!怎樣不比單反重?帶直倒手柄,可和全幅5D4比一比重了!富士一直體積和質量平行做得不錯!這機是全幅還可說得去!但這只是aps-c,這次只能說野心大了一些!
wilsonabce wrote:大不過單反!不過重...(恕刪) 首先,要體積小可以去選擇X-E3就跟M43覺得GH5太大可以改買GX9系列。體積放大必然有它的理由存在,例如握感或是提供更多操縱選擇,這次的機頂LCD或是為了提供更好的散熱以維持這次主打得攝影功能,甚至在耐用度部分也有所提升。儘管體積增大,但富士在鏡頭上是縮小的,包含最近的幾顆F2鏡頭與XC 15-45老實說,像我這種小手的都認為X-T10機身太小,X-PRO2才勉強剛好,對外國人來說搞不好X-H1才是他們希望的大小。
窮苦人 wrote:首先,要體積小可以...(恕刪) +1除非A7R3永遠都只帶著中距離以下的定焦鏡出門否則小機身是缺點,不是優點我用X PRO2 接50-140都覺得很辛苦了何況A7系列機身更小,鏡頭更大更重SONY遲早會出大機身供專業使用者需求的,等者看吧只是到時候鼓吹小機身的這群人要如何自處? 再跳家?結論:Fuji出大機身自然是有人有這方面的需求自己需求什麼挑自己適合的機身大小就是,有什麼好質疑的
focuslight63 wrote:+1除非A7R3永...(恕刪) +1FUJI提供不同的機身等級給消費者是很好的市場區隔方式,個人也覺得若是Sony有不一樣的機身選擇是個好事,不過小機身永遠都不會是缺點,端看消費者的選擇而已,消費者既然決定了這個系統,自然就會去作出應對,真的喜歡大機身,裝個電池手把也就是了,沒必要因此而換系統,個人旅行時一樣帶著70-200/2.8 GM到處跑,也未曾真的困擾過,對個人而言,對X-H1的興趣也並非是從體積角度去考量,而是功能上的吸引力,市場自然會告訴廠商什麼樣的機身是消費者需要的
在東京玩過 X-H1, 快門太敏感, 追焦有即場比較A7R3, X-H1一整個追不到, 不過是用較慢的35.4, 但A7R3追得很緊. 不過價錢不同不能比較但除非真的是富士顏色情意結, A73的重量價錢和X-H1一樣, 但電量多1倍, 追焦更是黑科技, 應該會雙修比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