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Full frame Fuji X200

其實沒有特別期待Fuji的全片幅,畢竟全片幅鏡頭如果要配合機身縮小,光圈無法太大,光圈小進光量小就抵銷全片幅高ISO的優勢,淺景深效果也打折,全幅f2.8跟f1.8大約等效APS-C f1.9跟f1.2,XF鏡頭幾顆定焦鏡光圈都不小,而且光圈全開畫質就可用,淺景深效果不會輸全片幅配上小光圈鏡頭,這樣全片幅的優勢只剩下高寬容度跟高畫質,如果富士能將開發的有機感光元件實際應用,達到高寬容度跟類似Fovern X3的畫質,全片幅就沒有明顯的優勢了

當然如果全片幅鏡頭能做到體積小光圈大就另當別論,只是價格勢必很驚人
badcatbrian wrote:
其實沒有特別期待Fu...(恕刪)


FF EVlL不一定要出
不過FF DC已經有RX1R的例子在前面了
F 2.0畫質也OK

出個FF DC交待一下也好



借用網路上某張圖。

富士很敢開口
同一個畫質能吹三種品質。
featheringer wrote:
以FF的成像圈大小,要鏡頭小、畫質好,這兩點基本是互斥的..(恕刪)

這個我不表認同,你看看 Leica M 系和其他容易買到旁軸系的 Voigtlander VM 系;Carl Zeiss ZM 系等。他們都是 135 全幅的鏡頭,都具有鏡頭小、畫質好,有些光圈也很大 leica Noctilux-M f1.0/50mm 不要說 0.95 那支了,也沒很大,1.2 那支就更小了。
微單是廷續菲林時代的旁軸系的,鏡就應用旁軸系鏡頭的設計方式,如果用單反鏡頭的設計,微單的輕小的意義就沒了。

看看旁軸大光圈鏡,再想想單反大光圈鏡大體積.....
Leica Noctilux-M f1.2/50mm

leica Noctilux-M f1.0/50mm


微單是否要 135 全幅,我沒有什麼期待,在我來說微單就是要細小和方便,他上了 135 全幅也可保持現在的呎吋是最重要的。

題外話,Sony A7 真的可當選為全年最醜相機之一。
kclamac 就是 kclamac
kclamac wrote:


這個我不表認同,你看看 Leica M 系和其他容易買到旁軸系的 Voigtlander VM 系;Carl Zeiss ZM 系等。他們都是 135 全幅的鏡頭,都具有鏡頭小、畫質好,有些光圈也很大 leica Noctilux-M f1.0/50mm 不要說 0.95 那支了,也沒很大,1.2 那支就更小了。
微單是廷續菲林時代的旁軸系的,鏡就應用旁軸系鏡頭的設計方式,如果用單反鏡頭的設計,微單的輕小的意義就沒了。

看看旁軸大光圈鏡,再想想單反大光圈鏡大體積.....
Leica Noctilux-M f1.2/50mm

leica Noctilux-M f1.0/50mm


微單是否要 135 全幅,我沒有什麼期待,在我來說微單就是要細小和方便,他上了 135 全幅也可保持現在的呎吋是最重要的。

題外話,Sony A7 真的可當選為全年最醜相機之一。...(恕刪)


RF本身就是種例外⋯且遠端不夠遠是天生的

小之煥 wrote:
借用網路上某張圖。富...(恕刪)


這是機型使用對象分類,分專業人員、狂熱、一般!

看不出哪不對了!

kenchu1109 wrote:
這是機型使用對象分類...(恕刪)


該更新 X Pro 2 了

期待他上 FF

就算不是 FF 也沒關係

希望跟 Panasonic 一起研發的新型感光能有突破性的表現

修爾基 wrote:
該更新 X Pro ...(恕刪)

鍵盤推論一下, XE2+1855賣這價格, XPro2+1855肯定要賣5萬多,
請問如果不有效升級感光, 賣給誰?
再加一萬就直上A7+24-70了...

乾脆一次到位, FF+新型感光, 這樣XPro2單機賣個6萬多都不怕被嫌貴(因為A7R也是這價格)

ayler wrote:
鍵盤推論一下, XE...(恕刪)


事實也正如你所分析的,x-pro 2短時間內是不會發表了!

kclamac wrote:
這個我不表認同,你看...(恕刪)


可是這些鏡頭全部都不具有自動對焦的功能啊,去除馬達當然可以縮小機身。
如果只玩手動鏡頭轉接,那大家也不會對富士的對焦性能這麼多吐槽吧……哈哈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