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我覺得特別是離澳的真要趁快回來看看,否則一些集體回憶
就可能永遠只存在您的腦海了。
afon
truenobzr wrote:
我是澳門長大的香港人...(恕刪)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澳門世遺---崗頂前地
自從國家成功為小城申遺,澳門就擠身入文化名城之列。我們的世遺景點
(包括每點的周圍)共有廿多個,可算是澳門市民值得驕傲之處。

01.之前介紹過的聖奧斯定教堂周圍一帶叫崗頂前地,這附近的建築很有
可觀性。

02.這幢歐式建築前身是座警署,現為一間銀行的行政中心。來到這裡,
當然要看看地面,這是葡式的地面鑲嵌畫。

03.黃色的廊式圍牆內的是何東藏書樓,可惜內面樹木繁茂,根本無法拍到
建築物。車輛亂放是小城的一大特色,逛世遺景點就順道見識澳門的風土
人情。

04.圍牆緊接著的是聖若瑟修院,門外有座聖母像。

05.在聖奧斯定堂旁的是耶穌會會院,早在1583年,耶穌會教士利瑪竇
登陸廣東並開始傳教,相信是首位來華宣揚教義的人。
用廣角鏡拍建築物真是超好用,但在某種情況,效果就帶來麻煩,若
照片上有文字,變形及傾斜確不方便閱讀。新版本的PS的新功能〝鏡頭
校正〞,能將傾斜畫面修正,令文字較易閱讀。左側部分是原照片,右側
則是校正後的效果。

06.大閘內就是有名的耶穌會會院。

07.教堂對面有座非常宏偉的建築,原名伯多祿五世劇院的崗頂劇院。

08.正面是典型的希臘式樣,門前空地面積不大,幸好有14mm鏡頭才能順利
拍攝。

09.這邊的空間更狹窄,又要避開樹葉,效果更為誇張,不過經那〝鏡頭校正〞,
情況較令人接受。

10.既然是劇院,舞台及觀眾席自然必備。

11.然而,這場地今日已鮮少使用了。記憶中,在葡治時期,這裡曾上演
巴黎式的艷舞。在與教堂及修院相隔幾步的地方曾然搞這種活動,當時
當然被〝愛國愛澳〞人士罵翻天。世易時移,今日的賭場如雨後春筍,
而今天已是身居要職的〝愛國愛澳〞人士,對賭場與民居難捨難離這種
現象卻視若無睹。

12.想像昔日這大廳或許曾是個衣香鬢影的社會菁英的聚腳地。

13.崗頂前地是塊曲尺形的,有棵大榕樹聳立在中間,似在喃喃地訴說
這一帶的興衰。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澳門老街---福隆新街
澳門的世遺景點加上其附近的一些建築物共有廿多個觀賞點,但小城仍有
很多值得看的地方,特別是一些頗有特色的老街,以下要介紹的福隆新街
更應是您下次來訪的看點。
〝福隆新街建築群,是迄今為止保存得最完整的中國青樓建築群。
澳門福隆新街區是澳門昔日最繁盛的商業中心之一,以福隆新街
為主...成為當年紙醉金迷之地。 福隆新街建築群,是迄今為止
保存得最完整的中國青樓建築群,是青樓文化的唯一「化石」。
此區也是澳門歷史悠久的博彩業發祥地之一,鴉片煙曾流行一時。
黃、賭、毒帶動了福隆區的商業發展,可謂歷盡滄桑,見證了
澳門開埠幾百年的歷史。〞這是岑逸飛先生對這個區的說法,詳情
請閱:http://www.rthk.org.hk/elearning/travel/articles/11/f11_01_03_00_01.htm

01.澳門已於1946年及1948年分別禁毒及禁娼,相信今日知道這條花街
歷史的人已不多。

02.在賭業尚未發功前,澳門具水平的旅遊設施不多,這類旅店在當時已算是
不錯的了。

03.小學時代,若有(上館子根本不多)機會去吃西餐,在不多的選擇中,
這家老店就是必然的選擇。

04.印象中這老街建築物多是年久失修的,僅有數間成了一些高檔食肆,專門售賣
魚翅食品。(保護鯊魚免於滅絕,請勿吃魚翅)

05.為吸引旅客,政府曾動用公帑維修這街的頹殘舊樓,事隔多年,看來又要
修整了。

06.富記機器的一大特色是其顏色,可惜在拍攝時,總忘記了使用那些
濾鏡,唯有靠自己爛爛的後製吧。

07.所有建築物都是兩層高的,二樓的木窗花也屬統一式樣。

08.福隆新街旁還有條小巷褔榮里,內有幾間保養得不錯的大屋,可惜
都不對外開放。

09.拍這輯的是14mm廣角鏡,這鏡邊角位的線條不算誇張。這張的魚眼效果
並非鏡頭造成,而是PS大神的功能而已。

10.自己已有一段頗長時間沒有逛這老街,拍攝當天所見,街上兩旁的店舖
十室九關。仍在營業的,不是手信店,就是魚翅食店。粗略估計,一半以上
店鋪是關門的。(保護鯊魚免於滅絕,請勿吃魚翅)

11.其實這老街離遊客必到議事亭前地不到10鐘路程,但兩點的情況卻天差地遠。
我們的旅遊部門整天喊著將旅客分流,是否有效,讓照片來說明吧。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