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一些更多的X100 samples from Spain...

sosun wrote:
我覺得Dpreview上面的sample照,每張看起來都好像有一層薄薄的白霧罩著
就是不夠跳,不夠立體的感覺
有人跟我一樣的感覺嗎?

唉,F家最引以為傲的寬廣動態範圍老是被批

動態範圍和對比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
要想同時保持亮部與暗部的細節,對比一定不能太高,這樣中間灰附近的不同亮度當然比較拉不開

曝光過度的,你再怎麼拉曲線也是死白;曝光不足的,你再怎麼拉曲線也只有斷階的雜訊
反之,你用F家拍出來的如果覺得對比不夠,就把動態範圍訂死在100%,機身對比設為硬調
還嫌不夠的話再用軟體後製,不用拉曲線,下一個簡單命令即可

你不在乎亮部與暗部的細節不代表別人不在乎
F家可以用JPEG直出就能保留更多細節,別家卻是想要保留也不可得
(當然如果你拍RAW再慢慢用軟體調整是另一回事)
貓,鐵道,cosplay https://www.flickr.com/photos/dormcat

dormcat wrote:
唉,F家最引以為傲的...(恕刪)


也不要說得如此狠,要怪就怪N社的相機一直追求銳利,每一張照片都能切肉,在大量的洗腦下用家自然會覺得相片是越銳利越好,但越銳利的照片換另一個角度來看就是越沒有層次:1和0夠乾脆沒有?N社的風格以至現在很多數位相機都是走這種路線,總之1就1,0就0。C社則好一些,他的照片有1.1,1.2,1,3....,將1和0之間斬成十分當然不如1和0般銳利了。
而富士則是1.11,1.12,1.13.....,越分得細就能保留更多的內容,等於同樣是23吋的顯示,1920X1080的精細會比1080X680要多得多,像素越大,在同大小的情況下能顯示的東西越少,不然iPhone 4為什麼要用 retina display?
為什麼還有人喜歡底片?就是底片擁有很高的寬容度,即使過了頭還是保留一定的細節,但數位的話一曝過頭就玩完了,而富士努力地重現的底片風其中一個重點是寬容度可以和傳統底片看齊。很多人不明白Leica值錢的地方,就是他的M9真的能夠達到和底片相同的寬容度和層次感。

總言之,富士的照片可以在後期調整到像Nikon一樣,但Nikon不可能變成富士,你能讓有的東西消失,但不能讓一開始就不存在的東西出現﹣即使是photoshop
kiddckho wrote:
但越銳利的照片換另一個角度來看就是越沒有層次

寬容度/動態範圍跟鏡頭的解相力/MTF是兩回事吧
動態範圍是感光元件的事(底片/數位),但解相力/MTF是由鏡頭決定
貓,鐵道,cosplay https://www.flickr.com/photos/dormcat

lightpaint wrote:


其它更多samp...


非常感謝lightpaint大Po了這個Review.
我看我要D700賣掉了...
腹有詩書氣自華!!!

lightpaint wrote:
有更多、太多太多的在...(恕刪)




看到這張我好懷念pentax的smc鍍膜啊!!!!!
lightpaint wrote:
有更多、太多太多的在...(恕刪)

感謝lightpaint大熱心分享
一直提供大家X100的測試sample照
每次看完就被毒一次
真的好想不顧一切衝一台喔= =
但目前還在存錢中orz…
不過X100的表現真的很好
連我用GF1+定焦鏡的朋友都想賣掉等X100了說
她說GF1的高ISO實在有點弱
我也是打算等3/20 X100入手
幫GF1 + 20mm f1.7 拍一些最後的[遺照]後
就打算把GF1脫手了...
看了FLICKR那些照片
拼死賣鍋賣盆也要進一台來玩玩!
歡迎到寒舍坐坐 http://tw.myblog.yahoo.com/mibo-house
所以富士該感謝pana的GF1+餅乾鏡培養出來的市場嗎?
不過比隨身DC稍大的體積+專業相機的外型or復古造型+高畫質
我想是EVIL機崛起的其中幾個原因吧
然後像X100或是GF1+餅乾鏡這種搭配餅乾定焦鏡的使用模式
更是這種隨身高畫質DC的代表
所以…平常只用GF1搭餅乾鏡的人會跳X100呢?

牡丹樓都是維尼 wrote:
所以富士該感謝pan...(恕刪)


這也通的話富士也該先感謝所有出機械RF機的相機廠吧?和GF有什麼關係?別以為出餅乾鏡就一定是GF吧?這部機和EVIL完全不同定位,跟本一點關係也沒有,感謝DP1又或者X1這種高檔定焦機還可說。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