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Fujifilm 發表革命性感光元件: Super CCD EXR

millerliu wrote:
正確, 專訪中

大大您lag囉

millerliu wrote:
動態範圍能高達800%

原文是說在最低感光度下即可達到此目標
理論上開高ISO應該會有更好的表現
goodversion wrote:
還有一點,不管是哪一...(恕刪)


拿SONY和SAMSUNG來對比FUJI是不太適合的..FUJI的機身製造能力遠遠超過這兩家..
FUJI從NIKON得來的機身說到底也就只是單純的機身....
裡面的電子元件都是FUJI自家的...如果從技術面來看..他從NIKON身上沒得到太多的支援..
而且能做出哈蘇H系列...FUJI的機身製造能力應該沒什麼部分難的倒他吧!!

畢竟FUJI是一家很全方位的相機廠...從底片到DC到120相機..幾乎可以說沒有他沒參與的市場...
唯獨DSLR是跟別的廠商合作....而且是由其他廠商提供機身...這一點是讓我很好奇的...
julien wrote:
唯獨DSLR是跟別的廠商合作....而且是由其他廠商提供機身...這一點是讓我很好奇的...
...(恕刪)


三爽也許是全無,
機身的設計概念是存在於一家公司長久以來的"風格"
我覺得機身這點的門檻也不低,
且sony的例子其實就說明了,他們需要別人的鏡頭包袱,
Fuji也是,他如果要打入自已的鏡頭群,讓別人有他的SLR包袱,
這是很難的一件事。

goodversion wrote:
三爽也許是全無,機身...(恕刪)


FUJI什麼機身都做過了...我不認為機身設計對他而言有任何的困難存在~~
致於所謂的鏡頭包袱...PENTAX也是傳統大廠..有許多膾炙人口的鏡頭..
而且他的接環從以前到現在都一樣..即使是M42的老接環也都還支援測光..
但是在數位年代卻也是跌跌撞撞...
MINOLTA在SONY接手之前也是走的跌跌撞撞...先是和KONICA合併..再被SONY收購...

鏡頭包袱在跨進數位年代之後..其實並不如想像的影響深遠....
畢竟以前底片時代玩單眼的是一小部分人...現在的客群比以前大的多了~~
現在多數的人都不是因為手上有某家以前的鏡頭所以買這一家的DSLR...
更多的是因為買了DSLR所以去找更高階的鏡頭來用...

機身的利潤本來就比鏡頭低...機身一直跌價..不斷更新..鏡頭卻不是如此..
也因此FUJI這樣作法更是耐人尋味....機身賣再好..大家也是去買NIKON鏡頭...
julien wrote:

機身的利潤本來就比鏡頭低...機身一直跌價..不斷更新..鏡頭卻不是如此..
也因此FUJI這樣作法更是耐人尋味....機身賣再好..大家也是去買NIKON鏡頭...


所以FUJI是兩年多才一台機身啊,與其說是想用機身賺錢
不如說是幫小DC打品牌廣告,告訴大家FUJI有出單眼,是"專業大廠"

畢竟FUJI是組織規模和大眾品牌形像不太成比例的公司
julien wrote:
FUJI什麼機身都做過了...我不認為機身設計對他而言有任何的困難存在~~
致於所謂的鏡頭包袱...PENTAX也是傳統大廠..有許多膾炙人口的鏡頭..
而且他的接環從以前到現在都一樣..即使是M42的老接環也都還支援測光..
但是在數位年代卻也是跌跌撞撞...
MINOLTA在SONY接手之前也是走的跌跌撞撞...先是和KONICA合併..再被SONY收購...

鏡頭包袱在跨進數位年代之後..其實並不如想像的影響深遠.......(恕刪)


P與M他們出問題並非在數位化後才開始的呀,
他們兩家的鏡頭很好,就我個人的了解,他們出的問題都在機身上面
在底片時代就發生了,
Minolta是被自已搞死的,他們在當時發生了一些專利權的問題,導致後來數位化資金不足,
一些前輩們他們就是忘不了m/P的味道,而勉強繼續用,
與其說數位化讓c/n壯大,不如說數位化是壓死M的最後一根稻草

而為什麼p還能撐過來,我個人是覺得,他的鏡頭老包袱絕對有很重要的關系
加上韓國的資助,得以繼續玩下去,
不然也差不多了,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這幾個大廠在機身對焦上進太慢了,在後來輸太多了
導致免費的廣告商"記者"棄m投c/n,這也是個很重要的點。

我相信,現在會需要一段時間就換機身的人,要他們棄鏡頭包袱,還是很難
進而使得大者衡大,而有更多的資金開始更高階或更低階的相機,得已開發更多的新客群。
就這樣,一直循環下去.........

jasonli wrote:
另外在高ISO部分,光是以新的super ccd技術是否贏得了Full size的噪訊
仍是讓人懷疑的。

S100FS還蠻接近DSLR的雜訊表現
ISO800大約跟4/3 DSLR ISO1600差不多
但這兩者sensor面積可是差了四倍
如果FUJI肯做4/3 or APS的EXR sensor, 雜訊表現應該可以接近Full size
Agree. Fujifilm is making huge profit from medical industry and concentrate on that area. Fujifilm is not going to invest much for something for profitable.
meridian wrote:
S100FS還蠻接近DSLR的雜訊表現
ISO800大約跟4/3 DSLR ISO1600差不多
但這兩者sensor面積可是差了四倍
如果FUJI肯做4/3 or APS的EXR sensor, 雜訊表現應該可以接近Full size

非常同意您的看法
4/3 的面積是 2/3" 的 4.18 倍, 是 1/1.6" 的 5.36 倍
既然P家可以做出 G1, 那體積重量比 G1 還大的 S100FS 沒有理由裝不下 4/3 的 sensor
理想的 S100FS 後繼機應該用 4/3 的 Super CCD EXR
反正是用電子式觀景窗的類單眼, 沒有五稜鏡或是鏡頭接環的問題
meridian wrote:
如果FUJI肯做4/3 or APS的EXR sensor, 雜訊表現應該可以接近Full size...(恕刪)


FUJI要搞個自己的DSLR一定是沒有問題的,連重要的Sensor心臟都是自製了,還有什麼是做不到的
不過自己搞機身系統,與N家將從合作變成競爭,保守派的人士是不敢押賭注的,畢竟現在是市面上那麼多競爭者
還不如繼續依附得到互利,既省錢又安全些

FUJI的DSC數位相機,最讓人不滿就是鏡頭,像是F30很不錯的內在,偏偏那個用的是紫光鏡頭
明明都有Fujinon的攝影機專用鏡頭,卻不願意把這些技術給放出.

實在不喜歡S5 pro類的機身,拍個照搞的那麼重作啥,
若是能加入Macro 4/3是最好,輕巧機身,可換鏡頭,然後Fuji色調加上高動態範圍,那實在是太棒了...
歡迎蒞臨文森的生活點滴~~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