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XF 10-24mm 發表 [新增官網Sample照連結]

milkcake123 wrote:
人眼哪看不到星茫= ...(恕刪)

那是因為睫毛的關係...不是由瞳孔產生的繞射(星芒)
而且在昏暗環境下人眼會放大瞳孔,以攝影常識來說大光圈本來就比較不容易產生星芒
不然再退一萬步好了,M4/3的機身蓋鏡頭已經是F8的光圈,為何沒有星芒?因為它是真圓開孔...
我比較感興趣的是結構圖裡面第十片鏡片同時是非球面跟ED鏡
印象中近代鏡裡好像沒看過這樣的設計?

廣角端的MTF看起來邊角的像散很明顯,很可能是側向色散修正不好
我的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calatravayang
這重量實在太重了 四百一十克 sony 10_18F4才225克

arthuraya wrote:
這重量實在太重了 四...(恕刪)


不知道會不會補推出


xc 11-22 f/4-5.6 呢?


哈哈...就像18-55之於16-50那般...
featheringer wrote:
那是因為睫毛的關係....(恕刪)


您前面自己說了,圓形光圈也不會是完美的圓形,你這又說M4/3鏡頭蓋f8是正圓型所以沒星茫豈不自相矛盾?

星茫的原因是彗星像差造成的,跟光圈是否是正圓形沒有太大關聯

M4/3鏡頭蓋f8並非沒有星茫,那是光學瑕疵造成的,只要是真實鏡片就會有星茫的現象

你在夜晚中直視路燈,瞳孔會縮小,就跟你在夜晚拿手電筒直接照眼睛一樣

跟睫毛一點關係也沒有,你自己試用手指把眼皮掰很開,還是會看到星茫
milkcake123 wrote:
您前面自己說了,圓形...(恕刪)

1.BCL1580是固定光圈無法調整,沒有理由不是真圓(當然實際上也沒人量過就是了
2.圓形光圈縮起來不會是真圓(可能我鏡頭碰得少,至少我沒看過有這樣的鏡頭
3.我把眼皮掰開對著路燈看沒有星芒
4.星芒成因是繞射不是彗星像差
5.歪樓歪到這邊實在歪夠大了
featheringer wrote:
1.BCL1580是...(恕刪)


歪樓的起因似乎是小弟的一句話(尖尖的星芒)
造成困擾請見諒

以下是小弟對星芒與光圈關係的認識
當然資料也是來自於廣大的網路
加上自己過去的使用經驗認為可信
若是認知錯誤
願意校正這長久以來的迷思也歡迎指正

1.星芒的成因來自於繞射現象
對於這個光學現象小弟向來不解,不敢掉書包,
但我將之理解為縮小光圈後帶來對光線的干擾影響
星芒是其中一個"產品"
所以縮小光圈比大光圈容易產生星芒
上面的同好有認為是彗星像差
那理論上開越大光圈更容易有星芒才是
這跟小弟的經驗法則有違背

2.光圈的形狀影響星芒的形貌
有人認為要明顯的拉出星芒,跟葉片與葉片之間的夾角有關
所以即使縮光圈不一定在每檔光圈都有漂亮的星芒
要視各個鏡頭光圈設計在各檔光圈的成形而定
其中常見的說法即是越接近圓形越不利星芒成形
正多邊形星芒會較佳(即每片葉片在此時是以直線形成每一個邊)
所以即使是多片葉片也可能是正多邊形
少葉片數但光圈葉片設計成弧狀一樣星芒不好拉
所以我前面對10-24mm星芒不樂觀的原因
就在於他跟手上的18mm一樣強調盡可能圓形的光圈設計
而不在於多少葉片數
而小弟手上的18mm的確散景柔和但星芒難見
另外極端的例子是Minlota TC-1 採用的是三道大小不同正圓形的"固定光圈"
所以實用者驗證星芒是沒希望的
但如featheringer兄說的,或許10-24mm只是強調以多葉片接近圓,
實際仍可能是正多邊形

3.光圈葉片數對於星芒的影響是星芒的芒刺數
奇數葉片x2 偶數則等於
也就是6片光圈芒刺數是6根,5片則會變成十根


4.星芒有其他手法產生,如星芒鏡
但明顯的兩種星芒不太一樣
(星芒鏡的星芒還是彩色呢)
這說明鏡片的特性是有可能帶來星芒(其他種像差)
我也玩過人眼看點光源
是有拖曳的光線
但跟鏡頭光圈形成的星芒不太一樣
而且大多呈爆炸不太規則的擴散
不過鏡頭是玻璃,人眼的細胞
兩者是否完全能相提並論小弟覺得是另一件事了

以上若大家仍有興趣繼續討論下去應可開一帖
光圈與星芒之間的關係
小弟可負責開帖
但純科學討論
發現自己過去的認識完全錯誤有時是一種樂趣
二十年前的恐龍展跟現在的恐龍展,恐龍也都長得不一樣
但一樣看得津津有味
大概可以比較一下尺寸大小....
http://www.flickr.com/photos/realityscans/8013384954/
1515151515
以這樣高昂的身價,異常龐大的體積
我只能選擇相信這是同級鏡中的翹楚了
一貫富士的高價高畫質理念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