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Fujifilm X-H1 機身防震真旗艦 人像、演唱會、商品、汽車拍攝實戰!

感謝ki min大的精彩分享
除了器材本身的數據測評
以及詳盡的分析
更棒的是
版大常常在分享裡也公開成品的拍攝技法
從不密技自珍
版大不論是心胸風度還是攝影知識與技巧皆屬一流🏅
謝謝分享!

不過nikon d850 跟很多款Nikon一樣有靜音模式 在需要的時候還是派的上用場 👍🏼
太感謝這麼有教學內容的新機介紹... 有幾個問題想請教一下:

1. 那張戴帽子女模手摸下巴的相片(X-H1 140mm ISO100 f/2.8 1/160s)不知道有沒有經過任何機內或PS處理? 放大看起來對焦的範圍從右眼一直到左耳外面的帽子外緣都很清淅. 可是以這個焦段, 光圈, 距離, 和背景模糊度判斷起來, 這個範圍應該沒有這麼大, 也許是我個人的經驗不足.

2. 對焦的示範影片是否沒有聲音? 我們要如何從相機成焦聲音來一起判斷有沒有對焦完成? 也許是我的電腦放不出聲音? 另外對焦點有時變紅框或綠框, 那是代表什麼意義?

3. 對焦的示範影片中, 好像在剛開始時都會花好長的時間完成對焦, 可是等到後來移位對焦示範時就很快了, 請問這相機是不是有學習程式在裡面? 可是一般我們正式拍照時, 尤其是重要主題抓拍時, 都是在捕捉那瞬間的畫面, 是不是就會遇到問題?

4. 這台新機是否有調到靜音模式, 還是本來聲音就這麼小? 也許有說明, 不過眼拙沒有看到.


謝謝解答疑惑!
ching43202 wrote:
太感謝這麼有教學內...(恕刪)


2. 機身可以調整是否要出現對焦聲音喔。
紅色就只是脫焦的顯示。

3. 應該不是學習吧,只是臉部對焦的偵測。
至於你說的模式應該跟這麼沒關係...
太感謝這麼有教學內容的新機介紹... 有幾個問題想請教一下:
1. 那張戴帽子女模手摸下巴的相片(X-H1 140mm ISO100 f/2.8 1/160s)不知道有沒有經過任何機內或PS處理? 放大看起來對焦的範圍從右眼一直到左耳外面的帽子外緣都很清淅. 可是以這個焦段, 光圈, 距離, 和背景模糊度判斷起來, 這個範圍應該沒有這麼大, 也許是我個人的經驗不足.
2. 對焦的示範影片是否沒有聲音? 我們要如何從相機成焦聲音來一起判斷有沒有對焦完成? 也許是我的電腦放不出聲音? 另外對焦點有時變紅框或綠框, 那是代表什麼意義?
3. 對焦的示範影片中, 好像在剛開始時都會花好長的時間完成對焦, 可是等到後來移位對焦示範時就很快了, 請問這相機是不是有學習程式在裡面? 可是一般我們正式拍照時, 尤其是重要主題抓拍時, 都是在捕捉那瞬間的畫面, 是不是就會遇到問題?
4. 這台新機是否有調到靜音模式, 還是本來聲音就這麼小? 也許有說明, 不過眼拙沒有看到.
謝謝解答疑惑!


A1:沒有PS也沒有機身調整過喔!我想你是被模特兒的側身姿勢誤導了,其實眼睛、帽子、跟肩膀幾乎是同一個平面,你注意他的右肩膀就已經很明顯的在焦外了。


A2:對焦的示範影片沒聲音是因為,X-H1對HDMI在「待機時」的聲音輸出設定是沒聲音。這每台機器都不一樣。像是我上次介紹的GX9是待機時HDMI輸出時連麥克風的聲音都會收進去。

對焦綠框代表合焦、紅框代表沒合焦~


A3:噢如果相機有對焦學習程式的話,肯定會大書特書,我也一定會講,但就我所知似乎目前相機廠商沒有在做這個東西。(聽說要做機器學習會非常耗電呀)。至於抓拍的話,一方面也是要靠拍攝經驗,或者是有一些對焦的小技巧,我想你可以在網路上找到不少相關資訊。


A4:如果是HDMI輸出的影片的話,是靜音沒錯,而且我沒辦法更改。要X-H1做HDMI輸出時,只有開始錄影時才會有聲音進去。這是沒辦法改的。不過你說的聲音很小,請問是哪則影片呢?
超讚的文,不過不知道版大知道x-h1搭配xf1855只有3.5級防手震嗎?感覺防手震測試那部分如果換鏡頭試可能會比較公平。
「青筍筍」是富士相機常見色調問題。
同一場景,依據用過相機的經驗,Fuji 偏綠 (G),Canon 偏藍 (B),Panasonic 偏紅 (R)。
剛好每種相機都有自己的偏好色調。
原本就打算入手XT2的我現在整個被這篇文燒到…
想請問樓主,X-H 1 軟件更新到1.10版後,它錄影時的人臉對焦有改善很多嗎??^^因為常要拍攝音樂的表演現場,所以我比較在意自動對焦這點我,之前有摸過x-t3,覺得他錄影對焦還不錯,不知道XH1和XT3,比較起來會有差異嗎??(當然會在兩台之間猶豫不決也是因為X-H1有機身防振的功能)
polly_cheng wrote:
想請問樓主,X-H...(恕刪)



1.1版改進很多喔,測試連結

個人認為更新版的H1跟T3錄影對焦差不多...
而且T3也是在大動範圍移動容易脱焦...
如果在很人多混亂的表演環境中,建議還是不要用人臉辨識。

如果以對焦跟IBIS來說,建議保留IBIS(畢竟就是為影片製作而設計),
IBIS手持比較有電影級的感覺,對後製防震處理也有幫助。
T3對焦較好,但其實沒有好到非常好。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