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ngyaoqun wrote:
小弟一月爲了日本旅遊...(恕刪)
其實我覺得5R的底子已經很好了
CP值最高的方法應該是升級鏡頭
NEX系統其孩還是有些不錯的鏡頭
10-18mm
35mm F1.8
24mm F1.8
還有Sigma 30mm F2.8
特別要提一下Sigma這隻
大概五千多的鏡頭
能有這樣的銳利度其實不常見
我後來NEX 6都是搭這個鏡頭
Sigma 19那顆也不錯 但30評價更好
畫質真的紮實許多
24mm F1.8也很好
一流水準一流質感
問題就在價錢了



之前寫的文章:"NEX的銳利小刀 "Sigma 30mm f2.8"
之前寫的文章: 奶昔之眼 Eyes of NEX "Zeiss 24mm f1.8 "
P.S.NEX請愛用RAW檔,畫質提升之餘,目前XE1能好好解RAW的軟體不多,
這可能是NEX目前最大的絕對優勢,怎麼能不好好運用呢?

"Shawn Liu Studio" shawnliustudio.com
如果喜歡sony的電子性能就換鏡頭
其實我的nex5和gh2電子性能絕對比x pro 1強很多,不過我是幾乎都用不到這些電子性能,只有峰值對焦我覺得會用手動鏡來說這對我就很重要
kuobba003 wrote:
這跟相機無關 , 誇...(恕刪)
我想P大說的應該是最基本的感光元件、鏡頭發色
發色在底片時代超級無敵重要,光鏡頭FUJINON、CONTAX、TARKUMA就差異明顯
不過有轉接老鏡多少知道,鏡頭的特色在機身白平衡下被淡化
感光元件也可以拍RAW進行編修,發色在DSLR可以說是開放性的
我在社團認識一位老師說過:「其實現在的照片都需要後製」
這是他的數位照片時代廣義的見解,就不需放大解釋了
至於我相信,不後製的拍照人應該高於九成
所以我也認為機子直出的色調是值得討論的
相傳NIKON 、PENTAX、CANON、OLYMPUS、FUJIFILM
發色都有獨到的地方,而SONY卻是很少人喜歡..PANA比較少聽到
所以界定範圍是不是很明確,還是看了照片決定喜好吧
而就結果論來看,FIJI機身處理過的JPEG直出就是很多人滿意的照片
X-E1這台,光是拿除低通的新感光元件就值得令人掏錢了
後置沒有那麼萬能,就算可以
如果按一下快門可以瞬間獲得的事物
為何你非得堅持要去用後置去完成?
就談談簡單的膚色吧
CANON拍的膚色,OLYMPUS相機怎麼調就是拍不出來
你說要進電腦後置,一樣會有難度
一樣是討喜的膚色,FUJI與CANON也有微妙的差別
這個差別,也不會因為“數位時代”這幾個字就能輕易的模仿與取代
感光原件的屬性也會有差,CCD的演色性、飽和度
你用CMOS怎麼設定、怎麼後置都很難去“做出”一樣的東西
鏡頭也是,菜司、萊卡的迷人之處
能用後置解決嗎?
一樣是玩轉接老鏡
一樣的機身設定,我轉OM的鏡頭
顏色就是淡淡的,反差也比較小
轉接菜司G鏡,就是銳利與反差大的感覺
轉信乃達,就是銳利中帶有柔感
轉富士,膚色就是漂亮
最後再回到樓主的問題
對我來說,我只會去看相機最後的畫質表現
為了追求那令我滿意得畫質
器材操作等方面只要不是太誇張我都能去包容
相反來說,就算器材的性能有多強、多智慧
出來的畫質我若不喜歡,我也完全不會去考慮它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
對有些人來說,性能會看得比畫質/發色還要重
套句常聽到的話:若捕捉不到,其他的都是空談
或者是:若體積重量不願意讓你經常帶出門,也是枉然
每個人在乎的點都不同,去找到自己的平衡點吧
你若沒有能力去請廠商客製化一台屬於你的滿意相機
那就老實點,在一片量產品中去挑選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