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目前有變焦鏡的規劃,但全是F4恆定光圈的設計,依目前富士的定價策略,我想屆時鏡頭應該也是會讓人全身酥軟的價格。
這種定價,這種產品路線規劃,我唯一想到的,就是底片時期的徠卡,或是Contax G,差別在於富士知道自己在光學上的聲譽遠遠比不上徠卡甚至是蔡司這種近乎上古神明等級的神器,所以鏡頭相對來說比較沒那麼誇張。
其實X-Pro 1定價並沒有不合理,保留絕大多數RF相機特性,拿掉最大特色、同時也是最大限制的連動測距裝置(但是終究還是保留了光學觀景窗),然後定一個比任何數位RF(其實也就那幾台)低一些的價格,所以,真正的重點,是在於能不能滿足高端RF用戶的使用習慣:舒適的觀景器、絕佳的鏡頭、良好的握持感、低調的外型、安靜的快門、細緻的作工、加上絕佳的出圖品質(細膩度、色彩等等),富士很明顯著力在這些地方,能不能爭取到RF用戶的認同我想才是他們的工作重點。
至於自動對焦的效率,我覺得沒有什麼好計較的,AF這種東西,在RF的世界裡,大概只有用過Contax G這台「史上第一自動對焦RF相機」的人才會去稍微想一下這個問題…
所以,X-Pro 1本身是很合理的存在,而他的缺陷(太貴、太慢),對他所設定的客群來說也未必真的有感覺,我唯一有疑問的,只有富士為X-Pro 1所設定的預期銷售數字而已…二十萬台?
如果是「總共」賣二十萬台,用我猜測的生命週期三年慢慢賣,賣到下一台X-Pro 2出來為止,有機會,如果是「一年」賣二十萬台,我個人是覺得比較豪洨了些…
坦白講…要我清掉目前手中的「第三系統」RF機鏡群換這台,會考慮,要我把他當唯一的系統?不可能…就算是輕裝備,任何有理性的人至少也會加個類似像E-M5或NEX-5/7這樣的系統當作日常使用的主力…
alphones wrote:
其實,我覺得另一個會...(恕刪)
{雖然目前有變焦鏡的規劃,但全是F4恆定光圈的設計,依目前富士的定價策略,我想屆時鏡頭應該也是會讓人全身酥軟的價格。}
這變焦鏡光圈會定在F4,大概也是沒辦法的事
回頭看看4/3系統 12-60mm F2.8~4那管鏡頭有多大多重多貴就知道了,而且這還只是4/3片幅
如果是APSC恆定光圈F2.8,參考一下C/N/P/S各家APSC鏡皇的體積/重量/價格那更是誇張
為什麼Leica會以定焦鏡為主,不是沒有原因的
{所以,X-Pro 1本身是很合理的存在,而他的缺陷(太貴、太慢),對他所設定的客群來說也未必真的有感覺,我唯一有疑問的,只有富士為X-Pro 1所設定的預期銷售數字而已…二十萬台?}
我也不相信,在不符大多數使用者第一台/第二台相機的功能需求下
可以賣到二十萬台
RF相機使用者也未必就一定會買單,畢竟X Pro 1不是RF
X PRO 1的定位,對一般使用者來說,真的是比X100還尷尬
我也是打算入手E-M5+12-50mm來當隨身機了,錄影也很好用
不管是機身功能或是畫質,目前看來評價都很不錯,價格也很合理
如果Olympus以後會再出一顆17mm F1.4~2.0 high glade以上等級的定焦鏡
那就更完美了
alphones wrote:對我個人來說
其實X-Pro 1定價並沒有不合理,保留絕大多數RF相機特性,拿掉最大特色、同時也是最大限制的連動測距裝置(但是終究還是保留了光學觀景窗),然後定一個比任何數位RF(其實也就那幾台)低一些的價格,所以,真正的重點,是在於能不能滿足高端RF用戶的使用習慣:舒適的觀景器...
其實這正是X Pro1最大的問題
正因為它只是一台長得像RF的純EVIL相機
所以OVF模式雖有取景功能,卻無法進行MF操作
EVF模式雖可進行MF操作,但操作性也比它廠EVIL來的差
如果它保留連動測距的MF操作方式
即使AF性能不堪,我都願意忍耐或無視
也才會願意付出比其他EVIL更高的代價來選擇X系統
focuslight63 wrote:
這變焦鏡光圈會定在F4,大概也是沒辦法的事
回頭看看4/3系統 12-60mm F2.8~4那管鏡頭有多大多重多貴就知道了,而且這還只是4/3片幅
1260的體積,除了光圈以外,其實一部份是因為他遭遇超廣角得處理變形問題、又卡在4/3有反光鏡擋著得避開而使用的逆望遠設計、再加上為了直射入光需要的遠心光學結構…這些東西加起來的結果就是超搞肛的光學結構,在M4/3這種沒有反光鏡又不堅持直射入光又用數位修正變形的場合,Panasonic開發中的那顆「疑似」恆定F2.8的1235精美變焦頭比較適合作參考。
富士如果考慮鏡頭的體積,大可不必作成恒定光圈,就算是APS片幅,作成F3.5~5.6一樣能控制在合理的大小,我想富士考慮的不是鏡頭體積的問題,純粹就是想讓「變焦鏡」這種在RF領域並不吃香的鏡種能找到一個存在的位置。
作成恒定光圈是現階段最好的選擇,對於很多不依賴機內測光的RF高手來說,習慣上先抓一個大概的測光值,後續拍攝時全以手動模式依直覺微調是常有的事,從這個角度看,富士將變焦鏡設計為恒定光圈就很合理,簡單的說,就是一個針對特愛自己手動操作的用戶而設計的特性。
focuslight63 wrote:
RF相機使用者也未必就一定會買單,畢竟X Pro 1不是RF
話是這樣說沒錯,但是對熱愛RF的用家來說,X Pro 1應該是現階段最平衡的選擇。
或者這樣說好了:X-Pro 1和X100,我是把他們當作Hexar AF和Contax G的數位復刻版來看的,雖然這年頭無反光鏡當道,更便宜性能更好的選擇不是沒有,但總是有人更在意的是「感覺」問題,加上數位相機人口數比起底片時期高出太多,這兩台要賣超當年Hexar和G1/G2的量我想並不是什麼大問題,雖然這些人主要還是在日本境內,但日本廠商特別針對日本市場的特殊性推出這樣特殊定位的產品說穿了也不奇怪就是…
focuslight63 wrote:
如果Olympus以後會再出一顆17mm F1.4~2.0 high glade以上等級的定焦鏡
17mm…唉,這種鏡頭說白點,就是一顆「認真來說沒有不行」但「一般而言不買也可」的東西…
一顆出在無反相機上的等效35mm鏡頭,最終很難避免掉被拿來當作可樂標的Summilux或Summicron對照組,問題是,35mm鏡頭通常又比一般焦段更講究「味道」這種很玄乎的東西,作出17mm F2對Olympus來說是小問題,要怎麼幫這顆鏡頭找到適當的定位才是很頭痛的地方我想…
zakkwang wrote:
所以OVF模式雖有取景功能,卻無法進行MF操作
EVF模式雖可進行MF操作,但操作性也比它廠EVIL來的差
所以才說X-Pro 1基本上是很像Contax G的,都無法從OVF觀測到對焦狀態,X-Pro 1的好處是至少還多個EVF…
總之,用M4/3或NEX甚至用Leica M的邏輯去想X-Pro,那什麼都是錯的,用Contax G的邏輯去想X-Pro,那就什麼都對了…
富士自己還說會推出轉接環勒…不如就多出台香檳金加同色的Contax G鏡轉接環算了,根本天衣無縫…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