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Dpreview之F200評測

meridian wrote:
因為, morie is visible這句話, 代表EXR的排列方式沒辦法有效消除莫爾紋, 這是CCD的問題, 不是鏡頭的問題


就小弟所知,「摩爾紋」是馬賽克排列感光元件的通病,不是EXR排列方式才特有的情況,

清除「摩爾紋」,一般都是在影像處理器中,以後處理解決,也有在CCD前放一片LPF(low pass filter)克服「摩爾紋」的影響。

所以「摩爾紋」的產生,應該是影像處理器中,後處理方式影響比較大。

以上論點如有謬誤,請各位大大不吝指正。
F200真的是一臺很棒的相機,

F200因為有廣角,所以實用性比之前經典F31高。

F200因為有DR800%,所以就算是全幅DSLR,也要尊敬一下Fujifilm Super CCD EXR
Dpreview說:(Fujifilm FinePix F200EXR Conclusion )
Dynamic range amongst the best we've ever seen

F200EXR dynamic range
F200EXR Dynamic range


Dynamic Range compared


F200因為有等效28-140mm的鏡頭,廣受好評的白平衡,以及售價只要8900元,所以觀望多時的LX3就與我無緣了。

加上TIPA Awards, 2009
Best Compact D-Camera: Fujifilm FinePix F200EXR
Best Imaging Innovation: Fujifilm Super CCD EXR

還有486大也忍不住敗了。
kiss486 - 大丈夫週記:Fujifilm FinePix F200 EXR

所以我家2005年買的Finepix F10就退位了,F200EXR正式登場。

而且入手後,發現EXR ATUO模式真的好用,自動判斷HR/SN/DR及各種場景,
用過後才知道現代科技進步.....

唯一我覺得可惜的是,沒有熱靴可以接外閃......
不過,用光觸發外閃A模式補光,效果也還可以啦,只是沒有TTL,有點麻煩....

F200配合Metz 54mz-4i+SCA 3202光觸發腳座



F200內閃直打


F200 EV-2 + 外閃跳燈

AlexHsu wrote:
F200 EV-2 + 外閃跳燈


想不到還有這一招
很實用!!!
大家好..小弟是新成員.對於富士相機比較不熟悉..進期想添購此f200相機.
所以問題比較多..受教了.
想請問f200相機.新手好上手嗎
購買水貨可以嗎
其他有什麼需要注意的.感謝
AlexHsu wrote:
小弟量原來的光圈及光圈遮罩的直徑,約是1.6:1,所以面積比是2.56:1
在28mm端,F200光圈全開的值是f3.3,加上光圈遮罩後的光圈值,約是1/(3.3*2.56)=1/8.448,
與機身標示的F9接近,

所以F200用的是實體光圈可能性比較大,用ND8的可能性甚微。

亂算一通

要不是親眼看到,我實在很難相信一個有幾百分積分的資深會員,光圈值的計算可以錯得這麼離譜
1. 光圈值(F值)是表示長度(一維),不是面積(二維)
2. 當新光圈值為舊光圈值的 X 倍時,進光量為 1 / X² 倍
最簡單的例子:F4 的直徑是 F2 的一半(1 / 2 倍),進光量為 1 / (4 / 2)² = 1 / 4 倍(兩格)
兩者中間還有一格 F2.8,直徑是 F2 的 70.7%,進光量為 1 / (2.8 / 2)² = 1 / 1.96 ≈ 1 / 2 倍(一格)

知道上列的計算方式後,假設你的測量無誤,則新光圈值為 F(3.3 × 1.6) = F5.28
F9 與的進光量僅為 F5.28 的 1 / (9 / 5.28)² = 1 / 2.91 倍,這個差距還是得用減光鏡彌補
也就是要有 ND2.91 的減光鏡(雖然說市面上沒有這種規格)

拿望遠端來計算也一樣:根據規格表,望遠端的光圈值是 F5.1-F14
單獨使用無減光鏡片的光圈遮罩產生的新光圈值為 F(5.1 × 1.6) = F8.16
F14 與的進光量僅為 F8.16 的 1 / (14 / 8.16)² = 1 / 2.94 倍(看到這裡就應該知道沒啥差距了)

如果說用 ND2.9x 的減光鏡太奇怪,我們一樣可以算出使用 ND2 與 ND4 時所需要搭配的遮罩的直徑:

使用 ND2 時:實際最小光圈值為 F(9 / √2) = F6.36
3.3 / 6.36 = 0.52,也就是說得搭配直徑為原來的 52% 的遮罩
用望遠端計算亦同:F(14 / √2) = F9.9,5.1 / 9.9 = 0.52

使用 ND4 時:實際最小光圈值為 F(9 / √4) = F4.5
3.3 / 4.5 = 0.73,也就是說得搭配直徑為原來的 73% 的遮罩
用望遠端計算亦同:F(14 / √4) = F7,5.1 / 7 = 0.73

假設完全不使用光圈遮罩,僅僅使用 ND filter,所需要的 ND 值為:
(9 / 3.3)² = 7.44,或是 (14 / 5.1)² = 7.54,約為 ND7.5,還差一點才到 ND8
dormcat wrote:
亂算一通


謝謝dormcat大不吝指正,已補充更正的部份於20樓,小弟光圈的觀念及計算錯誤,誤導大家,在此致歉....
另外,小弟於原廠說明書中,找到一段規格說明,確認F200有使用ND filter



所以,之前討論F200的F9確定不是單純的光圈遮罩,有使用ND filter,但不排除是併用光圈遮罩加ND filter。

突然想到 attenuation factor 根本不需要以 2 為底
習慣了 B+W 產品編號方式的後果

已更正文中部分說明,在此致歉
看到dpreview這個圖
我覺得super CCD密度應該做不高, 所以才會用比別人大一號的sensor size來達到相同畫素
http://www.dpreview.com/reviews/fujifilmf200exr/page2.asp
中間框起來的地方, super CCD有8個像素, 但如果傳統CCD也框起同樣大的範圍, 則有9個像素
小弟測試了手上的F200EXR,在F4.1及F12時的解析度

測試條件是M mode,ISO 100,Face dectect off,Dual Image Stabilization off
4000x3000(12M) 4:3畫面,Fine,自拍2秒

使用第三代鏡頭解析度測試圖表-可以測試750~3000條解析度


F4.1測試結果


F12測試結果


確實可以看出F200EXR在F4.1時,解析度比F12稍高,
不過,劣化的情況不大,F200EXR的解析度真的是高得驚人.....
ValkyrieVF25 wrote:
但我比較在意目前Fuji都使用sensor-shift的方式來做防手震
只能處理一級多一點的手震(1/15秒左右吧)
其他各家用lens-shift的, 即使在小相機上
都可以做到二到三級的防手震了
(Canon是1/8秒到1/4秒成功機會仍不小, Pana至少也做到1/8秒左右)
這實在降低不少手持拍夜景的樂趣啊


以前我也是這樣想, 但實際由 canon 的 ixus 860 跳到 ricoh 的 GX200, 我就發現, 自己在 1/4 - 1/2 的拍攝成功率, 反而提高了訐多.

在 DSLR 上 PENTAX, OLYMPUS, SONY, 等或許比不上 CANON 的 IS, NIKON 的 VR.

慢快門拍攝成功與否, 除了要看人的手, 還有機身的握感, 這些都不是數據上分析得了的. 但 DC 上, 我真的開始懷疑 CANON 的 IS.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