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ytravel.tw wrote:
換了D800E之後S...(恕刪)
兩年前就打算收一台S5
但一直被本家(O)出新機還有撿ebay過氣ZD鏡的支出打亂
終於在六月要回一趟台灣, 但旅遊主力機(E3+14-54)又借人
所以狠下心砍了一台快門不到兩萬的S5, 賣家附帶一支Sigma 17-70一代, 共六百多美金
就這樣回台灣時帶了S5加一鏡, 還有E1及三顆ZD鏡頭
終於一圓同時擁有柯達+富士CCD的夢想
話說10年前底片主宰的時代, 其實是喜歡柯達勝過富士
總覺得富士的日式冷藍太清淡, 柯達的美式溫馨暴力才夠爽快
現在底片選擇越來越少, 但還是有在拍
周邊容易取得的彩色負片來說
喜歡柯達Ektar也還是勝過富士Superia/Xtra系列
那到底兩家CCD用起來如何呢...
拍民情風景來說, 個人感覺是與兩家膠卷的性質如出一轍
E1直出的發色大部份就已經令人滿意 (機身混太熟也有影響)
S5則是, 嗯... 還需要時間熟悉...
剛到家頭幾天都是以晝伏夜出為主(調時差+白天太熱...)
晚上霓虹燈之下F2拍起來都豔得很有味道


等到中南部玩, 拍風景還是開F2, 馬上發現色澤其實不若E1濃郁
而且高對比之下動態範圍太窄, 高光收得太快
加上那段時間都是下雨或陰天, F2在戶外拍回來天空都是一片死白
這張主體色調不錯, 天空勉強
其他白到像去背的就不貼了...

後來漸漸開始常用標準模式並增加動態範圍230-400%
發現在灰灰清淡之下其實保留許多細節(指的是色階上的細節,畫質細節嘛,17-70不夠也是因素)
留下很大色調的後製空間, 尤其想單張就稍微調點HDR的時候
連二寮日出都沒用到黑卡或多張疊合, 一張就可以有足夠的明暗部細節分開調整








拍人及室內白平衡則不必多說, S5完勝!
一開始感覺F1abc都太淡, 連拍人也用F2模式
這張F2的膚色"很亮眼"但其實還滿喜歡的
有降一點EV, 否則皮膚亮面很容易像雪花冰一樣爆掉

後來拍人開始用F1b再彩度+1
發現這是最適合同時讓膚色自然, 周邊物體又不會太清淡的


室內拍小朋友iso大方開到1600
畫質更軟了些, 但幾乎不用擔心色澤跟雜色
不像O家機身, 到近兩年出的機種才能讓人放心用超過iso800

偶而在室內人物背光但窗外景色也想保留
400%高動態開下去再分開調明暗部的細節, 很好用!

回到西雅圖機場, 隨手留下夕陽的餘暉
幾時才能把S5練到每張都像這樣, 出手JPG就是我要的啊...

謝謝觀賞!
後記
這次兩台機身沒有共通鏡頭, 所以也沒有單挑對決
但有在O版的E1大樓分享一些成果, 有興趣比較色調的可以去看看
近期打算進一支畫質夠好的Nikon AF鏡, 讓S5與O家機身可以方便共用
來一場條件受控制的大亂鬥!
補貼一下之前的..
蓮池潭


-------------------------------
今天去美濃拍的,迷路的同時,在路邊拍的



http://www.flickr.com/photos/gy158984/
smartcopper wrote:
你的功力不錯!!!...(恕刪)
謝謝, 您過講了~
S5在特定領域確實是非常強的工具
上個周末去了一個很有趣的藝術與嬉皮嘉年華
Oregon Country Fair
今年三天大概5萬人次, 幾乎每個人都多少有一些特殊裝扮
(去兩天沒看到超過10個黃種人, 所以我夠特別了不用再化妝 XD)
全場到處都是攝影題材!
S5人像方面的專長在這裡展露無遺 (場地與裝置藝術也超級豐富, 但這篇先省略)
主要遺憾是樹蔭下iso還是不敢開太高, 怕會讓畫質軟上加軟
而拍人像放慢快門也有個極限, 鏡頭光圈不夠大的時候就沒路可退了...
看來不能再逃避練外閃了











人像最多裁切, jpg幾乎都不需要再調整色彩!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