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請問各位大大 二十年Nikon老鏡頭可接到新買的X-e2上嗎?


chris0202 wrote:
可惜富士採用的是索尼...(恕刪)


APSC只是FF視角的裁切

A6000和A7畫素都是2400萬畫素,A7的畫素密度較高,又放大檢視當然A7看起來比較好

若A6000畫素是1200萬結果可能就差不多了

所以鏡頭銳利度早就算好給你了(MTF圖)

只是不同廠牌的感光元件,不同畫素會有銳利度不同的感覺!
kfegk2002 wrote:
APSC只是FF視...(恕刪)



是阿~光學原理就這麼簡單
這東西根本連試都不用就知道了
等到哪一天APS-C成為主流,掛上比FF更高級的感光元件
到時後就又會有一堆高手說~~用APS-C的銳利度比FF好
不然大家等著看好了
找台S5PRO比較實在吧!這樣就不煩惱能不能轉接了
A7像素密度高?APSC尺寸比FF小,兩部機器都是24MP,明顯A6000像素密度高。拍測試圖的視角是一樣的(非同機位),同樣100%。我覺得你需要重新檢視你的發言。如果要讨论这个问题,最簡單的辦法是拿一只50/1.8G在Df/D4s同D810對比

當然,depth of field的差距,我認為你是知道的。

kfegk2002 wrote:
APSC只是FF視角...(恕刪)
evenli wrote:
是阿~光學原理就這麼...(恕刪)


我覺得你的想法很有趣,但是基本不可能實現,除非你比較的對象是10年前的FF機種。如果採用同代指標相同的cmos,FF因為感光器大(也可能有更大的像素點),低光性能一定優於小尺寸的APSC,因為它可以補捉到更多光線。而且同樣光圈,FF上景深小;同樣焦距,FF可以在較近的位置拍攝來取得同樣的視角。

同機位下,全幅轉apsc,不止裁切視角,也有放大檢視某一個部分的作用,因為你只用了鏡頭的一部分。

總而言之,我已經貼了圖。同一隻FE55/1.8,在a6000下銳度就差過A7,顏色也差一點。事實就這麼一回事。
chris0202 wrote:
我覺得你的想法很有...(恕刪)

chris0202兄:
結果確實是成像圈足夠下,同樣鏡頭在FF表現比較好,但並不是轉接或著感光元件造成!

只是簡單放大率問題!





例如,你拿同樣一顆55/1.8拍攝,使用APS-C或FF,他們的拍攝位置是不一樣,FF需要站在比較前面。
在比較時候也是,對於數位影像你只是知道虛擬畫素大小差異,但實際上不同片幅它們整個投影影像大小就是不一樣,因此比較時候,等於越小片幅要放大更大。


這個也是為何反而小成像圈需要更高解析的鏡頭標準,就是在於他們本來就是投影不同大小的影像。

像是M43是35mm一半,因此採用MTF標準就是用一倍,前者用10 30lp/mm,後者用 20 60lp/mm。
NIKON 24mm/1.4
OLYMPUS 12mm F2.0
diffusionless wrote:
結果確實是成像圈同樣鏡頭在FF表現比較好,但並不是轉接或著感光元件造成!
只是簡單放大率問題!

我也是這麼認為

用"移動距離"來讓拍攝的視角一樣
因FF離被攝物比較近,所以比較清晰,所以FF比較好
這樣的邏輯對嗎?這樣的拍攝條件公平客觀嗎?

如果換成拍攝距離一樣,APS-C的畫素密度較高,也許反而會占便宜

也就是說
拿FF跟APS-C在同一顆鏡頭比望遠端
在不裁切的前提下,因為APS-S"感覺"看比較遠,你說FF比較差嗎?

只有在
同鏡頭、畫素密度一樣、拍攝距離相同
以上都成立時,下的結論才有意義
stddg wrote:
我也是這麼認為用'...(恕刪)

因為它們本來就是不同大小片幅,如果拍攝距離一樣,那麼拍起來就會不一樣畫面,這時候通常會用不同焦距來獲得同樣畫面!
因此,只要在構圖相近的前提,他們絕對是不一樣放大率!


甚至廣義推演,所謂<接圖>,其實就是這樣片幅觀念。
以NEX-7作機背,拍出8張圖接合在一起,其實就相當一個大感光元件。
A medium-format back for Sony NEX E-Mount cameras







另外畫素對於影像部分,只是隨著越來越高,越接近原本鏡頭的解析!
也就是如果如果感光元件解析力是無限大,那麼投影在上面影像的解析=原本鏡頭光學解析。

但實際上感光元件解析是有限,因此隨著感光元件解析力越高,只是越接近原本投影影像的解析,而且應該看一維空間解析,而不是畫素多少。


diffusionless wrote:
chris0202兄...(恕刪)


我一直是這個觀點。只是前人提到所謂apsc更高規格的感光元件,我偏離主題多講了兩句。

stddg wrote:
我也是這麼認為
用"...(恕刪)


我覺得這個邏輯沒問題啊。你在apsc上用23mm,和FF上用35mm,你自然是會選擇同樣的拍攝距離。但是如果你將這個FF的35mm放在apsc上,視角就會變成等效於FF的50mm。從對比鏡頭銳度的這個目的出發,當然是會選擇相同的視角來進行拍攝,用apsc的時候就會後退。

畫素的問題。我個人不傾向於將高畫素密度簡單認同為優勢。高畫素密度對一點銳度較差鏡頭來說,無異於照妖鏡。同一個鏡頭,你放在D750/D810上對比,D810會更容易的將銳度的缺點反映出來。因為提高的像素,在100%放大的情況下,無異於加大倍率放大檢視。我一直認為24MP的FF傳感器是一個sweet point。你在後制的過程中,如果有裁切,效果會比較理想。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