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請問裝了B+W的抗UV保護鏡 畫質會比沒裝好嗎?

感覺看不出來耶~我用kenko看不出來
現在用B+W的保護鏡一樣看不出來
只要不是廉價的保護性~差別不大
畢竟最大的做用是要保護你的鏡頭和好清潔~

cjjh90562 wrote:
我現在都全部改用Su...(恕刪)


Sunpower Top1 +1

最近才發現這牌,真的好用又CP值高
會不會比較好要看你相機中的低通濾波卡的uv光譜是多少還有相機對影像演算法對不可見光還原成可見光的判定,各家相機都不太一樣, b+w有的uv 端T50是卡在365nm左右,人眼可見光是400-650nm左右在這範圍都是可見光,再上去是紅外線(不可見光)。

所以b+w是會讓一些400nm之前(400到365)的不可見光UV(紫外線波段)進到部份廠家的相機中,再被相機中的影像處理器的演算法還原成可見光,也就多了一些不可見光但硬被轉成可見光的數字訊號,多的不可見光訊號(或資料)若補的好就好,補不好就是雜色。

但這種情況如果你是用nikon早期的相機,反到是對拍攝天文等不可見光的攝影有幫助,所以還是要看自己的搭配。

濾鏡我是用台灣的牌子STC 他們不是代理商,公司只作光學濾鏡,且最少他們公司的業務不會在世貿參展時被我問倒,然後胡亂扯一通。
icemen285 wrote:
感覺看不出來耶~我用...(恕刪)
以前會裝UV鏡是為了去除UV導致翳霧和色偏的問題,但有人認為那是在底片時代的問題,目前數位機不會有這影響(若錯誤請前輩指正)
目前UV鏡兩大項用途:
1.減低摔撞的衝擊: 鏡框的金屬,據稱可以緩衝鏡頭那面摔落時的衝擊,將鏡頭損傷降低
2.保護鏡頭大眼睛: 保護鏡髒了,可以大膽清潔,刮花大不了再換一片;前玉髒了,清潔得戰戰兢兢,值好幾萬塊的鏡頭如果不小心刮傷了怎麼辦?買個保險囉

關於你說的影響品質,我認為是會影響的(變差),所以大家才找大廠,降低對畫質的影響,甚至有些人拍風景或夜景是會把保護鏡拿下來的。其他請自行功課
加了保護鏡能增加成相品質
那應該多加兩三片
為什麼不GOOGLE 為什麼不推文 雖然這是大家的討論區
但提出的問題至少希望真的是個問題
小小建議 你可以 花些時間看看 冼鏡光老師的許多文章
雖然都已學理居多 但確實是有深度 初學多看一下
至少概念可以讓堅定穩固一定

現在的保護竟都做得不錯
知名品牌都表現得很好

個人是不愛用任何保護鏡的
你可以小小參考一下
但必須要有良好的相機攜帶習慣

CPL 還有 減光鏡 你倒是可以先擇一入手一下

謝謝
我自己曾經在澎湖住過一段時間,當時鏡片傻傻地用除塵筆後端的那片扁狀直接擦拭
半年後發現,我的鏡片變成雪花狀嚴重刮痕,而且已經影響拍攝與成像
還好當時有上保護鏡,換了一片

保護鏡,就真的只是保護鏡頭前玉
尤其是所處的環境灰塵顆粒較粗、或者高灰塵越是明顯
但是增加畫質?
很多都被神化了
最基本的,不出白霧、藍霧、耀光、光斑就很偷笑了

有拍過廟會的朋友都知道,一場拍攝回家,鏡頭、機身滿是砲灰,
更別說像北港那種鞭炮高如山的近距離拍攝
如果天公不作美中途再下點小雨,那真的有得清潔了

相對保護鏡,小弟更強烈建議遮光罩一定要準備
不單只有遮光,還有保護效果

以剛剛舉的廟會例子
被鞭炮、小石頭近距離往鏡頭飛過來打到一下
絕對會讓您畢生難忘
保護鏡、遮光罩換了不心疼,前玉傷了絕對很痛

至於狀況相對穩定的環境,如室內,小弟就不上保護鏡

熊飛 wrote:
會不會比較好要看你相...(恕刪)


一般標準的 UV-cut 就是以 370nm 為濾除標準
所以也有廠商是標示為 L37 的型號

也有不是 370nm 為標的而是 390nm 的 L39
甚至是針對黑白攝影專用標準設定在 410nm 的 L41
就算是使用 L39 ,也還是接收的到部分 400nm 附近的光譜
至於需不需要計較這部分對成相的影響就見仁見智

熊飛 wrote:
會不會比較好要看你相...(恕刪)

花惹發?
現在cmos ccd 的低通濾波是濾掉高頻 空間頻率 不是 電磁波的頻率.....
Cmos ccd 對紅外線敏感, 對紫外線則否,
所以要ccd 內裝IR 濾鏡,不然直接照會變成紅外線混合照片。


Andy0115051 wrote:
請問裝了B+W的抗UV保護鏡 畫質會比沒裝好嗎?

如果裝了畫質會變好
那原廠不用混了,鏡頭也不會這麼貴了,大家多加幾片保護鏡就好了
新手不是不用做功課,要多多爬文學習,你會發現自己問的都找的到答案
價錢比較貴不是沒理由的,先買個一片回來裝用看看就知道了,有些問題光用問的是不可能會完全體會的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