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XF 23mm F1.4諜照?

只是就客觀的成份猜測,怎麼就有人那麼的嚴肅
還去查我有在那些子版發言過
我二十幾年前就從底片單眼研究起了
對各家相機都有些興趣,也買了不少器材
講些自己的意見
大家一起討論
不要門戶那麼的深
hken117 wrote:
只是就客觀的成份猜測...(恕刪)


人家原廠 Roadmap 寫的一清二楚 ,只能說您的猜測與事實相違背
hken117 wrote:
只是就客觀的成份猜測,怎麼就有人那麼的嚴肅
還去查我有在那些子版發言過
我二十幾年前就從底片單眼研究起了
對各家相機都有些興趣,也買了不少器材
講些自己的意見
大家一起討論
不要門戶那麼的深


沒人嚴肅

只是客觀猜測也要有理由

跟拍照多久研究底片或哪家門戶都沒有關係

原廠參考資料
23 1.4 並沒有很特別啊....

玩了20多年還對23 1.4 會覺得很不可思議

說真的有點讓人驚訝....

C/N 24 1.4 都不知道出來多久了....Fuji出隻23 1.4 應該也只是剛好而已

--------------------------------------------------------

回到主題....這管應該是值得令人期待了..

只希望價格能維持一慣的好價格....


AKG K240mk2 /K240s /K240DF /K240m /K240
hken117 wrote:
只是就客觀的成份猜測...(恕刪)


給你氣壞了...指出你錯是嚴肅? 甚麼門戶那麼深...?!?!? 你是甚麼門戶? 虛構派?




hken117 wrote:
只是就客觀的成份猜測...(恕刪)


猜就猜,看不起 fujifilm 可以勇敢說出來,你上一篇留言跟「客觀」兩個字一點關係都沒有
如果有的話就快問世吧,多個鏡頭可選擇是好事。至於有沒有可不可能這種事,就看富士的時程規劃摟,我們在這爭論或是討論也很難有結果:p
一切都很難說了
本來富士只主打X系列高階市場
你看那X-Pro 1機身最初五萬的定價
結果對焦落伍十年
機身加鏡頭的重量扎實到讓人想起石器時代的笨重石器
銷售量應該讓富士感受到把富士迷當盤子殺
只能殺三次(X100,X-Pro1,X-E1或X100s)
此後死忠用戶差不多被搾乾
(比如我有X100跟X-pro1最初三鏡 現在看到富士新機 只覺得噁心)

進而轉向變成求市佔的低價位趨勢
低價版機身X-M1跟XC系列鏡頭根本就是無預警就上了
效果也沒比X-Pro1差到哪
心寒阿
lamigofansclub wrote:
沒人嚴肅只是客觀猜測...(恕刪)

就之前在超廣角輕裝上陣 Nikon AF-S NIKKOR 18-35mm f/3.5-4.5G ED

hken117 wrote:
18-35mm,等效27mm-52.5mm,這樣的規格也能算"超廣角"?
那18-55mm那一支要稱什麼呢?
18-105呢?
幾乎所有的kit鏡都是"超廣角"了
...(恕刪)



hken117大不太像是很早底片時代入手樣子。





hken117 wrote:
是假的成份居多
等效35MM f1.4
可能性很低
...(恕刪)


對於各家系統來說,推出這樣一顆約63度視角的鏡頭並沒有太大特殊性,而且還是之前就已經在規劃表。
所謂客觀,是規格太特殊,還是鏡頭外貌不符合,焦段或什麼問題?

而FUJI規劃是很明確
像SONY NEX就留一些空間。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