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

戀戀富士色---重光---橫琴長隆海洋王國(2)(2018年8月18日更新)



八面靈龍

本週剛好是澳門申遺成功十週年紀念,應該是值得大肆慶祝的,但現在

卻因為「官商攜手」發展新填海地,有可能蓋一些超高樓,最終遮擋

世遺景點之一的主教山教堂。

所謂「發展才是硬道理」政策下,國際級的賭場等消費場所在澳門這

彈丸之地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01.或許正如某些代議士所言,在賭場內也有很多東西值得觀賞。




02.踏入2015年,澳門獅子賭場特別邀請葡萄牙著名當代藝術家

瓊安娜.瓦思康絲勒 (Joana Vasconcelos),展出巨型藝術裝置

「八面靈龍」(Valkyrie Octopus)。以非凡的意念,觸動人心,

並進一步推動中葡文化的交流,同時展示澳門作為世界旅遊文化

中心之魅力。(摘自賭場網頁簡介)




03.自己對藝術一竅不通,抱著湊熱鬧的心態拍幾張照片而已。




04.展出地點是賭場的天幕廣場,照明完全是天然光。




05.在猛烈的陽光下,本來色彩繽紛的展品也由於光暗差異變得淡淡的。




06.展品主體是廣場中心的一個巨大的圓柱型水族箱。




07.像不像二戰時納粹的列車炮。




08.其實展品就像一個個電影中波斯王宮內那些帝王臥床上的塾子。




09.這賭場以獅子為標誌,也曾辦過彩繪獅子塑像展,現在這兩隻算是

較好看頭。




10.雖然貼的不是真鑽石,但亮晶晶的,也非常奪目。




11.記得去年也來過這賭場出口拍賀年生肖像,今年這座金羊金光燦爛,

盡顯「土豪」氣息。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大餐

年輕時胃納量頗大,不過隨著年紀增長,我對吃這方面是重質不重量。

雖然官員們大吹2016年,我們的旅遊業如何如何,簡直是形勢大好。不過,

我們的賭收卻是屢跌不止,所謂低處未見低。看來那大片光輝前景已經

開始有點褪色。




01.無論如何,為了本地的經濟支柱,製造些傾斜政策也是合理的,所以

就有了旅遊學院。學院附設了旅遊學院餐廳,為這個行業堷養人材。有

公帑支持,餐廳樓面面積很大,也不必盡量用座椅來填塞,避免了因

租金高昂而減少座椅間的空間。




02.餐廳有間很大的儲酒室,三面都是玻璃,而且也擺放了不少形狀

特別的盛酒器皿。




03.進入用餐區前有個不小的等候區,天花掛了支艷紅色的吊燈。




04.等候區的矮桌上擺放精緻的插花裝飾。




05.用餐區是半圓形的,有超過180度弧形玻璃窗,所以照明大部分是天然光,

亦由於光暗差異令部分區域光線很暗。




06.或許因為餐廳是為學生有真實的體驗,食物種類不多。主要分為甜品

自助餐及單點菜色兩種。




07.同伴點了甜點自助餐,我也趁著沒有其他食客時,趕忙拍這些甜食。




08.早前也介紹過這裡點餐附送的麵包真是非常好吃。




09.我點的是海鮮飯,份量剛好,用料十足,味道令人難忘。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1024入役新試

去年10月逛南德時帶了X-M1及X-T1,前者配50-230,而後者則接14定焦。

旅程中大部分時間都用X-T1拍景物(不懂拍人),不過總覺14不夠廣,而且

某些時候又因是定焦,要趨前退後來配合,總是不夠彈性。觀察了一陣子,

覺得還是要招這支10-24mm。




01.剛從店子取出鏡頭,順道去塔石廣場拍旁邊一座快要被「發展才是硬道理」

而被拆掉的能牽引集體回憶的建築物。




02.由於那建築物不宜廣角鏡,所以就轉身拍這個廣場吧。這張只裁去兩側。




03.用14定焦已一段時間,但仍是不習慣它拍出來的「A」字效果,所以會

修正成這樣。




04.或許是中了佳記那支移軸的毒吧,希望某天會接受那種「A」字效果。




05.最近很少外拍,反而會在露台拍拍天空。




06.為了拍那建築物的立面,下午又帶了50230再去廣場。剛好遇上一個

街頭表演組合,是3位來自南美吹奏當地傳統樂器的流浪樂手。




07.幸好有這鏡頭,可以以不影響人家演奏的較遠距離拍攝。

10-24mm是恆定光圈的,而且在變焦時鏡身不會伸長縮短(內伸縮筒),

詳情請閱影友們的介紹。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貢獻兩張拙作

我蠻喜歡這管鏡頭,唯一的遺憾是它沒有防塵。


富記鏡頭除了兩三款外,好像都不是防塵防滴的,不過也不是太大問題吧。

afon

chris0202 wrote:
貢獻兩張拙作我蠻喜...(恕刪)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afon wrote:
富記鏡頭除了兩三款外...(恕刪)


實際上我後面發現裡面有塵,收到f11之後就可以看到,f16之後特別明顯
儘管有防塵膠圈,其實在換鏡頭時也有機會入塵。也不用太擔心,建議使用軟件修補即可。

afon

chris0202 wrote:
實際上我後面發現裡...(恕刪)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這管鏡頭的後組並非密封。鏡片似乎會內凹。


小型蓮花

每年夏天是蓮花的花期。澳門市花是蓮花,就連我們的特區旗幟也以

蓮花為主要圖案。加上一年一度的荷花節,除了各公園之外,就連市內

一些廣場都擺放蓮花。塔石廣場是個人流頗多的地方,當然也有蓮花供

人們觀賞。




01.對我這種無專業認識的人來說,蓮花可粗略分為大小兩種。廣場上的

是小型的那種,整朵花就比拳頭大一點而已。




02.雖說不及大型的大氣,但反而給人一種小家碧玉的感覺。




03.嬌小玲瓏,我見猶憐。




04.花小葉片也不大。




05.由於不是在蓮塘上生長,所以可以較為接近來拍攝。




06.這種是重瓣的。




07.接著的是睡蓮。




08.剛下過小雨,拍植物特別有效果。




09.蓮花效應也稱作荷葉效應,是指蓮葉表面具有超疏水性以及自潔的特性。

雖然蓮花喜歡生長在泥濘的溼地,但其葉子和花仍保持乾淨,這就是自潔的

效果。蓮葉的微觀結構和表面化學意味著不會被水弄濕;水滴在葉片表面

就如水銀一般,並且可以帶走污泥、小昆蟲及污染物。(摘自維基百科)




10.我們的經濟支柱---博彩稅收連續下挫,議員們建議政府要量入為出,

減少一些活動。約一週後,塔石廣場「又」如常搞活動。依這陣容,花費

肯定不在少數,而參加者數量就...唉!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發展=就業機會?

在今天人人爭著表忠的大潮流下,我不免從俗地說明,我是個絕對

愛國愛澳的澳門人。

在官商這個利益共同體把持下,彈丸之地的澳門天天都上演著只有更

荒謬的鬧劇。自回歸開始,全澳土地都屬國家所有,但隨著內地高唱的

發展就是硬道理這道最高指示,小城大幅大幅土地就以極低價甚至是

無償地批給發展商,當中尤以所謂的賭場經營者獲益更多,一座座賭場及

附屬的高層超豪酒店就如雨後春筍排在澳門兩個離島之間的填海地上。

然而,只是略為留意一下就知來澳旅客絕大部分是內地的自由行客,那麼

這類旅客會付每晚澳門幣16xx-2xxx的酒店房價嗎?幾年前,一座本是美資

賭場附屬酒店轉為酒店式豪宅申請分層登記。

據香港經濟媒體報導,澳門2015年上半年賭稅按年減少36.2%。本來鼓吹

2016年新賭場落成後,澳門經濟會再上一層樓的諾言似乎就...

商人是種對經濟最敏感的動物,在現在這種賭收大插水的局勢,仍是要將

那些賭場及酒店完工,難道他們智力...

其實就不需內幕消息或專業認識也可合理推測那些幾乎所費無幾得來的

土地上的酒店將來會搖身一變成甚麼?




01.在賭收低潮下,這家傳閒有大人支持的博企就大手筆作宣傳,一座

新娛樂場開始接待顧客。




02.賭場及名店當然是必有的設施。




03.通道陳列著名家設計的時裝。




04.新張開幕的就是澳門百老匯(即好來塢)。




05.本來想見識一下,可惜原來根本尚未完工,情況是門堪羅雀。




06.這邊有條百老匯大街,其實是條在戶外的食街。




07.街道的一側擺放了多個大型汽水瓶雕塑。




09.還有繪畫著與澳門有關事物的壁畫,這幅是舞醉龍。




10.有擺放老爺車作招徠,也有輛黑色的卡車,原來是流動舞台,內設

表演用的燈光、音響及樂器。




11.最愛就是這輛大眾T2,不過相信就只是個車殼,早已無法行走了。




12.涼茶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從前澳門有不少業者就是推著這種手推車,

沿街叫賣涼茶的。




13.當然這手推車上的裝飾比從前的更為醒目。




14.既然有條食街,通道牆壁也就以餐廳的盤子為裝飾。




15.遊台北時很喜歡吃台北車站附近的X椒廚房,這次巧遇它在澳門的首家

分店,決定進去回憶一下,怎知...




16.與其他連鎖式經營店鋪一樣,這廚房的佈置裝飾與台北的基本一致,但

最重要的食物味道卻完全兩碼子事。同伴說得對,無論廚師如何了得,食材

仍是最關鍵的。環顧兩岸四地,澳門商人得天獨厚,他們習慣了本小利大,

以最低成本獲取最多利益。因此,又怎樣會使用新鮮的食材?

當時全店就只有我們兩個食客,在與幾名店員的互動中,得知她們之中只有

一名會說丁點粵語,其餘的都只操普通話。

官員們如鸚鵡學舌般背誦講稿說就業以本地工人優先,而實際情況就是另一

回事,是否澳門就沒有符合條件的人資?發展帶來的好處,但我們一般澳門人

真能從中受惠嗎?而利益又有多大呢?是失的多還是得的多?

afon
有空請到我的afon工房:https://afonsworkshop.blogspot.com/
  • 2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