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DE_KENNETH wrote:
明明賣的是單車總有人(恕刪)
但差不多價錢就買到A7系的法拉利了
sunboy760115 wrote:
如果要裝B真的會選萊...(恕刪)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既然你有X100F,(恕刪)
ki_min wrote:我想大多數人應該也是這樣,當成只是偶而的樂趣,不會喜歡這樣的設計。
這次相機廠商推出新的底片色調,與真的底片相同,所以我就借了相機跟底片要來做比較。打開片匣、拉底片、對上孔洞,然後開始一張一張拍,我還每張都跟數位的用完全一樣的光圈快門,感覺真的超棒的回到攝影的原點去了。
甚至連這篇的首圖我都用底片拍喔!我想哇,我可能是極少數位相機網站評測文卻用底片機拍首圖的,這篇一定很屌。
———結果剛廠商打來,說整卷底片沒曝光。
我是真的花了很多時間去拍對比,想要讓你去比較Superia X-Tra 400與底片色調Classic Negative的差異,去考考各位看不看得出來差別。結果我不知道是底片沒捲上,還是底片有問題,抑或是其他原因,反正就是整卷底片都沒曝光,沒有獲得任何一張照片,也就是我花的那些時間是白做的。
後來我把這件事情拿來跟一位很資深的攝影前輩聊。他說以前用底片拍商品的時候,永遠都會有一種心懸在半空中的感覺,底片沖出來有問題、拍完發現整卷都沒曝光,是那個時候每個攝影師一定都遇過的事,攝影師有各種確認底片在相機中會過片的辦法,但就是沒人能夠100%確定每張底片都會正常的感光。整個攝影的歷史花了一世紀的時間離開這種不確定感,進入了拍完就能馬上看、馬上修正的數位時代,實在沒有必要再回到過去。
當然,我說的這些是以商業攝影、拍一張照要算一個錢的角度來看,就像小編拍這些對比照不是為了好玩,而是為了工作,損失照片其實就代表我對不起付我錢的人、對不起我的讀者,所以知道底片完全沒曝光的當下其實真的非常嘔。但如果你是純粹拍興趣,少一張照片沒差的人,壓力是不有這麼大沒錯。
從這件底片沒曝光的事情,剛好就能夠對應到X-Pro3刻意隱藏螢幕的功能。以前的攝影是因為不得已,所以拍照時攝影師才必須要專注在拍攝上,因為除了觀景窗裡以外的東西,沒有什麼螢幕可以讓他分心,所以他必須這麼做。但我相信如果那時候的攝影師可以選,他們絕大多數會選擇可以馬上看的,否則怎麼會有這麼多攝影師在架完燈之後要先用拍立得試幾張?就是因為拍立得可以馬上看啊!如果沒有拍立得,攝影師還必須要等助理衝到相館、等相片沖好之後再調整,那都是至少要三四個小時以後的事。
依賴螢幕,又怎樣?
以我個人的使用心得來說,我實在很難一時接受按下快門後沒辦法立即檢視照片,剛開始拍的時候,期待的是照片、看到的卻是軟片色調,當下真的有種「吸不到空氣」的感覺,為了抗拒這件事,我寧可使用EVF去看照片,也不想翻開螢幕去看剛剛拍攝的成果。
作為一位相機編輯,可不能永遠死守著自己的拍攝習慣,我必須要去身體力行,實踐富士想要傳達的精神。所以我把EVF內拍照完立即檢視的功能取消,然後拍攝完硬逼自己不要去看螢幕。幾輪拍攝過去...哈哈,獲得了一堆曝光有問題的照片。雖然使用Live View構圖的當下就已經可以預覽相片的亮度、白平衡與與色調等等,但拍出來就是會與實際照片有差。
其實我也好想跟使用富士的精神一樣,當個純粹專注在拍照上的攝影師,不會受任何事情所打擾的那種境界,那多麼酷啊~回到那種保持攝影的初心、燃燒攝影魂的感動。但認真回頭想想,哪有什麼攝影魂啊?誰會管我是怎拍照的呢?如果我是拍攝完就習慣檢視照片的人,那就大方的檢視照片、如果你是拍攝當下不喜歡看螢幕的人,那就別看螢幕;如果你喜歡底片的質感,那就用底片相機創作;如果你想要回到攝影的原點,或許可以先從濕版攝影開始。我沒有必要為了廠商酷炫文青的台詞去硬讓自己變成那樣的攝影人,我只要選擇自己舒服的方式創作,拍照開心、對得起自己就夠了。如果你需要螢幕,那就承認自己需要那片螢幕,就像我真的隨時隨地需要它一樣。X-Pro3的隱藏式螢幕讓我印象深刻,讓我有一些樂趣,但實際來說並不符合我的使用習慣。...(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