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Fujifilm X-Pro3 純粹的攝影靈魂 經典底片色調再現

WADE_KENNETH wrote:
明明賣的是單車總有人(恕刪)


但差不多價錢就買到A7系的法拉利了
入手X-PRO3也三個禮拜了,
這陣子也拍了三場外拍,
說真的,沒那麼不方便,
就算拿給妹子看照片,
翻一下螢幕也不過一秒鐘的事,
真的覺得沒那麼嚴重。

當然不喜歡的人還是不喜歡,
這設計本來就是這樣,
不是每個人都喜歡被規定什麼,
尤其是既然都做翻轉螢幕了,
為什麼不能做方便點,
而另一方面也會有人覺得幹嘛不徹底點就乾脆不做,
折衷的方式就真的一定都有人不喜歡。

但相對的這還是保留了一點彈性。

一開始看到網路的討論我也猶豫要不要買X-PRO2就好,
去參加完體驗會就決定還是買X-PRO3了,
至少對我來說,影響真的沒那麼大,
我還是可以拍得很開心,
甚至也能慢慢減少自己一直看照片的習慣,
讓自己能更專注去拍照片。

看過這台相機的設計理念,
其實在很多攝影師的回饋裡對富士的相機並不是都追求新的技術,
即使到現在還是不少X-PRO1、X-T1的用戶,
更不用提X-PRO2、X-T2的經典,
至於未來X-PRO3,我相信也會有屬於它的愛用群,
而不會因為未來出了X-PRO4、X-PRO5就急著想換。

富士是這樣的,
我也覺得沒什麼不好,
我並不喜歡像手機這樣會一直被新產品淘汰的情況,
喜歡不同牌子的相機也沒什麼不好,
因為我寧可相機的市場有多一點的選擇,
不同的客戶群不同的需求,
而不用每個人都一定要跟上什麼潮流才行。
sunboy760115 wrote:
如果要裝B真的會選萊...(恕刪)


既然你有X100F,
也很喜歡用它拍照的話,
建議有機會還是去體驗一下Pro3,
或許會有不同的心得。

預算問題簡單,
晚幾年再入手、或等二手就好了。

我是X100T比你的還舊款,
用了三年多了非常喜歡,
11月去日本看到Pro3實機玩了一下,
非常喜歡它的設計與操作。

台灣可惜沒有這種環境,
像日本那樣到處都有實體機,
放在架上隨便你體驗沒人管你,
不用只看網路消息在那猜、腦補想像,
走一趟電器行自己體驗一下最準。

而且我在日本現場還有Pro2,
還可以交互體驗,
這樣甚至連快門聲的差異都能察覺不同,
還有EVF觀看起來也有差異,
綜觀起來我可以說我不會選2代。

現場也有XT3、XH1實機展示,
不愛Pro這調調也可以試試別的,
XT3與XH1的設計我也喜歡,
XT3是目前富士最高CP與高泛用機,
XH1那個機頂螢幕很實用漂亮易讀,
機身握感穩固舒適,還有最重要的防手震,
這對喜愛轉接手動鏡的我來說,
防手震功能也是附加吸引元素,
綜合來說我認為不同系列用途稍有不同,
但對預算買家、拍照用途單一的人來說,
總能在這三台中找到一台喜歡的吧。

而更低階的型號如XT10還是100?
我不太清楚,但質感與介面低階不少,
我是比較不太去看這類型號的人就是了。

可換鏡頭的系統終究主角還是鏡頭,
機身不一定都要追怎樣,
我的看法是這樣。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既然你有X100F,(恕刪)


曾經差一點把A73出掉換XPRO2....
但財務大臣不准,哈...
於是買X100F先來過過癮(已經哈它兩年了...)

不得不說,富士相機很有質感,操作也很棒,色調更是好看
sunboy760115 wrote:


曾經差一點把A7...(恕刪)


還多了隨身飾件的功能,

幫機身加上木質、皮革、金屬小物元素,
去點綴、搭配,變成更有風格的外觀,
把相機變成自己更喜歡的模樣,
增加帶出門的動力。
X Pro3 真的很吸引我,經典負片的呈現方式超棒的!

附上一些自己拍富士彩負(無後製)的照片給大家比較看看


窮苦人 wrote:
剛剛去看了EBAY六(恕刪)


剛剛也去看了一下鹹魚 (在左岸工作) ,Leica M9一班成色大約是 15000 RMB
照今天匯率換算=64375 台幣
再買一個二手的 VM 35 1.4 左岸大約賣5000台幣
爆一點,但在10%的範圍內

Xpro客群與M的客群某方面應該是重疊的
若要快速全片Leica其實也有Q,二手現在也是7萬台幣

之前也是XPRO使用者,最後還是上M,快速變化的題材比較不好拍,多了一層使用器材的樂趣
但現在兩個都不用了。
cartoondog007 wrote:


剛剛也去看了一下...(恕刪)


我同意兩者客群有些重疊,
如果萊卡的操作與電子性能可以接受,
富士PRO相較下,
還多了不只一點「彈性」。

後續鏡頭群,
富士也只是零頭。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因為底片很依賴後處理(恕刪)

1978年買的NIKON FM還靜靜的躺在櫃子裡,沒事拿出來把玩一下,回憶當年新婚時光。
ki_min wrote:
這次相機廠商推出新的底片色調,與真的底片相同,所以我就借了相機跟底片要來做比較。打開片匣、拉底片、對上孔洞,然後開始一張一張拍,我還每張都跟數位的用完全一樣的光圈快門,感覺真的超棒的回到攝影的原點去了。

甚至連這篇的首圖我都用底片拍喔!我想哇,我可能是極少數位相機網站評測文卻用底片機拍首圖的,這篇一定很屌。

———結果剛廠商打來,說整卷底片沒曝光。

我是真的花了很多時間去拍對比,想要讓你去比較Superia X-Tra 400與底片色調Classic Negative的差異,去考考各位看不看得出來差別。結果我不知道是底片沒捲上,還是底片有問題,抑或是其他原因,反正就是整卷底片都沒曝光,沒有獲得任何一張照片,也就是我花的那些時間是白做的。

後來我把這件事情拿來跟一位很資深的攝影前輩聊。他說以前用底片拍商品的時候,永遠都會有一種心懸在半空中的感覺,底片沖出來有問題、拍完發現整卷都沒曝光,是那個時候每個攝影師一定都遇過的事,攝影師有各種確認底片在相機中會過片的辦法,但就是沒人能夠100%確定每張底片都會正常的感光。整個攝影的歷史花了一世紀的時間離開這種不確定感,進入了拍完就能馬上看、馬上修正的數位時代,實在沒有必要再回到過去。

當然,我說的這些是以商業攝影、拍一張照要算一個錢的角度來看,就像小編拍這些對比照不是為了好玩,而是為了工作,損失照片其實就代表我對不起付我錢的人、對不起我的讀者,所以知道底片完全沒曝光的當下其實真的非常嘔。但如果你是純粹拍興趣,少一張照片沒差的人,壓力是不有這麼大沒錯。

從這件底片沒曝光的事情,剛好就能夠對應到X-Pro3刻意隱藏螢幕的功能。以前的攝影是因為不得已,所以拍照時攝影師才必須要專注在拍攝上,因為除了觀景窗裡以外的東西,沒有什麼螢幕可以讓他分心,所以他必須這麼做。但我相信如果那時候的攝影師可以選,他們絕大多數會選擇可以馬上看的,否則怎麼會有這麼多攝影師在架完燈之後要先用拍立得試幾張?就是因為拍立得可以馬上看啊!如果沒有拍立得,攝影師還必須要等助理衝到相館、等相片沖好之後再調整,那都是至少要三四個小時以後的事。

依賴螢幕,又怎樣?

以我個人的使用心得來說,我實在很難一時接受按下快門後沒辦法立即檢視照片,剛開始拍的時候,期待的是照片、看到的卻是軟片色調,當下真的有種「吸不到空氣」的感覺,為了抗拒這件事,我寧可使用EVF去看照片,也不想翻開螢幕去看剛剛拍攝的成果。

作為一位相機編輯,可不能永遠死守著自己的拍攝習慣,我必須要去身體力行,實踐富士想要傳達的精神。所以我把EVF內拍照完立即檢視的功能取消,然後拍攝完硬逼自己不要去看螢幕。幾輪拍攝過去...哈哈,獲得了一堆曝光有問題的照片。雖然使用Live View構圖的當下就已經可以預覽相片的亮度、白平衡與與色調等等,但拍出來就是會與實際照片有差。

其實我也好想跟使用富士的精神一樣,當個純粹專注在拍照上的攝影師,不會受任何事情所打擾的那種境界,那多麼酷啊~回到那種保持攝影的初心、燃燒攝影魂的感動。但認真回頭想想,哪有什麼攝影魂啊?誰會管我是怎拍照的呢?如果我是拍攝完就習慣檢視照片的人,那就大方的檢視照片、如果你是拍攝當下不喜歡看螢幕的人,那就別看螢幕;如果你喜歡底片的質感,那就用底片相機創作;如果你想要回到攝影的原點,或許可以先從濕版攝影開始。我沒有必要為了廠商酷炫文青的台詞去硬讓自己變成那樣的攝影人,我只要選擇自己舒服的方式創作,拍照開心、對得起自己就夠了。如果你需要螢幕,那就承認自己需要那片螢幕,就像我真的隨時隨地需要它一樣。X-Pro3的隱藏式螢幕讓我印象深刻,讓我有一些樂趣,但實際來說並不符合我的使用習慣。...(恕刪)
我想大多數人應該也是這樣,當成只是偶而的樂趣,不會喜歡這樣的設計。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