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Fujifilm xm1 v.s. Nikon d3 JPG直出發色

MUS wrote:
謝謝您的見解, 其實...(恕刪)


個人一些看法供參考 (並非一定正確, 僅供參考)

1.其實 X-Trans 的設計並不能 "完全" 消除摩爾紋, 而是把摩爾紋會發生的頻率推到別的頻率去而已. 我想富士的設計是希望把 "現實的照片中較容易產生摩爾紋的頻率範圍" 給避開而已, 對於一些特定頻率的 image scene, 或者是用來測試相機的 synthetic 影像, 仍會找出 X-Trans 在某些頻率發生摩爾紋問題. (但這些頻率可能極少出現在現實世界的照片中)

2.您給的比較圖中 5D3 擁有 2.2MP 萬畫素, D7100 擁有 2.4MP 萬畫素, 進行比較並不公平, 因為感光元件提供的空間解析度已經不一樣了. 僅 16MP 的 X-Trans 設計再好也無法越級打怪 , 建議用 16MP 的機種來比較會更有意義.

最後我認為 X-Trans 相對於 Bayers 所做的改變是一個 trade-off, 有變好也有變差. X-trans 透過略增加 G 像素的數目, 以及特殊排列方式 (同時含有 1x1 跟 2x2 的 G 像素), 其優點是它避開了較常發生摩爾紋的頻率, 高 ISO 中還原度更好, 雜訊更少; 缺點為在沒發生摩爾紋問題的影像中的解析度與細節降低, 影像有一種特殊的 "抹感", 而理論上 R,B 像素的縮減也會降低色彩的表現.

但因 X-Trans 設計導向還滿符合人眼視覺特性的 (人眼對亮度變化較敏感, 對色度變化較不敏感), 所以我覺得這個 trade-off 非常值得. 它帶來的優點很明顯, 缺點卻不容易被注意到, 是個頗成功的設計.

MUS wrote:
這樣也扯到性別問題?...(恕刪)

我是指,會說:「明明長得這樣,卻認不清事實」通常是男性(認同這句話的有女性的請舉手)


MUS wrote:
難的事情是前期機身就搞得不銳利甚至失焦, 後期要利也利不起來, 像先前的舉例就是, 本來就沒鬍渣, 銳化又哪能銳得出什麼?

來吧,左邊是xm1銳化後,右邊是你提供dpreview四張圖裡面我看來所謂的「最清楚最銳利」的100d
銳利度這種事,在評測上…我認為…看看就好…
但我倒是比較欣賞不同鏡頭好壞差異產生的銳利度
這樣的銳利度,既平順又好看…但機身自產的銳利度…我看還是免了…


左(xm1),右(100d)


左(xm1),右(100d)


左(xm1),右(100d)
覺得看小圖不清楚,可以點進去看大圖
看完大圖如果覺得還不相信,自已去dpreview下載去銳化看看…
xm1銳化,一鍵搞定,三秒鐘…


有細節存在,銳化得出來,沒細節存在,銳化後沒有就是沒有…
可以自已下載大圖來試試…

另外,你一定沒有把過銳的照片拿去洗,
叫他加柔再減飽和,一張照片洗出來真的更加不能看
比本來那樣還糟…(至少我試過)


wilhelmina wrote:
我是指,會說:「明明長得這樣,卻認不清事實」通常是男性(認同這句話的有女性的請舉手)…...(恕刪)

老實說還是別在兩性議題上打轉吧, 這種帶有歧視性的說法很容易擦槍走火的.

wilhelmina wrote:
來吧,左邊是xm1銳化後,右邊是你提供dpreview四張圖裡面我看來所謂的「最清楚最銳利」的100d
銳利度這種事,在評測上…我認為…看看就好…...(恕刪)


謝謝, 不過您回文可以不用私訊給我. 謝謝您銳利的照片, 而從您銳化&加強對比的照片, 您喜歡Fuji 或者是Canon的發色? (而且大圖中銳化的照片並沒有如Canon的細節多)


另外從EXIF中也剛好看到Fuji ISO灌水的情形, 1/30 秒的亮度等於CANON 1/40秒(雖然後製過可能比較不準?).

wilhelmina wrote:
另外,你一定沒有把過銳的照片拿去洗,
叫他加柔再減飽和,一張照片洗出來真的更加不能看
比本來那樣還糟…(至少我試過)…...(恕刪)

所以您過銳的定義是透過軟體後製的銳化? 我所截圖的都是原始比對圖中X-M1較不銳利的情形, 不是您的過銳. Fuji先天的銳度略低是從過去幾年super ccd開始都有的狀況


其實想想您都能使用D3, 還能有Lightroom 等軟體修圖, 想必您也在相機和修圖的使用有著一定程度, 但是在最一開始測試照片設定上卻"無"意讓兩部相機設定和拍攝場景南轅北轍然後再來比直出發色?
^^A 請多多指教~

MUS wrote:
老實說還是別在兩性議題上打轉吧, 這種帶有歧視性的說法很容易擦槍走火的.

我不過是實話實說…倒是真有女性認同可以舉手…


MUS wrote:
而從您銳化&加強對比的照片

只有銳化,哪來的加強對比?


MUS wrote:
而且大圖中銳化的照片並沒有如Canon的細節多)

可以細述一下你所謂的canon細節比較多是哪部份?我用原圖200%檢視都看不出來canon細節比較多,想必你眼力驚人?


MUS wrote:
但是在最一開始測試照片設定上卻"無"意讓兩部相機設定和拍攝場景南轅北轍然後再來比直出發色?

1)拍攝場景南轅北轍?同個場景呀?還是「同個時間」拍「同個小孩」,就算角度不同,難道xm1就可以變d3的顏色了?或是d3可以變xm1的顏色?我想顏色的調性就是如此…而且d3有d3的特色,xm1有xm1的特色不是嗎?

2)我內文有說,我和另一個人同時拍攝…他有他的角度和設定,我有我的角度和設定,不論怎麼拍,一整組照片出來的顏色tone調是一致的,不會有d3換個角度就變xm1顏色的狀況…這就是機本身的顏色的調性?還是你認為換個角度顏色調性會完全不同?如果說加裝閃燈顏色會不同那是肯定的,但換個角度…還是那個顏色呀…d3不打閃燈在那個場景就是那個顏色,如果自訂白平衡也一樣一整組都會是同個調性…

我會特別拿xm1出來銳化,是因為我不止銳化過xm1 xe1的圖,我還截圖再銳化,效果一樣很好…該有的細節都有…但我確實不敢拿銳化的照片拿去洗…只能說,原圖要留著,因為它是洗出來最好看的參數,而我很需要沖洗…也會印刷…
對於不需要洗也不用印刷的的,銳化也是滿簡易的,想要很銳,lr直接批次…
(ps:沒錯,我很會修圖,以前ps還會拆色版來改圖,所以沒有修不了的圖,只有不會修的人,另外,顏色要處理得好,步驟繁雜,我想並不是一般人可以花大把時間來學的…)

wilhelmina wrote:
會說:「明明長得這樣,卻認不清事實」通常是男性(認同這句話的有女性的請舉手)...(恕刪)


舉手~ (我承認)
雖然我也知道,時常跟我老婆講道理是很不智的。

還是感謝樓主一路來對攝影的分享
(幫補一點分數)

wilhelmina wrote:
我不過是實話實說…倒...(恕刪)


W大發文/回文辛苦了
確實什麼樣的拍攝器材都可以比較效果,對於沒機會摸這麼多器材的用戶,這樣同場景的比較有相當參考價值
不過由於D3的關係,戳中了“機皇”的情節
如果比較的是二三線的機種,質疑聲也會小很多了XD
http://www.flickr.com/photos/sammifang/

MUS wrote:
老實說還是別在兩性議...(恕刪)


DPREVIEW用的LR解富士的RAW,因為LR這破玩意默認給的銳度太低,才讓人覺得富士好像細節不好

你若不信,就換富士隨機的silkypix試試,默認解開的銳度和細節絕對比DPREVIEW強多了,這個個人早已試驗過

DPREVIEW這種對比很容易誤導人的,看看高感就可以了,看細節,嘿嘿,就算排除LR解的因素,連鏡頭都不一樣,也能算數?
被风吹过的夏天 wrote:
DPREVIEW用的LR解富士的RAW,因為LR這破玩意默認給的銳度太低,才讓人覺得富士好像細節不好

DPREVIEW為了測試的公平起見,所有機器的RAW都是用ACR解的
如果用了對各家最有利的解RAW手段,還是會有人說他們不公正啊
X-Trans 感光元件在解 RAW (G, R, B 三個 Channel 各自內插補成 full 16MP 的過成) 的演算法設計上會比傳統 Bayer 來得複雜許多. 使用不同軟體解出來的效果差異會很大, 尤其在細節表現方面. 我相信就連 Fuji 自家的演算法都還沒到很成熟的地步.

記得 Fujirumors 之前有一篇關於九種不同 RAW converter 的比較, 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找找看那篇.

小弟覺得實在沒必要為了細節的輕微差距戰來戰去, 稍微縮個圖以後大家都變得差不多. 多出去拍拍好照片還是實際些.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