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

【新訊】旗艦歸來 FUJIFILM X-Pro3 正式發表!

wingman wrote:
旗艦歸來,這四個字,是M01自己編的?還是富士原廠定義的阿?...(恕刪)


正要講, 有事出去回來就看到您的回文, 被捷足先登
雖有點upset , 但由攝影達人黑面講更好!

個人認為"旗艦歸來"四字, 根本就是01自編的

目前的時空下, XH,XT系列, 才是性能訴求的旗艦

Xpro 3只是售價的旗艦, 不要誤認為是性能上的旗艦

Xpro的定位本來就有很多舊時光情懷在, 這叫賣精品, 精品就是賣情懷的

大家以為富士公司獲利的主力在"相機"或"攝影光學器材"

不對, 是化學相關產業!

是以前的底片老本行累積的化學技術所轉型的新事業
也就是光化學相關產品的才是暴利

跨到美妝保養品, 醫美, 還有半導體產業的光阻劑等等
這些才是主業!
未來有機會會大舉跨入新藥生技業

相機事業對富士來說, 只是個滿足興趣的小副業!

不用擔心富士相機賣不好會倒

主業賺得夠他慢慢玩!
wingman wrote:
旗艦歸來,這四個字,...(恕刪)


防塵防滴,加上Pro字樣,的確是新旗艦無誤

X系列加上Pro的意義

日本文案如下

"パフォーマンスは
次のステージへ。

撮影者の限界をカメラが制限するようでは、”Pro”の名に相応しくありません。
新たなアルゴリズムを主に構築されたファームウェアにより、
第四世代デバイス、X-Trans CMOS 4とX-Processor 4の潜在能力は最大限に引き出され、
ここに解き放たれます。"


Mobile01編輯本身的文案標題倒是沒太大問題的
google "標題 + yuxian" 或 "yuxian.yy" 有非常完整評測
yuxian wrote:
日本文案如下
"パフォーマンスは
次のステージへ。

撮影者の限界をカメラが制限するようでは、”Pro”の名に相応しくありません。
新たなアルゴリズムを主に構築されたファームウェアにより、
第四世代デバイス、X-Trans CMOS 4とX-Processor 4の潜在能力は最大限に引き出され、
ここに解き放たれます。"...(恕刪)


google翻譯後, 沒有看到任何"旗艦"二字意思在裡面
X-Trans CMOS 4とX-Processor 4算旗艦啦, 其他的性能有嗎?
沒有EVF, 只能看螢幕來拍快速拍照, 這算性能旗艦?

有pro字樣就代表富士旗艦? 或許以前是啦, 現在不見得
老X-System用戶應該都很清楚...Xpro不但是開山祖師,說一直是精神象徵也不為過,

什麼XT丶XH丶XA都還不見蛋的時候,它早就在富士X稱王很久了.
日本高齡化社會,
這Pro系列,
身邊一位日本老前輩也很喜歡,
不過他已經剛剛買了XT3,
之前的慣用機是Pentax配手動鏡。

對更廣大的消費者來說,
相機市場怎麼樣了根本無感吧?
留在相機圈的人已經很少了,
自己不要再打自己了,
把握當下就是了,
未來會不會有品牌拋售、合併,
也很難說。
elfwong wrote:
google翻譯後,...(恕刪)

沒有EVF, 只能看螢幕來拍快速拍照, 這算性能旗艦?


EVF有

本身機身還是超強的-6EV對焦性能
google "標題 + yuxian" 或 "yuxian.yy" 有非常完整評測
yuxian wrote:
當特斯拉推出純電動車...(恕刪)



要不要順便把電動窗改成手搖窗呢......
按照這個邏輯應該連動力方向盤都要拆掉~
轉個彎打個十幾圈方向盤~ 講得好



興趣攝影
elfwong wrote:... 沒有EVF, 只能看螢幕來拍快速拍照, 這算性能旗艦...

這...這應該是很基本的了解吧?

X100 & Xpro系列用的是成本不低的Hybrid-VF,可以在OVF/EVF之間切換一直是系列最大的
特色與賣點,沒這方面需求的應該直接會去用個位數的XT系列,它一開始就用上放大率很夠的
純EVF,看起來清楚又舒服,這沒一台旁軸系列機身可與之比擬;論帳面規格”性能”...個位數XT
通常給的更快更好更完整,也有專屬的電池把手,所以說是頂規戰鬥機型會比Xpro系列更合適.

至於旗不旗艦...XT系列發表時早被問過了,高層直接回答”雙旗艦”!
確實,沒有什麼必要去爭論x-pro是否為旗艦,因爲富士自己有說是雙旗艦。現在加上XH系列,大概想形成「三」旗艦系列吧。
富士想提供不同的旗艦產品線,就依自己的需要和喜好選擇,個人覺得三種系列之間並沒有高下之別。
夢與理想的實現者 wrote:
這年頭能推出這樣的構...(恕刪)


同意 反倒是 NIKON用戶一直等復刻 FM系列還做的不太像

市場就是這樣
要翻轉螢幕就去轉去佳能
5軸就往尼康 索尼
(全幅還比較便宜)
然而我從就不覺得富士是性能派
也不會有用家很在意一秒幾連拍 可用ISO要多高
但富士的復古美學一直很吸引我
這次的軟片模擬好處是省下後製 應該是跟O家的PEN F 玩一樣的構思


話說最近摸起了美能塔的底片相機
那種過片感覺反而很新鮮有意思
  • 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