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數位相機最重要的是什麼?"
或是"購買一台數位相機時,最優先考量的條件是什麼?"
大部份人的答案和我一樣,
都是"畫質"。
理論上,相機畫質好壞的排序如下:
消費DC<高階DC<1吋<M43<APS-C<全幅…當然也有例外啦…
所謂的畫質好,
又有許多不同的定義,不外乎:
.清晰、解析度高。
.雜訊少
.色彩好…等等,
總之看起來比較好就是了,
很多人為了畫質這兩個字,
一路從小DC換到全幅

也沒錯,感光元件的大小幾乎就決定了畫質的好壞,
然而小DC是否有方法可以提昇畫質,
這是我最近無聊的時候常常在想的。
我想光量的多寡是決定小DC畫質的關鍵,
光線充足的時候小DC和單眼的畫質有機會比較接近,
一旦在弱光下,
拉高了感光度兩者的距離就拉開了…
什麼方法能讓小DC在弱光的時候能夠有更多的光,
架腳架、打閃光燈、大光圈,
這三種方法大家都知道,
另外一種是Sony的多框ISO(多張疊在一起光可以多一點吧!),
利用多張高感度的照片透過疊合、去雜訊,
可以得到不錯的弱光照片,
RX100在這方面的表現,
大家應該有目共睹。
我沒有多框ISO的Sony相機,
不過我發現我的CASIO ZR200有類似的效果,
是在Best Shot中的"高速連拍夜景"模式,
一般來說CASIO的Best Shot是一個蘿蔔一個坑,
拍夜景就選夜景,拍人像就選人像,
老實說之前我也很少注意到這個情境,
而且以"世俗"的觀點來看,
情境模式應是新手在用的,
高手

最好是用M模式最利害了…

會關注這個功能或許是受RX100的影響,
我發現在弱光環境下,
"高速連拍夜景"的畫質以及成功率似乎比單拍一張好很多(EX:P/A/S/M),

高速連拍夜景模式拍攝(原始圖檔)

光圈先決模式拍攝(原始圖檔)
上面這兩張照片的拍攝參數都一樣,
ISO 800 F/3.0 1/50秒 手持,
大家可以下載原尺寸圖檔放一比一看看,

(原始圖檔)
左圖:高速連拍夜景,右圖光圈先決
左圖明顯雜訊較少,而且呈現均勻的點狀分部,
右圖的雜訊是我很討厭的CMOS高ISO雜訊,
感覺都快散掉了。
左圖細節也清晰很多,
請注意2張圖菜藍的網子,
是不是清晰很多呢?
為了實證我這個想法,
我拍了很多對照的照片,
不過很多張在參數上兩組不能完全相同,
因為有一些高速連拍夜景自動ISO不滿一級,
光圈先決調不出來(EX:ISO 640、1250…),
以至於快門速度不同、亮度不同,
不過整體看下來的心得是,
不要拘泥於夜景,
只要是在ISO會拉高的環境下,
就使用高速連拍夜景,
畫質與成功率會比單拍一張的模式(P/A/S/M)好上許多,
建議CASIO ZR200或是ZR20的用家可以多使用這個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