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Z75 採用一貫的黑紅外盒包裝

背面註明支援SDHC !!
是中國的偉創力EMS廠代工製造
7.2m 像素、2.6吋 16:9 LCD、3倍光學變焦(相當於底片的38-114mm,不夠廣有點可惜)

隨附的配件有:電源充電器(國際電壓、只能對電池充電)、USB cable(專屬規格)、TV out 連接線、軟體光碟、說明書。

TV out只有單聲道,右邊是以錄影為訴求的Nokia N93,兩相比較爽度差了一點,少了一聲道。

接下來,看看外觀,在7m 像素這個等級,隨便就有Sony T10、T50、Nikon S7、Canon IXUS 750、Panasonic FX07 ...有些主打到3吋液晶螢幕作為賣點,可以說是競爭非常激烈的一個主流位階,決勝在於市場價格操作行銷控盤、細部功能的提升(操作、軟體、校色設定是否討喜...等等),以及最重要的:外型!!
正面大氣的鏡頭外圈設計,營造出小機身大鏡頭的視覺效果

微微側看機殼上是髮絲紋處理,讓質感提升。鏡頭外圈也沒有造成過多的厚度增加,因為機身上沒有類似握把的突起設計,所以最好採用雙手握持,會比較穩。

鏡頭開啟

機頂上只有電源與設計成長橢圓的快門兩個按鍵

機身左方配置了吊繩孔,機板上仍有拉絲的紋路處理

底部就是電池/記憶卡室、USB連接孔、腳架孔、擴音喇叭

最大容量圖檔每一張約4.3m,支援SDHC 讓連拍存取更佳方便,有效降低檔案傳輸至電腦的時間

搭配這張TOSHIBA 8G SDHC,乖乖不得了...8G 以前連想都不敢想,在200萬畫素的時代,從64 MB要加買一張128 MB或256 MB時,都要讓我猶豫好久...


來個特寫

有了高速卡,當然也得要找一台支援SDHC讀取的讀卡機啦!
就用這台PERON 介紹過的 moshi CARDETTE,取代我原先的PQI多合一讀卡機吧!

除了讀卡機,這台moshi 更將USB hub整合!
這下以一抵二,連原本4port 的USB hub 都可以收起來了...

插上電腦之後,微微透出白光~

聽說moshi 為了讓SDHC讀取更順暢,破天荒的回收舊商品,免費讓使用者換新!
這麼認真的廠商,我就支持他一下吧!

簡單測試一下:
第一次在3:24 30秒到3:27 48秒這198秒內,傳完1.07G,每秒寫入約5.5M

第二次在3:52 41秒到4:01 13秒,這512秒間,傳完2.57G,每秒寫入約5.1M,高於記憶卡手冊上記載SD class4的速度了




用軟體測測看讀取的曲線,達到20M!!

原本我自己的TOSHIBA 2G mini-SD,跑出10M的成績

古早時代的老Panasonic 16M卡,只有2M,由此可見時代的進步,我想當相機的畫素不斷攀升,周邊的記憶卡、讀卡機、甚至電腦的傳輸介面都要一併提升才行。

回到相機,繼續看機身背面是主要的按鍵配置所在,由上而下,分別是變焦、拍攝/播放、五向選擇鍵,最底部是選單以及BS(場景模式)。值得一提的是五向選擇鍵,只有上下有預設了功能(螢幕顯示資訊切換、閃燈功能切換),並不像一般會把白平衡、小花近拍等功能設定在這裡,而是可以讓用家自行設定。另外Z75配備了2.6" 的寬螢幕,雖非消費機中最大,但寬螢幕卻是逐漸確定的主流規格。


接下來看看幾張實拍(resize到640*480)

原圖下載



原圖下載
拍攝食物十分優異,雖然縮圖後排骨酥湯與三分熟牛排的鮮嫩色澤較看不出來,但朋友們可以下載原圖觀看便知。
再來看看機子的實際操作:
在EX-Z75 的EASY模式之下,僅將主要功能用秀出,若朋友們想要選單中嘗試完整功能,便將EASY模式關掉,即可操作機器的全功能。在瀏覽時,如圖中觸控筆所示,以DISP鍵切換顯示的模式,從全螢幕圖片到資訊完整共有三種模式,通常在隨身小相機中沒有太多手動功能可以操作,所以我的習慣是選擇顯示照片就好:




瀏覽照片,還能開啟幻燈片播放,雖說許多相機、手機都有這個功能,我仍很喜歡,因為有時辦活動、家庭聚會,不管私或公,直接可上slideshow多方便啊。可依喜好作投影片放映的設定,包括播放的時間、間隔、照片選取、過場樣式,和我們在電腦裡面使用秀圖軟體或是powerpoint沒有差異


講幾張照片設定為我的最愛,就會只挑選最愛照片播放


或是插入聲音註解,原本需要在電腦投影片裡面編輯個半死,現在直接錄上一段感人旁白,就效果滿分了


插上端子,用電視播放

過場時有特效連接


若是電視格式設錯,就會出現抖動畫面,台灣的格式是NTSC,傳統映像管電視是4:3,如果是液晶或電漿就是16:9


瀏覽的選單裡面,還有日曆與梯型校正...等選項。

在日曆檢視模式之下,依拍攝日期排序,若記憶卡中照片眾多,此功能可方便查找照片

很容易就找到2月14號,一年一度向朝廷進貢大禮的照片了

梯型校正,用來修正一些變形或是角度偏移的現象

主螢幕顯示設定:16:9 or 4:3

為照片打印上日期

共有8種介面語言可以選擇

USB連接後,選擇為檔案存取模式或是隨插即印的模式

對焦方式一共五種,如先前所說,有時需要用小花模式拍攝時,要到選單裡面找,對我而言不甚習慣

連拍開啟、關閉的設定
因為測試時插入了支援SDHC的TOSHIBA 8G SDHC卡,連拍速度估計約是每秒一張

對焦點選取:有單點對焦或是多焦點對焦兩種

拍攝的照片尺寸大小、品質選擇,EX-Z75不但會秀出該模式下的解析度,還會告訴你推薦的列印尺寸





畫質銳利、閃燈出力、ISO值...等等設定



此機本身已有防手振功能,但在實拍的時候,我發現在室內或是低光源時,機器設定會將ISO值調高,雖然可有效提高快門速度,但是導致畫面顆粒感重,產生雜訊,因此我多半將ISP固定在50或100減低雜訊,改利用腳架或是其他地物,減低手震。
以上大體介紹了操作與介面,稱得上是簡明方便,有使用數位相機的朋友,應該可以容易上手,對新手來說,此機32種場景模式,可以提供有效幫助,以下請看:
稱為Best Shot; BS模式

各模式有簡易的文字說明,像是:四濺的水、快速流動的水


看著附圖以及文字說明,就可以明白模式的意義,人說在按下快門之前,攝影者就已經知道會拍出什麼照片,我想在拍攝之前,稍加對照,不論夜景風景或是黃昏的場景,拍出來和我們想像的都不會相差太遠才對。跟著文字說明中提示的訣竅,稍加理解,拍久了就算日後有進階的考慮要換機器,功力也會進步。








以上把相機的功能與介面介紹到這邊,最後分享幾張2月14日晚間夜景實拍照,當晚走了台北市幾個夜景點,在夜景模式之下,以不同的ISO設定拍攝,請參考以下照片:
大直橋-
ISO400

原圖下載
ISO200

原圖下載
ISO100

原圖下載
ISO50

原圖下載
局部截圖比較:
ISO400

ISO200

ISO100

ISO50

ISO400 (16:9)

ISO200 (16:9)

ISO100 (16:9)

ISO50 (16:9)

美麗華摩天輪-
ISO400

原圖下載
ISO200

原圖下載
ISO100

原圖下載
ISO50

原圖下載
局部截圖比較:
ISO400

ISO200

ISO100

ISO50

最後,再附一張

經過了夜景實拍的比較,以隨身相機體積輕薄的EX-Z75 來說,解相力已經非常優異,可發現拉高ISO可有效加快快門速度,但也帶來雜訊增加,在局部截圖的比較中,可以發現,高ISO的幾張失去了某些細節,導致影像邊緣模糊,建議朋友們,夜間拍攝最好搭配腳架拍攝,帶一個輕便的腳架,讓ISO降低,可拍出更乾淨美麗的夜景。
不過,對照先前我用N93拍攝的101大樓,好壞差距十分明顯...手機畢竟是手機,相機畢竟是相機...

呼~雖然前後後買過幾台數位相機了,卻是第一次寫相機的測試分享,為了讓朋友們有原圖可看,還特地把我的Flickr 付費升級,希望可以讓朋友們更清楚的知道EX-Z75 的實力。
經過了幾天的實際操作,並且以實拍照片加以檢視,EX-Z75 不但能夠稱職地扮演了隨身記錄的角色,拍攝畫質更表現出色,外觀輕薄短小,因此我對EX-Z75 的評價將是:推薦。朋友們可以視價格考慮買進,把EX-Z75 作為記錄生活、珍藏回憶,兼可以拿出來炫耀的好相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