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到有人 only MIJ,就覺得

當然,也非MIJ不好啦,只是它的好與壞,卻非一般消費者可明瞭.....
在電子業20年,因緣投資光學產業大概是在2002 or 03年左右.
其時,手機照相尚在 CIF時代.
小弟有廠在佛山,那個已被紅軍併購的光學大廠,開著 Ferrari的老董曾說:
全世界每兩台相機,就有一台是我們做的.
能說MIC不好? 那廠有代工的品牌,小弟不便提.只能說那些日牌,沒在裏邊作的,
比較少.
常常與眾協力廠老闆酒敘. 與此有關的兩點是 :
01 QA 與QC在中國絕對是No1,(指有一定規模的台日廠,非東莞式的台陸資小作坊).
因人力資源故,通常會配較多QC人數在大陸廠,眼明手快的小妹妹,她們的大部份考績
當然來自NG的數量. 所以Q得很用力,Q得天王老子來說也沒用,工站缺料也沒她事.
反觀在台還有 line或試產線者,員工都老經驗的歐巴桑了,(大部份是小姐時就來了),
本著不浪費及幫老闆省的心態,依經驗法則能不打掉就不打掉. 所以MIT良率有99%+.
反看大陸廠QC用尺用放大鏡,100%照SOP來,就像機器人一樣.
所以我們常笑稱,MIC是品質過剩.....
那,為啥還有我們會買到有問題的3C產品....???
台塑為何大火 ? 豐田車召回 ?說是像在乾毛巾還要再擰點水出來.
我想,這是實話,也比喻的很貼切......
02 某年,年前,幾個老闆在公司閒泡茶等放假.突然,光學大廠發文來,
謂共體時艱,爭取國際大單云云.....,請 cost down 30%.
敝人最為資淺,當場臉色大變,急忙請教如何應變.....
這些江湖老友,很淡定地言,換素材嘍,一分錢一分貨,有人要 cost down,
再低階的材料也會 approve到過為止.
當然,所謂次级材枓或副品牌也非不能用,沒有差嗎 ?
那怎麼可能. 信賴性與耐用度嘍.
3c品上百個 parts(電子機構料,加上偶而透逗的軟體),要用起來不趕羚羊,也難 ?
P.S.有次,因公幹參訪了在華東及日本本社的相機工廠.
大家認為的 MIJ是,CKD or SKD 才算? 還是僅包装加貼纸 ?
我只能說,如果只堅持 MIJ,那只能想辦法,去日本線上親眼看,
確認此 model是你認為的 MIJ. 那才有意義,不是嗎 ?
如果你進得去的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