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non Cinema EOS 系列再添新成員!全新 EOS C50 就在剛剛正式亮相,帶來 7K 全片幅背照式 CMOS 感光元件,同時兼顧專業影片與高解析照片拍攝;定位落在 C70 與 R5 C 之間,是一台外型緊湊且功能齊全的 Open Gate 混合型電影機。許多外媒將它視為 Sony FX3 的對手,不過就帳面規格來看 EOS C50 肯定是技高一籌,畢竟拳怕少壯啊~再說 FX3 是 2021 年的產品,但我想距離改款週期也不遠了。

C50 採用新開發的 7K 全片幅 BSI 感光元件,具備 15+ 檔動態範圍,能在高感光與低雜訊間取得良好平衡,「影片錄製」支援 7K60 RAW、4K120(3:2 全片幅)、以及 2K180 高格率;「照片模式」最高可輸出 3,200 萬像素靜態影像,連拍速度達 40fps,同時保留 Dual Pixel CMOS AF II 對焦。對於變形鏡頭愛用者,C50 支援多倍率去擠壓(2.0x、1.8x、1.5x、1.3x),也能在後製時充分利用 3:2 全感光元件輸出,靈活裁切成所需比例。


搭載 Dual Pixel CMOS AF II,C50 在 4K120 與 2K150 的高格率錄製下依然能保持精準追焦。深度學習演算法支援人眼、動物(含鳥類)偵測,並可指定左右眼優先。同時也針對垂直拍攝優化,內建直式 UI,可翻轉螢幕與觸控操作,讓社群內容創作者更直覺;並提供 9:16、9:17、1:1 等裁切格式,解析度可維持在 2K 縮短短影音後製流程。

Cinema RAW Light 提供 HQ / ST / LT 三種 12-bit 模式,同時支援 10-bit 4:2:2 編碼;採用雙卡槽設計(CFexpress B + SD),可同時錄 RAW 與代理檔。順帶一提 EOS C50 這次的販售套組中也包括了 XLR 提把,不僅可外接兩組 XLR 麥克風,同時還提供了錄影鍵與變焦按鍵,完全為了攝影師設想周到!

C50 最大特色在於「電影機 + 相機」的雙重身份,只要一鍵切換模式,就能從專業電影機轉換為無反相機,沿用 EOS R 系列直覺操作介面,靜態照片畫素可達 32MP,高速連拍最高可達 40fps;對多元創作者來說,不需再同時攜帶兩台設備,一機就能直接搞定!
這次 EOS C50 的定位相當明確,它不像 C400 那麼高階,也不是 C70 那麼偏向專業單純影像,而是要接替 R5 C 的角色,讓想同時拍片與拍照的創作者擁有一台真正「混合」的 Cinema EOS。擁有 7K 感光元件、Open Gate 全片幅 3:2、雙原生 ISO 800 / ISO 6400、4K120 高速錄影、Frame.io 雲端直傳,再加上直式 UI 與輕巧機身,Canon 這次是明顯瞄準新世代內容製作者與獨立影像工作者,美金定價為 US$3,899.00 元,折合台幣約 NT$118,155 元,若沒有關稅的影響不知道是否會更便宜?!

過去 RF-mount 的 85mm 定焦共有三顆,分別是 RF85mm F1.2 L USM、RF85mm F1.2L USM DS 與、RF85mm F2 MACRO IS STM,而稍早又再推出 Canon RF 85mm f/1.4 L VCM,若你是資深玩家想必有察覺到 Canon 這兩年積極佈局 VCM 電影鏡頭,目的就是為了滿足動態攝影這個龐大的需求,畢竟在影片量爆炸的這個時代,誰能佔得先機誰就能吃下更多市場!
RF 85mm f/1.4 L VCM 的體積為76.5 x 99.3(mm),重量則是 636 公克,重點是售價 US$1,649 元幾乎只需 RF85mm F1.2L USM DS 的一半左右,可說是相對划算的選擇。它用上全新的 VCM 對焦馬達,對焦呼吸抑制得很好,對影片拍攝非常友善。光學上則維持 L 鏡等級,光學結構 10 群 14 枚,包括 UD 與非球面鏡片搭配 ASC 鍍膜,能透過 11 枚光圈葉片來虛化散景,至於放大倍率僅 0.12x 算是比較無感的規格。

這次兩款新品皆是由 Canon U.S.A. 進行發佈,亞洲地區可能要過些時日才會亮相,印象過去 EOS R5 C 發表時也是類似的情況,台灣屆時除了發表可能也會同步公布售價,大家就拭目以待吧!但讓吉姆感到不解的是為什麼要跟 iPhone 發表會強碰?因為發表地區都在美國...啊你的新品消息隔幾個小時就被大量 iPhone 報導洗掉了不是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