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一月下旬發表的 Canon RF 16-28mm f/2.8 IS STM 已在昨日正式開賣!建議售價為 NT$ 34,100 元正好也與另一顆同門師兄 RF 28-70mm f/2.8 IS STM 完全一樣,也就是說想要完成 16-70mm f/2.8 加上 IS 防手震的焦段,僅需七萬元不到就能搞定,這定價已經直逼副廠。

雖然未來是否會有 RF 70-180mm f/2.8 IS STM 還說不準,但現階段來看 f/2.8 平價大光圈變焦鏡的策略是成功的,因為 RF 16-28mm f/2.8 IS STM 在官方商城上架才半天的時間已經售罄,且就連 RF 28-70mm f/2.8 IS STM 也持續缺貨中,接著就來看看這次主角 RF 16-28mm f/2.8 IS STM 的評測表現吧!
/// 外觀與特色介紹

Canon RF 16-28mm f/2.8 IS STM 的體積幾乎與 RF 28-70mm f/2.8 IS STM 相同,收納狀態下的尺寸為 76.5 x 91mm,28mm 時的鏡身狀態最短,重量 445 公克,相較於 RF 15-35mm f/2.8L IS USM 的 840 公克來說,減重應該是相當有感的。

若是將以下兩顆副廠鏡 Sigma 16-28mm f/2.8 DG DN C 與 Tamron 17-28mm f/2.8 DiIII RXD(A046)列入比較的話,Canon 除了售價佔不到便宜之外,緊湊的鏡身及合理的重量再加上內建光學防手震的優勢,這就是 Canon 的賣點;也因為 RF-mount 尚未開放副廠全幅鏡頭的加入,短時間內 RF 16-28mm f/2.8 IS STM 還是 RF-mount 最平價超廣角選擇。

上回評測 RF 28-70mm f/2.8 IS STM 時原廠的搭配建議是 EOS R6 Mark II,這次測試 RF 16-28mm f/2.8 IS STM 則推薦同為 24MP 的 EOS R8,不過除了使用 EOS R8 之外吉姆也有搭配自己的工作機 EOS R5 進行拍攝,畢竟 45MP 更能乍出鏡頭的解像力。

RF 16-28mm f/2.8 IS STM 鏡頭的口徑與 RF 28-70mm f/2.8 IS STM 同為 67mm,如此一來就能共用偏光鏡與減光鏡了,可惜因為產品定位的緣故,前玉並未配備氟鍍膜,在日常清潔保養方面,可能需要多費心一些。
- 光學結構
- 近拍規格
Canon RF 16-28mm f/2.8 IS STM 光學結構為 13 群 16 枚,包括 4 枚 UD 超低色散鏡片、2 枚非球面鏡片,外加超光譜鍍膜技術,這在過去自家的銀圈鏡身上也算是常見;光圈葉片數量為 9 枚,最近對焦距離 20 公分,最佳放大倍率為 0.26x,這點遠勝同級 Sigma 與 Tamron 的 0.19x,可以說是相當實用的近拍能力。

▲Canon EOS R5 28mm ISO200 f/2.8 1/320s|面對食物的近拍就是那麼威。
- 鏡頭關
- 16mm
- 28mm
Canon RF 16-28mm f/2.8 IS STM 採用可伸縮設計結構,意思就是縮起後體積能有效縮小,但拍攝前需手動轉出鏡頭才能進入工作模式,上圖就是鏡頭縮起、16mm 廣角端與 28mm 望遠端的鏡身長度差異。體積 91.0 x 76.5(mm)、重量 445 公克;而這樣緊湊的外型就算搭在 R7、R10這類機身上也不會顯得突兀,等效焦距會來到 25.6mm~44.8mm,可以說是 APS-C 機身的苦海明燈,畢竟 RF-S 並沒有原廠 f/2.8 變焦鏡的選擇,只有副廠鏡才能解套。

Canon RF 16-28mm f/2.8 IS STM 鏡身左側的「自動/手動」控制鍵中設有「控制環」模式,切到控制環模式便可執行自定義功能,如果切到手動對焦模式,此時對焦環的預設功能就是「對焦環」;另外此鏡還內建 IS 防手震,提供畫面中央 5.5 級防手震效果,如搭配 IBIS 機身防手震最高可達中央 8 級(邊緣 7.5 級),更具備與 L 系列鏡頭同級的抗震性與防塵防滴設計(開關處除外)。

RF 16-28mm f/2.8 IS STM 採用了一個更小、更輕的對焦鏡組,由螺旋式步進馬達(STM)驅動。這款鏡頭以速度和精確控制見長,能夠與相機的自動對焦演算法完美協作,在靜態拍攝時快速且準確對焦,在影片拍攝時則能提供安靜、流暢的對焦追蹤和對焦轉換。讓攝影師能夠專注於創意表達,將技術細節交由相機處理。

RF 16-28mm f/2.8 IS STM 擁有不俗的防塵防滴能力,因此在鏡尾處可以看到熟悉的橡膠圈,這也是避免灰塵或水分從卡口處入侵的關鍵防線;其產地與 L 鏡同樣來自日本,並非台灣或馬來西亞唷!
/// IS 鏡頭防手震測試
RF 16-28mm f/2.8 IS STM 單鏡能提供畫面中央 5.5 級防手震效果,搭配 R5 協調控制 IS 最高可得到 8 級,以下是吉姆以 16mm 手持實測的結果,官方標的防手震級數大多是理想值,實測後快門補償大概推到 3~4 級左右成功率還挺高的,以 16mm 手持一秒進行長曝依舊是穩當當。- A|f/6.3、1/4s
- B|f/6.3、0.3s
- C|f/6.3、0.5s
- D|f/6.3、0.8s
- E|f/22、1s
/// 對焦速度實測
RF 16-28mm f/2.8 IS STM 搭載導螺旋型 STM 步進馬達,測試時搭配的機身為 EOS R5,影片中可以看到單次對焦與連續對焦的表現,自動對焦方式我選擇「單點自動對焦」,整體表現相當流暢,當下的對焦距離約 30 公分,焦段則維持在 16mm 超廣角。
/// 呼吸效應實測
▲支援機身內的「呼吸效應補償功能」,雖然 EOS R5 並不支援,不過影片中的呼吸效應表現可是實彈演出;我使用的光圈值為 f/2.8,分別以 16mm 與 28mm 進行測試,可以察覺得出來呼吸效應還挺明顯的。
/// 變形 / 暗角測試
- 校正on|28mm ISO400 f/2.8 1/30s
- 校正off|28mm ISO400 f/2.8 1/30s
Canon RF 16-28mm f/2.8 IS STM 內含 2 枚 GMo 非球面鏡片,從 16mm 的變形測試來看,機身校正開關前後的差異相當顯著,不過在校正關閉後可以看到暗角的出現;數位校正能有效降低造鏡成本同時讓鏡頭更輕更小,我想這也是近年各廠的趨勢。
/// 畫質測試

嚴格說起來 Canon RF 16-28mm f/2.8 IS STM 的廣角端畫質更優於望遠端,再來實際搭配 EOS R5 來挑戰 45MP 時的解像力,其結果也是顯而易見的,不論是廣角或望遠端,f/2.8 開放光圈就是工作光圈,f/2.8~f/16 時的表現一致,直到 f/22 才會感受到有明顯的衰退跡象,以這顆鏡頭的定未來說絕對是值回票價的。
- 16中/2.8
- 4
- 5.6
- 8
- 11
- 16
- 22
- 16邊/2.8
- 4
- 5.6
- 8
- 11
- 16
- 22
- 28中/2.8
- 4
- 5.6
- 8
- 11
- 16
- 22
- 28邊/2.8
- 4
- 5.6
- 8
- 11
- 16
- 22
/// 色散測試
RF 16-28mm f/2.8 IS STM 搭載了 4 枚 UD 超低色散鏡片,從原圖裁切來看 f/2.8 開放光圈在面對高反差的環境時,紫邊抑制能力比我想像中的還要好,幾乎可以無視它的存在,不論影像中央或邊緣的表現亦是如此,這也讓我大感意外。- 中/2.8
- 4
- 5.6
- 8
- 11
- 16
- 22
- 邊/2.8
- 4
- 5.6
- 8
- 11
- 16
- 22
/// 抗耀光測試
此鏡還供超光譜鍍膜技術以抑制鬼影和眩光的程度,在面對強烈的點光源時,出現光斑與鬼影是在所難免,當然隨著光圈越縮越小,影響程度也會越來越顯著,不過 Canon RF 16-28mm f/2.8 IS STM 自始至終的耀光現象都偏向收斂,頗有高階鏡頭的味道;另外因為 RF 28-70mm f/2.8 IS STM 的遮光罩屬於選購配件,因此測試時並未搭配遮光罩,特此說明。- 2.8
- 4
- 5.6
- 8
- 11
- 16
- 22
/// 星芒測試
Canon RF 16-28mm f/2.8 IS STM 搭載 9 枚光圈葉片,從下面的範例可以看到從 f/5.6 開始即可看到逐漸顯性發展的星芒,f/8 開始的星芒樣式變得更明顯,也是 9 枚光圈葉片結構的緣故,因此能得到 18 道的放射狀星芒,其星芒樣式較接近海膽的造型,另外這組星芒測試皆是以手持完成作業,可以見得光學防手震所帶來的便利性。- 2.8
- 4
- 5.6
- 8
- 11
- 16
- 22
/// Canon RF 16-28mm f/2.8 IS STM 使用心得與結語

其實在 RF 28-70mm f/2.8 IS STM 推出後就應該意識到,Canon 的 f/2.8 平價變焦鏡不可能只玩這一顆,畢竟沒有「L 鏡」在造鏡門檻上的罣礙,銀圈其實更有放飛自我的本錢,而不論是去年吉姆過的 RF 28-70mm f/2.8 IS STM 或本篇的主角 RF 16-28mm f/2.8 IS STM,它們就是犧牲了光學變焦來換取 f/2.8 恆定光圈。
這對預算有限的同學來說是相對划算選擇,畢竟大家的拍攝目的及需求各不相同,讓業餘及職業用戶都能找到自己的平衡點才是最重要的,更何況 Canon 從 DSLR 跨入無反領域後的表現也是有目共睹,即使沒有紅圈圈的加持、銀圈依舊能扛住基礎畫質,不像單反時代的落差會如此巨大。

RF 16-28mm f/2.8 IS STM 擁有緊湊的鏡身結構,最短控制在 91mm、重量則是 445 公克,同時未犧牲 RF-mount 家族招牌的控制環,既使是外變焦、內對焦結構也並未影響它的操作手感及配重,畢竟只有 1.75x 的光學變焦,這點倒是無需擔心。在 45MP 的檢視下 RF 16-28mm f/2.8 IS STM 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不論是解像力、色散抑制或抗耀光方面,以 NT$ 34,100 元的牌價來說已經沒啥好挑剔的了,而且這大小給 APS-C 機身使用也是恰到好處,如果你是全幅與 APS-C 雙修的玩家可有福了。

隨鏡未提供遮光罩可說是壓低成本的手段之一,遮光罩的用途我覺得見仁見智,對我來說用來保護前玉免於直接碰撞的目的性,可能更大於作為抗耀光使用,所以如果是我的話可能會選擇副廠遮裝罩來壓低擁鏡成本。再來較明顯的「呼吸效應」在 R5 這款未內建「焦距偏移校正(呼吸補償)」的老機身上一覽無遺,這時就能感受到銀圈所做出的犧牲,如果搭配 R5M2、R6M2、R8 這類新機身的話倒是不會有類似的問題,只不過會犧牲些許廣角端就是了。
最後有感的 IS 防手震絕對是 RF 16-28mm f/2.8 IS STM 最強而有力的武器,畢竟 16mm 再搭配 5.5 級的鏡頭防手震,在多數的情況下根本無須腳架輔助,就能捕捉不少微光畫面,除非你是真的需要長瀑車軌這類的題材,不然都市夜景光手持就能搞定了。最後就是吉姆上週從日本出差帶回來的大量實拍照,其實原廠推薦搭 R8 來拍就好,但想說麻豆部分已經用 24MP 的 R8 拍過了,出國拍風景搭 R5 應該更合適,天人交戰後還是把 R5 平實的工作機 R5 給帶出國了,以下實拍皆有 EXIF 可參考,均為機身 JPG 直出唷!
|

Canon EOS R8 16mm ISO1600 f/2.8 1/80s

Canon EOS R5 16mm ISO800 f/2.8 1/40s

Canon EOS R5 23mm ISO3200 f/2.8 1/13s

Canon EOS R5 16mm ISO400 f/2.8 1/50s

Canon EOS R8 28mm ISO500 f/2.8 1/160s

Canon EOS R5 16mm ISO1600 f/2.8 1/20s

Canon EOS R5 28mm ISO200 f/5.0 1/1250s

Canon EOS R8 28mm ISO800 f/2.8 1/200s

Canon EOS R5 28mm ISO400 f/2.8 1/200s

Canon EOS R5 28mm ISO400 f/2.8 1/2500s

Canon EOS R5 16mm ISO3200 f/2.8 1/40s

Canon EOS R5 16mm ISO200 f/5.6 1/40s

Canon EOS R8 20mm ISO800 f/2.8 1/125s

Canon EOS R5 16mm ISO1000 f/2.8 1/30s

Canon EOS R5 28mm ISO800 f/2.8 1/6400s

Canon EOS R5 16mm ISO400 f/2.8 1/200s

Canon EOS R5 28mm ISO100 f/2.8 1/50s

Canon EOS R8 16mm ISO1600 f/2.8 1/80s

Canon EOS R5 28mm ISO1250 f/2.8 1/40s

Canon EOS R5 28mm ISO3200 f/6.3 1/20s

Canon EOS R5 17mm ISO400 f/5.0 1/320s

Canon EOS R5 16mm ISO400 f/2.8 1/30s

Canon EOS R5 16mm ISO200 f/5.6 1/640s

Canon EOS R8 28mm ISO1000 f/2.8 1/125s

Canon EOS R5 16mm ISO800 f/2.8 1/4000s

Canon EOS R5 16mm ISO200 f/2.8 1/5000s

Canon EOS R5 16mm ISO3200 f/2.8 1/6s

Canon EOS R5 16mm ISO2500 f/2.8 1/40s

Canon EOS R5 28mm ISO400 f/2.8 1/60s

Canon EOS R8 28mm ISO500 f/2.8 1/160s

Canon EOS R5 16mm ISO1600 f/2.8 1/30s

Canon EOS R5 16mm ISO200 f/2.8 1/3200s

Canon EOS R5 16mm ISO3200 f/2.8 1/25s

Canon EOS R5 28mm ISO1600 f/2.8 1/640s

Canon EOS R5 28mm ISO400 f/2.8 1/3200s

Canon EOS R8 28mm ISO1600 f/2.8 1/80s

Canon EOS R5 16mm ISO200 f/5.6 1/640s

Canon EOS R5 16mm ISO3200 f/2.8 1/25s

Canon EOS R5 28mm ISO800 f/2.8 1/30s

Canon EOS R5 28mm ISO800 f/4.0 1/2000s

Canon EOS R5 28mm ISO400 f/2.8 1/1600s

Canon EOS R8 28mm ISO1250 f/2.8 1/125s

Canon EOS R5 23mm ISO500 f/2.8 1/40s

Canon EOS R5 28mm ISO800 f/2.8 1/6400s

Canon EOS R5 16mm ISO3200 f/2.8 1/20s

Canon EOS R5 28mm ISO200 f/4.5 1/250s

Canon EOS R5 28mm ISO400 f/2.8 1/30s

Canon EOS R8 28mm ISO500 f/2.8 1/160s

Canon EOS R5 16mm ISO3200 f/2.8 1/25s

Canon EOS R5 16mm ISO400 f/6.3 1/5s

Canon EOS R5 16mm ISO200 f/5.0 1/400s

Canon EOS R5 16mm ISO1000 f/2.8 1/30s

Canon EOS R5 28mm ISO200 f/4.5 1/1600s

Canon EOS R8 28mm ISO1000 f/2.8 1/125s

Canon EOS R5 28mm ISO200 f/7.1 1/1000s

Canon EOS R5 16mm ISO400 f/6.3 1/4s

Canon EOS R5 16mm ISO200 f/2.8 1/800s

Canon EOS R5 28mm ISO640 f/2.8 1/30s

Canon EOS R8 19mm ISO800 f/2.8 1/125s

Canon EOS R5 28mm ISO400 f/2.8 1/30s

Canon EOS R5 17mm ISO3200 f/6.3 1/15s

Canon EOS R5 28mm ISO800 f/2.8 1/30s

Canon EOS R5 16mm ISO200 f/5.6 1/800s

Canon EOS R5 28mm ISO800 f/4.0 1/2500s

Canon EOS R5 28mm ISO640 f/2.8 1/40s

Canon EOS R8 28mm ISO1600 f/2.8 1/80s

Canon EOS R5 16mm ISO200 f/5.6 1/1000s

Canon EOS R5 25mm ISO400 f/6.3 1/4s

Canon EOS R5 16mm ISO200 f/5.6 1/320s

Canon EOS R5 16mm ISO3200 f/2.8 1/15s

Canon EOS R5 28mm ISO800 f/2.8 1/6400s

Canon EOS R5 28mm ISO3200 f/2.8 1/60s

Canon EOS R5 28mm ISO800 f/2.8 1/8000s

Canon EOS R5 28mm ISO200 f/5.0 1/320s

Canon EOS R8 28mm ISO500 f/2.8 1/160s

Canon EOS R5 28mm ISO3200 f/2.8 1/80s

Canon EOS R5 28mm ISO200 f/5.0 1/2000s

Canon EOS R5 16mm ISO200 f/5.0 1/500s

Canon EOS R5 16mm ISO2500 f/2.8 1/30s

Canon EOS R5 28mm ISO640 f/2.8 1/30s

Canon EOS R8 28mm ISO1000 f/2.8 1/125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