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Canon R62 vs Fujifilm XH2有點難選

之前用Canon 700D用了快十年在去年突然間死掉開不了機了,想說也剛好該替換了,原本想說該上全幅看了一陣子要上R62畢竟C家系統生態比較熟悉,轉換適應的學習成本比較低,加上還有一顆EF環的副廠鏡和副廠燈可以加減用(再買個EF-RF轉接環)

以前對富士的膠片色彩就還蠻喜歡的,加上今天看機子突然看到富士的又多看一下會選H2

但是現在有點兩難局面就是在差不多的價格上兩家的選擇差異非常大
Canon只夠買R62+24-105 f4-7.1 kit
富士就選擇很多了H2
1.tamron 17-70f2.8
2.sigma 18-50+一些一萬元上下大光圈的定焦

選R62的推力
學習成本低(幾乎無痛)、全幅、原生感光度高、對焦系統規格較高
阻力
現階段RF鏡頭群選擇少除非買EF、鏡頭價格普遍高於富士X環造成未來添購門檻高

H2推力
膠片發色、現有鏡頭價格便宜、畫素高、曝光補償範圍較大、初期購入價格略低於R62
阻力
學習成本高需重新適應學習新系統、原生感光度低、對焦系統較弱、不確定現有鏡頭畫質如何、一些鏡頭特殊規格選擇較少如EF環的sigma 60-600mm

以上是目前能想到比較明顯在意的差異,因為住鄉下沒相機店,很難直接去摸展示機實際體驗對焦系統的部分,只能先看官方給的規格下去比較,而且平常並沒有特別偏好拍什麼主題什麼都拍,有時候會遇到很極端的條件,例如 低光源環境又要快的快門感光度需求就要高、快速抓拍對焦系統要精準、移動中的交通工具上拍窗外防手震不能太差,加上作決定時間倉促因為4/18要出國旅遊
2024-04-05 1:32 發佈
Carzy Liao wrote:
R62


沒有副廠鏡頭很傷的,富士X-Trans陣列會比你想象中的APSC還要好一點,只要學會怎麽設定、使用,我覺得不會差全幅太多。多的錢拿來買一個大光圈(f1.4)定焦,就可以彌補低光的需求。
https://www.instagram.com/pennyfan_silluartstudios
我會換牌子玩玩看
尤其沒鏡頭包袱要轉換很容易
且兩台對700D來說都是大升級了都不後悔
趁還年輕對攝影還有愛時會更投入熟悉學習新品牌新機身新鏡頭群
同廠升上去的新鮮度很快就沒了
如果說,你擁有APSC的這些年,沒有想要升級全片幅的慾望。富士肯定可以滿足你。相反的如果有升級全片幅的想法而且很強烈,那就不要考慮富士了。
A7C2

包含全幅所有的畫質與性能優點
加上APSC的輕巧體積
經典的旁軸外型與黑銀雙色
相對低的價格
跟海一樣的原生鏡頭群
新一代的風格色調
YT上搜尋SONY創意外觀風格就找得到很多可玩性
新世代的操作邏輯介面也很簡單
幾乎把你提到的考量點全都權衡出了一個甜蜜點
XH2另外還多了機頂螢幕,操作上更直覺。

富士也陸續出了一些副廠鏡頭。不過原廠鏡的畫質及外觀質感水準都不錯。
富士沒必要買XH2,太重了
不買炮鏡也發揮不了
XT5和XS20,甚至XS10足夠了
不如多花費在鏡頭上

至於60-600這是指名Sony了。。。
看畫素/8K錄影和全幅低光畫質哪個對你比較有吸引力吧....上上星期在pc家看到XH2+XF16-80特價61000時也有心動一下想說要不要入來玩
...適應或"習慣"FF之後,最不能接受APS-C的點不是等效視角的焦段"不行",而是用起來感覺(立體感或散景)差異不小,不能說等效視角一樣了,以前習慣的拍法或焦段運用就都可以"一樣"沿用下去;不須並列比較,隨便按幾張就搖頭了;

雖這種現象是在用標變三元鏡時最明顯,不過這些東西焦段靈活使用方便,可以說是基本打底的良伴,白天一支打到底,可能到晚上才為了進光量迫不得已換上定焦,否則FF的F2.8已算是光圈,適度的虛化已經很足夠了;主要是這"等效"不來,即使隨便拍個簡單人像都頗有所感,非價格因素;

當然,這是個人拍攝的習慣與偏見;別的片幅系統也不是沒在用,只是貪圖的不會是貌似"標準"的三元鏡,會比較偏重裁切優勢.焦段涵蓋與體積縮減;FF有些鏡頭太難"兼顧",不大可能生得出來,不然體積重量&價錢皆難以消受;

所以,這並非刻意在PK什麼,拚什麼高下好壞,而是覺得"等效焦段"可能的一些盲點;我不覺得這是可以相互替代的東西;既然各有優劣,應該朝自己側重的題材重點方向去選,而非焦段&價錢列出來就像是那麼回事了;
我自己是用X-H2,雖然這台也是雙卡,但其中一張卡是要用CFexpress TypeB卡,這個成本也是要算進去
還有X-H2使用4020萬畫素的APSC,所已有些舊鏡頭有"餵不飽"的問題,這要注意
其他地方我使用的蠻愉快的(我是從X-PRO2升級到X-H2)
至於手感問題,雖然X-T5小巧,但我握小拇指是空的,我當時使用X-PRO2也是另外買原廠手把,才覺得握的穩
X-H2體積大小對我來說大小反而剛好

至於大家每次在說的富士發色
我只能說我從第一代X100就開使用的使用者
富士發色可不是隨便套個色彩就可以模擬出來的
富士也曾被訪問過,底片模擬還是會依照當下情況機身做微調,而不是單純套個色彩這麼簡單

加上https://fujixweekly.com/,可以玩的可多了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