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姆在上個月才帶來 Canon EOS R50 的評測,今天緊接著要跟大家分享 RF-Mount 的入門全幅接班人「EOS R8」,EOS R System 從 2018 創立至今已推出了六款全幅可換鏡相機,而 R8 正好是第七台也是上半年 Canon 寄予厚望的強打星!從單反到無反這段過渡期 Canon 轉型的可說相當成功,RF-Mount 鏡頭不斷推陳出新之外,從單反跳到無反的用戶也能透過轉接環續用 EF-Mount 鏡頭,且對焦體驗完全不打折扣,從這也能感受到 Canon 對老用戶確實是照顧有加。
▶延伸閱讀:Canon EOS R8 售價公布,單機身4萬4有找、Kit 單鏡組不到5萬!

Canon EOS R8 雖然屬於入門定位,但規格卻一點都不馬虎,其搭載 2420 萬畫素的全片幅 CMOS 感光元件,影像處理引擎用上了 DIGIC X,支援雙像素 CMOS 自動對焦 II,暗部對焦能力來到 -6.5EV,同時也支援主體辨識包括人、動物(包括馬)、鳥類、汽機車、飛機...等等,當然眼睛偵測也包括在內,加上電池與記憶卡後的重量為 461 公克。機械連拍雖然只有 6fps,但電子快門開下去就能釋放 40fps 的實力,而且是張張支援 AF/AE;錄影部分則支援到 4K 60p 無裁切錄影(6K 超取樣)/ FHD 180p 慢動作錄影,若是用幾年前的觀點來看,這規格絕對稱得上是中階機。
/// EOS R8 外觀暨特色介紹

雖然說原廠一直強調 R8 並非 RP 的後繼機,但你我都知道它的定位就是如此,只不過在 R8 開賣後 RP 還是會繼續在市場銷售,畢竟它的售價可以壓的比 R8 更低,如果不需要那麼強的規格,預算又有限的話的確沒有追新的必要,省下的錢錢或許還可以用來添購鏡頭。
其實過去 RP 扁平的軍艦部造型就算看久了還是覺得怪,而從 R5 / R6 開始 RF-Mount 相機的造型也開始像過去的 EOS 單反靠攏,因此 R8 的外型相較於 RP 來說是討喜的;R8 既然屬於入門機因此在機身材質與結構上自然無法與中高階機相提並論,不過 Canon 卻能在有限的資源裡讓 R8 維持應有的質感,絲毫沒有廉價感或塑膠感。

R8 的體積為 132.5 x 86.1 x 70.0(mm),幾乎與 RP 完全一樣,為什麼我說幾乎呢?因為 1.1mm 的高度差異絕對可以無視,因此它們也可以共用 EG-E1 這組延伸把手,建議男性消費者一定要加購這個配件;而性能大幅提升的 R8 重量居然比 RP 更輕,其淨重為 414 公克 / 含電池與記憶卡為 461 公克,RP 的重量則是 440 公克 / 485 公克,雙機存在約 24 公克的重量差異,機身亦支援防塵防滴。

R8 搭載 2,420 萬畫素的全片幅 CMOS 感光元件,推估跟 R6 Mark II 應該是師出同門再經過調校,EOS R8 內建雙像素 CMOS AF II,可以進行大範圍(100%水平x100%垂直)的目標追蹤,自動對焦框多達 1,053 個。
雖然 R8 畫素量比 RP 的 2,620 萬要低一些,但新製程的表現肯定比 RP 要出色;R8 搭配新一代 DIGIC X 影像處理引擎,最高感光度可來到 ISO 102400,暗部對焦能力來到 -6.5EV。R8 機身緊湊加上定位入門的緣故,因此也不像 R6 Mark II 能塞得下防手震機構,不過這也是非戰之罪,如果什麼都給你了誰還要買更高階的機種對吧?!
- 機頂一覽
- 拍照/錄影
- 主要控制區域
- 多功能熱靴
過去 RP 的左肩撥桿是電源開關,而 R8 將此改為「拍照/錄影」的切換撥桿,這也是 R6 Mark II 之外第三款支援快速切換動靜態的機型,也因為這個撥桿讓 R8 的動靜態曝光及設定可以完全切開設定,錄影時不需被拍照的參數綁定,這點我覺得很重要也更符合動靜態作業的及時切換需求。機頂設有新世代的智慧熱靴,除了可搭配無線麥克風這類的配件之外,亦保留了閃燈必備的觸發接點,不僅支援原廠閃燈也可以副廠燈具進行單點觸發。
電源開關移到右肩的同時也加入「Lock」功能在其中,如有 Lock 需求的話撥過去馬上就能鎖定,這比過去的 Lock 單鍵操作更有效率,被誤觸的機率也較小;曝光模式轉盤中的「混合自動模式」推薦給新手使用,因為拍照的同時相機會自動記錄每次拍攝相片前 2~4 秒的片段,並在之後將其合併為一支 Full HD 30p 的短片,不過這模式下的拍照方式僅限 AUTO,無法自訂任何拍攝參數。
- 自拍握持
- 機背一覽
- 轉盤特寫
- 按鍵區
EOS R8 機背的翻轉螢幕同為 3 吋 162 萬點,其觸控反應更是相當優秀,但資深玩家或許有察覺到 R8 跟 RP 同樣都沒有「對焦搖桿」這個設計,一來是機背空間有限、二來是硬體規格勢必得要跟 R6 Mark II 有個分水嶺才能顧全大局。因此 R8 以觀景窗取景時可以透過「觸控拖曳」來即時改變對焦位置,反應或許不及實體對焦搖桿,不過挺容易上手的~再加上 R8 的目標追蹤對焦又那麼準,其實手動改變對焦點的機會並不多。
▼搭配 RF15-30mm f/4.5-6.3 IS STM 的自拍範例。
- 15mm ISO800 f/5.6 1/40s
- 15mm ISO800 f/5.6 1/40s
- 左側傳輸埠(關)
- 左側傳輸埠(開)
- 機底一覽
- 電池/記憶卡
- R8 + EG-E1(正面)
- R8 + EG-E1(握持背面)
- R8 (握持背面)
- EG-E1 (台灣製造)
- 單手即可拆裝
- 底部保留腳架孔
/// 感光度測試|ISO 200~204800
R8 的影像核心推估跟 R6 Mark II 應該是大同小異,主要就差在個別調校而已,R8 的標準感光度範圍從 ISO 100~102400,可擴展至 ISO 50~204800,以下為了配合排版僅提供 ISO 200~204800 之間的表現。在 ISO 200~1600 這段期間的影像細節幾乎沒有衰減的問題,害我一度以為放錯照片,但複查 EXIF 又沒問題直到 ISO 3200 才逐漸看得到一些端倪,工作感光度大約在 ISO 3200~6400 之間,堪用值大概落在 ISO 12800,ISO 25600 開始細節就沒了。- 100
- 200
- 400
- 800
- 1.6k
- 3.2k
- 6.4k
- 12.8k
- 25.6k
- 51.2k
- 102.4k
- 204.8k
/// 動態範圍測試|-3EV~+3EV
R8 的曝光補償選項僅支援到正負 3 EV,我拍攝 C-RAW 後再以 Ligthroom CC 將亮度拉回。從結果得知在 -3EV 時將亮度拉回的影像表現與 ±0 時大同小異,不過 1:1 檢視時可以看到輕微的雜訊;+1 拉回時天空的雲朵還有部分細節,但 +2EV 以後的天空畫面明顯少了漸層階調,至於 +3EV 時直接可以略過。- 【LR拉回】-3
- -2
- -1
- 0
- +1
- +2
- +3
- 【原圖】-3
- -2
- -1
- 0
- +1
- +2
- +3
/// HDR 測試
HDR 提供「移動的主體」+「動態範圍」兩種作業模式,前者是以超高速電子連拍快速記錄當下的畫面再透過自身的效能去拉回,因此可以抑制絕大多數的移動目標,雖然並非萬靈丹但真的好很用,拍完無須等待立馬就能有得到 HDR 效果。「動態範圍」HDR 模式下會以連拍再自動合成,不過會強制 Crop(目測約 1.3x),且可以自訂等級的強弱,不適合用來拍照高速移動的目標,重點是拍完可以同時得到 HDR 前/後的照片,整體效果還可以不差但僅支援 JPG 格式作業。。
- HDR 開 - A
- HDR 開 - B
- HDR 開 - C
- HDR 關 - A
- HDR 關 - B
- HDR 關 - C
/// 重機追焦連拍|AI SERVO + 40fps 電子連拍

R8 的連拍設定相當有趣,電子前簾最高就只有每秒 6 張,但全電子快門就能來到每秒 40 張,近 7 倍的速度差異有時還真不知道怎麼選,另外從規格表得知 R8 的連拍張數最高為 120 張,我搭配 UHS-II 高速卡後螢幕顯示為 87 張,實際以 40fps(僅 JPG)的連拍速度去測試拍了 199 張才被系統強制卡斷,粗估在 100 張時開始有頓一下但又繼續打到 199 張,這也是入門機的宿命,基本上能有這樣表現已相當不錯了,如果是以 6fps 連拍的話就不太需要考慮卡彈的問題,因為發生幾乎不會發生這事兒。
R8 受惠於 R3 下放的目標追蹤功能,車輛優先支援「汽車、機車、火車、飛機」這幾個項目,其中機車的難度我覺得最高,因此趁著機車版同事試車期間來挑戰 R8 的追焦能力,當我們預設目標為「車輛」時 R8 就會以畫面中的車輛優先做偵測,如果找不太就會改找人物或動物。以上追焦總匯中可以發現我完全不需要考慮對焦點的位置,因為當車輛出現在畫面時就會優先去鎖定它,加上給力的 AI SERVO 追焦能力,只要快門速度夠快幾乎沒有抓不到的畫面。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滑板 - 追焦連拍|AI SERVO + 6fps 電子前簾

這回同樣請小女支援運動的部分,搭配的鏡頭同樣是 RF100-400mm F5.6-8 IS USM,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拍攝期間我其實不斷的在手動變焦,而且這時的光線是偏逆光,所以對「目標辨識」這件事來說是更具挑戰性的,以上是連拍 100 張再合併成 GIF 的成果。
拍攝期間小女有移動到背景相對複雜的區域時,可以發現對焦泡泡這時就出現了,所以在 0:10 時目標有跑掉,但移動到比較乾淨的背景時又能順利追蹤到人物及人臉。
/// 步行 - 追焦連拍|AI SERVO + 6fps 電子前簾

這裡吉姆請 JOY 在有限的空間來測試 6fps 的連拍表現,搭配的鏡頭是 RF50mm F1.8 STM,但這天戶外暴雨加上室內人造光線有限,感光度都開到 ISO 3200 但快門也僅能提升到 1/800s,要凝結瞬間的動作可能還不太夠,所以這裡就不提供原圖了。
這是我用 R8 以 6fps 連拍(電子前簾)來進行人物的追焦過程,Canon 的「人臉/人眼」偵測追焦一直有著高水平的表現,當然就連後腦杓也難不倒它,拍攝時的設定為「全區域自動對焦 + AI SERVO + 6fps + 人物偵測」,拍攝參數維持在 f/1.8、1/800s。
/// 入門機也有 4K 60p 與 FHD 180p 的影片實力
▲以上是手機版同事 Martin 與影音組同事 Monica 一起完成的影片,9 成以上的影片素材都是 「EOS R8 + RF50mm F1.8 STM」所拍攝,可以看到 R8 在微光下的對焦能力與畫質。
R8 可錄製 4K 60p(6K 超取樣)與 FHD 180fps 的高格率影片,以 4K 60p 錄製時也不用擔心裁切的問題,同時額外提供 1.6x 裁切的錄影選項,同時加入影片工作者敲碗已久的「偽色顯示」、「斑馬紋顯示」與「呼吸效應補償功能」,不過呼吸效應補償支援與否還是得看鏡頭支不支援,若不支援的話可能得更新鏡頭韌體。
首次加入「預錄功能」,也就是說可記錄下「錄影鍵」按下前的前 3 秒或 5 秒,減少錯過精彩畫面的瞬間,畢竟抓拍不是這麼容易,例如鳥兒起飛又或是射門破網的瞬間;不過「預錄功能」也會帶來一些限制,最有感的我想就是「機身防手震」不能用...錄影途中畫面的外框也會呈現紅色作為錄影中的提示。
原以為 R50 新增的「產品示範近攝短片」也會同步出現在 R8 身上,可惜老佳又給我留一手,如果有的話那 R8 絕對更適合推薦給 Vlogger 使用,這在介紹小商品時真的太方便了,不知道在未來有沒有機會透過韌體更新呢?!以下提供更多的 4K 60p 實拍範例。
/// 重機錄影追焦|4K 60p
錄影模式也支援目標追蹤功能,選定車輛後就會自動辨識並牢牢將對焦框鎖定在車身上。▲ Canon EOS R8|3840 x 2160 60p 重機追焦 | ▲ 螢幕側錄 |
/// 滑板 - 錄影追焦|4K 60p
就算人物在畫面的佔比已經小於全身,但 R8 卻還是可以順利偵測並辨識到人臉甚至是人眼,整體追焦過程相當流暢。▲ Canon EOS R8|3840 x 2160 60p 人追焦 | ▲ 螢幕側錄 |
/// 慢動作影片|1920 x 1080 180p
R8 最高可錄製 FHD 180p 的慢動作,然後再以每秒 30 格的速度來播放,就等同 6x 慢動作,但大家最想要的可能還是 4K 120p 吧?!不過短期內不可能出現在入門機身上,散熱是最直接的問題,還有定價就不會那麼友善了,這些規格就是用錢堆出來的。/// 機身防手震測試|關 vs. 標準 vs. 增強
以下三部影片都是以 4K 60p 進行錄製,R8 並未內建機身防手震,僅能透過電子防手震與 RF15-30mm f/4.5-6.3 IS STM 的鏡頭防手震來修正影片的穩定度;隨著防手震的開啟勢必會帶來裁切量,當防手震開到最強的時候原有的等效 15mm 目測已裁切到只剩 25mm,已不適合作為自拍用途。▲ 防手震(關) | ▲ 防手震(開啟) | ▲ 防手震(增強) |
/// Canon EOS R8 使用心得與結語

當 Canon EOS R8 與 R50 同步發表時,我心想分別就兩款 APS-C 與全幅的入門機,應該還好吧?!但上個月試過 R50 後似乎已能明顯的感受到 Canon 就是要吃下入門市場的決心,因為 R50 的規格真的很亮眼,不過就是可惜在 APS-C(RF-S)專用鏡頭太少,在補齊之前也只能從 RF 鏡頭裡做選擇。
而當我體驗了近一個月的 Canon EOS R8 之後,我的第一個想法是「這不就是我們理想中的全幅機」嗎? 為什麼我要說理想中的?因為它的體積跟重量實在是恰到好處,加上電池與記憶卡後總重不過 461 公克,搭配 EG-E1 握把後更是加分~握感翻倍但體積跟重量幾乎沒啥影響,有入手 R8 的話建議一定要加購!也因為輕巧的緣故才會提昇你帶出門的意願,這也是我為什麼說它是理想的全幅機!
有效畫素 2420 萬明顯就不是向高畫素靠攏的機型,這時你也不是非得考慮 L 鏡,Canon 近年的鏡頭方針就是 L 鏡頭維持「高大上」,不過平價鏡(銀圈)依舊能讓消費者擁有不錯的畫質,亦不會有過去單反時代的塑料感。24MP 更能讓入門機在低光畫質與連拍性能上爭取到更好的表現,建議現在回頭看看 R8 在 ISO 6400 以前的雜訊表現;再來 40fps 連拍(無裁切又支援 AF/AE),放眼整個全幅無反市場,同價位、同定位的你絕對找不到第二台!

從 R3 / R6 Mark II 下放的主體偵測功能也讓我印象深刻,EOS iTR AF X 支援人物、動物、鳥類、汽機車、飛機...等等,另外也有 AUTO 的選項讓 AI 自動去判別;多數時間我都是「全區域自動對焦 + AI SERVO」來作業,少了實體對焦搖桿對拍攝的影響其實並沒有那麼大,但如果是以前那個斤斤計較的單點對焦時代可就不同了。R8 畢竟是入門機,偵測、辨識目標都不是問題,最常遇到的情況就是偵測到之後「咬」得緊不緊,會不會容易受到背景或其它目標的干擾,我想答案是肯定的!不然 R3 / R5 / R6 Mark II 要賣給誰~對吧!?
4K 錄影直接給 4K 60p 而且還是「6K超取樣/無裁切」的影片規格,這大方的程度跟過去的 Canon 相比實在太過反常

寫到最後我想如果我手上沒有其它 Canon 無反相機的話,R8 絕對是我心目中的首選!論畫質與性能絕對足以應付我日常的產品拍攝與採訪活動,合宜的體積跟重量又能輕易的放入我的隨身包之中;如果不是吃飯的工具~也無須盲目追求專業機或旗艦機,願意帶出門的相機才是好相機啊!

值得讚賞的部份:
◎ 機身緊湊輕巧,加上電池與記憶卡僅 461 公克
◎ 支援 4K 60p 錄影(6K 超取樣 / 無裁切)
◎ Canon Log 3 和 HDR PQ 模式下支援 4:2:2 10-bit 錄製
◎ 高 ISO 表現不錯,工作值落在 ISO 3200~6400 之間
◎ 具備「主體偵測(人物、動物、車輛、飛機)」的對焦能力,拍照及錄影皆支援
◎ 暗部對焦能力來到 -6.5 EV
◎ 具備 40fps 電子連拍 + 6fps 機械連拍
◎ 能以單次快門快速完成 HDR 拍照,立馬就能出圖不用等
◎ 內建麥克風插孔、耳機監聽孔
可以改進的部份:
◎ 4K 錄影與 40fps 連拍時較有機會出現果凍效應
◎ 未提供機身防手震,電子防手震裁切量大
◎ 以 40fps 進行電子連拍時,約 5 秒後會強制停止,機內 BUFFER 容量偏低,
|

Canon EOS R8 35mm ISO1250 f/1.8 1/30s

Canon EOS R8 15mm ISO100 f/6.3 1/320s

Canon EOS R8 35mm ISO500 f/1.8 1/30s

Canon EOS R8 35mm ISO100 f/8.0 1/200s

Canon EOS R8 50mm ISO100 f/2.0 1/80s

Canon EOS R8 50mm ISO500 f/1.8 1/80s

Canon EOS R8 15mm ISO400 f/5.6 1/80s

Canon EOS R8 35mm ISO1600 f/1.8 1/30s

Canon EOS R8 35mm ISO100 f/1.8 1/3200s

Canon EOS R8 35mm ISO1600 f/1.8 1/60s

Canon EOS R8 35mm ISO2000 f/1.8 1/40s

Canon EOS R8 50mm ISO800 f/1.8 1/160s

Canon EOS R8 50mm ISO100 f/1.8 1/800s

Canon EOS R8 35mm ISO1600 f/1.8 1/40s

Canon EOS R8 50mm ISO100 f/5.0 1/250s

Canon EOS R8 35mm ISO320 f/1.8 1/40s

Canon EOS R8 100mm ISO50 f/32.0 4/10s

Canon EOS R8 50mm ISO400 f/1.8 1/320s

Canon EOS R8 15mm ISO100 f/4.5 1/160s

Canon EOS R8 35mm ISO1600 f/1.8 1/30s

Canon EOS R8 400mm ISO1000 f/9.0 1/1250s

Canon EOS R8 50mm ISO100 f/1.8 1/100s

Canon EOS R8 30mm ISO100 f/10.0 1/320s

Canon EOS R8 35mm ISO1250 f/1.8 1/40s

Canon EOS R8 50mm ISO1000 f/1.8 1/80s

Canon EOS R8 35mm ISO400 f/1.8 1/80s

Canon EOS R8 50mm ISO100 f/1.8 1/640s

Canon EOS R8 35mm ISO1600 f/1.8 1/40s

Canon EOS R8 400mm ISO100 f/8.0 1/320s

Canon EOS R8 50mm ISO3200 f/1.8 1/1000s

Canon EOS R8 108mm ISO100 f/8.0 1/125s

Canon EOS R8 35mm ISO1600 f/1.8 1/40s

Canon EOS R8 15mm ISO3200 f/4.5 1/5s

Canon EOS R8 50mm ISO800 f/1.8 1/640s

Canon EOS R8 200mm ISO100 f/8.0 1/320s

Canon EOS R8 35mm ISO1250 f/1.8 1/40s

Canon EOS R8 50mm ISO160 f/1.8 1/640s

Canon EOS R8 400mm ISO100 f/9.0 1/200s

Canon EOS R8 35mm ISO320 f/1.8 1/40s

Canon EOS R8 15mm ISO160 f/7.1 1/80s

Canon EOS R8 50mm ISO800 f/1.8 1/640s

Canon EOS R8 15mm ISO100 f/7.1 1/80s

Canon EOS R8 35mm ISO1600 f/1.8 1/40s

Canon EOS R8 50mm ISO160 f/1.8 1/60s

Canon EOS R8 50mm ISO125 f/1.8 1/60s

Canon EOS R8 15mm ISO100 f/6.3 1/250s

Canon EOS R8 35mm ISO250 f/1.8 1/30s

Canon EOS R8 400mm ISO100 f/8.0 1/160s

Canon EOS R8 35mm ISO400 f/1.8 1/80s

Canon EOS R8 30mm ISO1000 f/6.3 1/80s

Canon EOS R8 35mm ISO2000 f/1.8 1/30s

Canon EOS R8 15mm ISO6400 f/4.5 1/13s

Canon EOS R8 35mm ISO1600 f/1.8 1/40s

Canon EOS R8 15mm ISO100 f/4.5 1/160s

Canon EOS R8 50mm ISO800 f/1.8 1/640s
/// 小惡魔回文抽獎活動
- 活動辦法:回覆文章留下你對「Canon EOS R8」的觀點或評價,就符合抽獎資格喔!若複製他人的回覆內容或無意義回文,將不具抽獎資格,請務必發表自己的看法
- 活動獎項:Canon 文青托特包 x 2(共 2 個名額)
- 活動時間:即刻起至 2023 / 04 / 28 中午 12:00
◆獲獎名單暨抽獎影片公佈:
◆獲獎名單(站內ID):
得獎順序 | 會員名稱 |
Canon 文青托特包 | abs20180723 |
Canon 文青托特包 | 麥克雞塊 |
◆抽獎實況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