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anon 自去年宣布 RF-Mount 將推出 APS-C 機種後便一口氣發表 R7 與 R10,雙機均具備強悍的對焦與連拍能力,且 R7 優秀的打鳥實力在玩家的口耳相傳下,常常一上架就銷售一空,因此成為長期缺貨的熱銷機種。RF-Mount 跨足 APS-C 當然也是為了當初收復 EOS M 的失土,畢竟無反可換鏡相機已成主流,將開發資源集中在 RF-Mount 才是長久之計。

Canon 在上個月帶來 RF-Mount 的第三款 APS-C 相機「EOS R50」,從外型及定位來看直覺就讓我聯想到兩年前的「M50 Mark II」,全新 R50 搭載 2420 萬畫素的 APS-C 感光元件,影像處理引擎用上了 DIGIC X,支援雙像素 CMOS 自動對焦,暗部對焦能力來到 -4EV,同時也支援主體辨識包括人、動物、鳥類、汽機車,當然眼睛偵測也包括在內,加上電池與記憶卡後的重量為 375 公克,沒想到居然比 M50 Mark II 的 387 公克還要輕,這次也提供了黑/白兩種顏色供消費者選擇。
▶ EOS R50 單機身 (黑/白) |
NT$19,900 |
▶ 單鏡組 (RF-S 18-45mm IS STM) (黑/白) |
NT$22,900 |
▶ 雙鏡組 (RF-S 18-45mm IS STM+55-210mm IS STM) (黑) |
NT$29,900 |
/// R50 外觀與特色介紹

R50 搭載一片 APS-C 尺寸的 CMOS 感光元件,從規格來看應該跟 R10 同一片,有效畫素來到 2420 萬,加上 DIGIC X 影像處理引擎的輔助,內建「雙像素 CMOS AF II」對焦系統,可偵測人物、動物與車輛,更可以針對上述目標自動偵測,在全畫面偵測時可細分成 651 區,單點移動時的 AF 點數量則多達 4503 點,暗部對焦能力也來到 -4EV 的水準。
R50 內建實體快門簾與全電子快門,這類入門機型的機械快門速度最高通常只有 1/4000s,如果開啟電子快門的話便可提升到 1/8000s;其標準感光度的範圍從 ISO 100~32000,擴展的話可來到 ISO 51200。
- 雙色
- 機頂一覽
- 轉盤/快門
- 內閃
機頂設有雙聲道麥克風、內閃、曝光模式轉盤/電源開關、快門鍵、錄影鍵、轉盤與 ISO 獨立鍵,可惜的是曝光轉盤上沒有使用者常設選項(C1/C2/C3),以我的拍攝習慣會把人物或動物情境獨立設一組,但在 R50 身上就無法辦到。

這次體驗 R50 最讓我感到傻眼的莫過於機頂的熱靴結構,正如上圖所示原廠取消了 R50 的單點觸發功能,僅提供跟多功能熱靴座同樣的電子傳輸埠,如果要使用外接閃光燈的話就只能選擇指定的原廠閃燈;唯一解決方案就是加裝「多功能熱靴轉接器 AD-E1」,如此一來就能搭配 Profoto 之類的副廠觸發器或閃燈作業了。
- 觸控螢幕
- 翻轉自拍
- 機背一覽
- 電子觀景窗
- 18mm ISO800 f/4.5 1/320s
- 18mm ISO1250 f/4.5 1/320s
- 18mm ISO1250 f/4.5 1/320s
- 18mm ISO800 f/4.5 1/320s
- 18mm ISO1000 f/4.5 1/320s
- 18mm ISO1250 f/4.5 1/320s
- 左側
- 麥克風孔
- 右側
- Type-C / HDMI
再來看到機身右側的部分,維持 Type-C 插槽,除了資料傳輸之外也支援機身充電,不過 R50 與其它 Canon 相機一樣,僅提供 PD 快充;另外可以看到 Micro HDMI 的輸出埠,這種線材的接頭都比較脆弱,加上 R50 並無提供接頭專用的固定座,建議操作時得溫柔一些。
- 機底一覽
- 鋰電池
/// 汽車追焦|全區域 + AI SERVO + 12fps + 車輛偵測

R50 雖然是 RF-Mount 的最入門代表,不過它的連拍與追焦性能可完全不遜於中階機型,主體對焦所支援的「人物、動物、車」這幾種的辨識流暢度更是同級少有,搭配的鏡頭是 APS-C 專用的旅遊鏡 RF-S 18-150mm f/3.5-6.3 IS STM,而追焦時我還持續的進行變焦,這「行為」可是相當考驗相機本身的追焦能力,以上是連拍 63 張的追焦成果,可說是張張準焦幾乎沒有 Miss 的情況出現。
電子前簾快門連拍與電子連拍分別有每秒 12 張與每秒 15 張的水準,而當年的 M50 Mark II 最高只有 7.4fps,R50 雖然具備不俗的追焦實力,不過連續可拍攝的張數最多僅 42 張(JPG),也就是說連拍 4 秒就會開始卡彈,就算搭配高速卡也是無解,單純是機內 Buffer 不足的緣故,這也是入門機與中高階機最大的差異,許多專業或準專業機型若以 JPG 進行高速連拍,只要記憶卡速度夠快連拍張數基本上都是無上限的。(以下提供 30 張連拍原圖給各位參考)
/// 人物追焦|全區域 + AI SERVO + 15fps + 人物偵測

這是我用 R50 以 15fps 連拍(電子快門)來進行人物的追焦過程,Canon 的「人臉/人眼」偵測追焦一直有著高水平的表現,當然就連後腦杓也難不倒它,拍攝時的設定為「全區域自動對焦 + AI SERVO + 15fps + 人物偵測」,拍攝參數維持在 f/1.8、1/1600s;雖然標榜可連拍 42 張 JPG 不卡彈,但實際上我連拍 20 多張就會有卡彈的情況,這時還可以繼續拍但就是每 3-5 張就會頓一下,直到完全不能拍為止。
以下附上 30 張的連拍原圖,搭配的鏡頭為大光圈 RF 50mm f/1.8 STM,建議各位可以檢視大圖來看看 R50 這款入門機的追焦表現究竟有多狂,命中率幾乎是百發百中~搭配的還是平價大光圈鏡頭!
/// HDR 測試|風景 / 人像
HDR 模式下會以連拍再自動合成,且會強制 Crop(目測約 1.3x),處理的速度雖然不到無感但還算快,以下是「標準」的表現方式,但似乎不太適合用來表現人物,拍風景、建築的話倒是沒啥大礙,效果還可以不過僅支援 JPG 格式作業。/// 感光度測試|ISO 100~51200
R50 的標準感光度範圍從 ISO 100~32000,擴展後可來到 Hi(ISO 51200)測試當下搭配的鏡頭是 RF50mm f/1.8 STM,光圈固定在 f/8 進行拍攝;工作值大概落在ISO 1600~3200 之間,堪用值大概在 ISO 6400 左右,ISO 25600 開始就不建議使用,因為細節所剩無幾。/// 正負 3 EV 動態範圍比較
R50 的曝光補償選項僅支援到正負 3 EV,我拍攝 C-RAW 後再以 Ligthroom CC 將亮度拉回。從結果得知在 -3EV 時將亮度拉回的影像表現與 ±0 時大同小異,不過 1:1 檢視時可以看到輕微的雜訊;+1 拉回時天空的雲朵還有部分細節,但 +2EV 以後的天空畫面明顯少了漸層階調,至於 +3EV 時直接可以略過。/// 4K 30p 錄影(無裁切)/ FHD 120p 高格錄影
▲新世代的 EOS R 相機在 4K 錄影方面都不再有 Crop 的情況,本篇的 R50 與去年推出的 R7、R10 也是如此,等效焦距多少拍出來就是多少;R50 具備 4K 30p(無裁切 6K 超取樣)與 FHD 120p 的錄影能力,錄影途中支援目標偵測與追蹤,對焦的流暢度也相當不錯,內建立體聲麥克風另外有 3.5mm 麥克風的插孔可外接指向型麥克風。
久聞苗栗尚順的室內設施豐富又有趣,想說可以溜二寶又可以順便拍些素材,不過到現場才知道有許多設施無法拍攝只能體驗,攀岩區也無法用第一人稱視角錄製,畢竟攀岩時雙手雙腳都必須派上用場,所以多數時間我只能擔任第三人稱視角來記錄;而 R50 作為可換鏡相機,其輕巧的體積在作業時相對輕鬆,作為日常或生活記錄相當合適,可惜目前還沒有合適的超廣角鏡頭可搭配,期待 EOS M 的 EF-M 11-22mm f/4-5.6 IS STM 能早日在 RF-S 鏡頭上復刻。(特別感謝:Monica 剪輯後製)
R50 新增的「產品示範近攝短片」模式是 Canon 首見的新功能,這效果跟 Sony ZV 系列的產品展示設定可說是一模模一樣樣,就是會針對最近距離的目標「優先對焦」,不會因為畫面中有人臉就被干擾,所以當 Mina 手中的相機往前推時 R50 會優先鎖定它,適合做為產品介紹用途。「產品示範近攝短片」模式同時也支援直播串流時使用,如要提供直播帶貨或產品的直接教學時,肯定比用手機或其它相機要來的要效率。
▲橫幅介紹 |
▲直幅介紹 |
▲4K 30P |
▲FHD 60p |
▲防手震:關 |
▲防手震:開 |
▲防手震:增強 |
▲這是搭配 RF 50mm f/1.8 STM 所拍攝的 4K 30p 影片。
/// Canon EOS R50 使用心得與結語

最初拿到 R50 時被它的外型給電到,不論黑機或白機那個配色跟造型就是那麼的討喜,雖然機身精巧又緊湊,不過配上 RF-Mount 的大接環就是如此的契合,圓潤流線的輪廓帶給消費者溫潤的感受更顯得平易近人,加上電池與記憶卡的重量僅 376 公克,若你是初學者除了 Kit 鏡之外我會建議搭配 RF16mm f/2.8 STM + RF50mm f/1.8 STM 這兩顆定焦鏡頭,乘上 1.6x 換算等效焦距後小廣角跟中距離都有,還有大光圈可以虛化背景,可惜的是 APS-C 專用的 RF-S 鏡頭選擇還太少,不然在 APS-C 條件下同焦段跟光圈組合的鏡頭一定更清、更小、更平價。

對一般玩家來說 2420 萬畫素絕對是夠用,別看 R50 的定位入門但它的感光度表現其實很不錯 ISO 1600~3200 還是相當可靠,主體對焦支援「人物、動物、車」這幾種常見目標,重點是準確度相當高,並沒有因為它的平價而被閹割,拍人物時只需要專心構圖就好,不論正面、側面還是後腦杓, R50 都能牢牢鎖定目標,當然也包括人眼。
機械連拍與電子連拍分別有每秒 12 張與每秒 15 張的高水準,試想 12fps 在當年 DSLR 時代可是機皇的規格啊!入門機有這樣的規格可說是消費者的福音,特別是想從手機攝影跳到相機攝影的朋友一定很有感,不到兩萬就能把它帶回家真的夠佛。

過去像是 R50 這類的入門機都會閹割 4K 規格,例如明顯的裁切量...但 R50 不僅沒有裁切的問題,而且還是 6K 超取樣的 4K 30p 畫質,可惜的是果凍效應的表現不優,不過價格決定一切,想擁有更好的規格自然得掏出更多鈔票!不過最迫切需要的還是先多補上更多 RF-S 鏡頭吧?!過去 EOS M 時代擁有高人氣的 EF-M 32mm f/1.4 STM、EF-M 11-22mm f/4-5.6 IS STM 與 EF-M 22mm f/2.0 STM 都值得在 RF-S 上重生,
「產品示範近攝短片」的加入讓 R50 也能搖身一變成為 Vlog 神器,若有拍產品介紹需求的話一定要試試,這功能真的很實用~試過就回不去了!而市面上同時具備這功能的對手就是 Sony ZV-E10,兩機的售價接近且畫素也相同,不過 ZV-E10 的多數功能都比較傾向錄影,而且少了電子觀景窗,如果你拍照用途也不少的話我還是比較推薦 R50,強光下有沒有 EVF 真的差很多,反正雙機都支援 3.5mm 外接收音設備,雖然 ZV-E10 機頂麥克風的規格較高,但難成為壓倒駱駝最後一根稻草。最後來看看吉姆整理的優缺點,與大量的實拍樣本吧!
值得讚賞的部份:
◎ 機身緊湊輕巧,加上電池與記憶卡僅 376 公克,單電平均續航力也有 370 張左右
◎ 提供 3 吋 162 萬點的翻轉觸控螢幕,操作靈敏、解析度也不錯
◎ 高 ISO 表現不錯,工作值落在 ISO 1600~3200 之間
◎ 具備「主體偵測(人物、動物、車輛)」的對焦能力,拍照及錄影皆支援
◎ 具備 15fps 電子連拍 + 12fps 機械連拍
◎ 內建麥克風插孔、耳機監聽孔
◎ 加入「產品示範近攝短片」,拍攝產品介紹時不會受到人臉干擾
可以改進的部份:
◎ 4K 錄影時的果凍效應明顯
◎ 電子防手震裁切量大
◎ 連拍時的 BUFFER 容量偏低容易卡彈
◎ 改用多功能熱靴座,需轉接 AD-E1 才支援舊款閃燈或單點閃燈與觸發器
|

Canon EOS R50 50mm ISO100 f/1.8 1/800s

Canon EOS R50 16mm ISO100 f/2.8 1/800s

Canon EOS R50 50mm ISO100 f/1.8 1/200s

Canon EOS R50 50mm ISO100 f/1.8 1/1000s

Canon EOS R50 24mm ISO125 f/1.8 1/60s

Canon EOS R50 50mm ISO100 f/1.8 1/1250s

Canon EOS R50 50mm ISO100 f/1.8 1/4000s

Canon EOS R50 50mm ISO100 f/1.8 1/1000s

Canon EOS R50 50mm ISO100 f/2.8 1/200s

Canon EOS R50 16mm ISO1600 f/2.8 1/80s

Canon EOS R50 24mm ISO125 f/1.8 1/60s

Canon EOS R50 50mm ISO100 f/1.8 1/1250s

Canon EOS R50 111mm ISO800 f/6.3 1/250s

Canon EOS R50 50mm ISO100 f/1.8 1/1250s

Canon EOS R50 50mm ISO800 f/1.8 1/80s

Canon EOS R50 50mm ISO100 f/1.8 1/1250s

Canon EOS R50 150mm ISO100 f/6.3 1/250s

Canon EOS R50 16mm ISO2500 f/2.8 1/60s

Canon EOS R50 50mm ISO100 f/1.8 1/100s

Canon EOS R50 16mm ISO100 f/2.8 1/60s

Canon EOS R50 50mm ISO100 f/1.8 1/1600s

Canon EOS R50 16mm ISO100 f/4.5 1/2000s

Canon EOS R50 50mm ISO100 f/1.8 1/1600s

Canon EOS R50 18mm ISO100 f/6.3 1/125s

Canon EOS R50 50mm ISO100 f/1.8 1/250s

Canon EOS R50 50mm ISO100 f/1.8 1/1600s

Canon EOS R50 18mm ISO100 f/6.3 1/125s

Canon EOS R50 50mm ISO100 f/1.8 1/1600s

Canon EOS R50 16mm ISO800 f/2.8 1/80s

Canon EOS R50 50mm ISO100 f/1.8 1/160s

Canon EOS R50 50mm ISO100 f/1.8 1/3200s

Canon EOS R50 50mm ISO100 f/1.8 1/1000s

Canon EOS R50 16mm ISO1000 f/2.8 1/80s

Canon EOS R50 16mm ISO1600 f/2.8 1/80s

Canon EOS R50 50mm ISO100 f/2.2 1/3200s

Canon EOS R50 50mm ISO100 f/1.8 1/1600s

Canon EOS R50 89mm ISO100 f/6.3 1/250s

Canon EOS R50 50mm ISO100 f/1.8 1/250s

Canon EOS R50 50mm ISO160 f/1.8 1/100s

Canon EOS R50 50mm ISO100 f/1.8 1/1000s

Canon EOS R50 50mm ISO100 f/1.8 1/125s

Canon EOS R50 50mm ISO100 f/1.8 1/1000s

Canon EOS R50 50mm ISO100 f/1.8 1/3200s

Canon EOS R50 50mm ISO100 f/1.8 1/2000s

Canon EOS R50 16mm ISO3200 f/2.8 1/60s

Canon EOS R50 50mm ISO100 f/1.8 1/200s

Canon EOS R50 18mm ISO100 f/6.3 1/125s

Canon EOS R50 50mm ISO100 f/1.8 1/2000s

Canon EOS R50 57mm ISO100 f/6.3 1/1000s

Canon EOS R50 50mm ISO100 f/1.8 1/250s

Canon EOS R50 150mm ISO100 f/6.3 1/500s

Canon EOS R50 50mm ISO100 f/1.8 1/800s

Canon EOS R50 50mm ISO100 f/1.8 1/2500s

Canon EOS R50 50mm ISO100 f/1.8 1/1600s

Canon EOS R50 16mm ISO100 f/2.8 1/800s

Canon EOS R50 50mm ISO100 f/1.8 1/640s

Canon EOS R50 70mm ISO100 f/6.3 1/400s

Canon EOS R50 16mm ISO100 f/2.8 1/80s

Canon EOS R50 40mm ISO100 f/5.0 1/200s

Canon EOS R50 50mm ISO100 f/1.8 1/200s

Canon EOS R50 31mm ISO500 f/6.3 1/80s

Canon EOS R50 50mm ISO100 f/1.8 1/1250s
/// 小惡魔回文抽獎活動
Canon EOS R50 評測報告|入門卻不簡單 ‧ 攝錄雙全 Vlog 平價神機!
活動辦法:回覆文章留下你對「Canon EOS R50」的觀點或評價,就符合抽獎資格喔!若複製他人的回覆內容或無意義回文,將不具抽獎資格,請務必發表自己的看法。
活動獎項:Canon 文青托特包 x 3(共 3 個名額)
活動時間:即刻起至 2023 / 03 / 31 中午 12:00
|福利社






























◆獲獎名單暨抽獎影片公佈:
◆獲獎名單(站內ID):
得獎順序 | 會員名稱 |
Canon 文青托特包 | CPU599 |
Canon 文青托特包 | chihoumar |
Canon 文青托特包 | xjc815.tw |
◆抽獎實況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