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乎可以說所有相機我們或多或少都接觸過,每家廠商的按鍵排列或多或少都會有所不同,但所有常規的相機通常有一個特點是絕對不會變,就是快門鍵一定會安排在握持處的上方前端,也就是很自然的會座落在食指置放的位置。每一家廠商都會有實體快門鍵在這裡,不論你是小相機、單鏡反光鏡相機,還是近年的無反都是。但Canon在近期發表了一個很特別的專利,從專利圖上來看他們就是把快門鍵拿掉,改成觸控操作,但是否真的是如此呢?
小編本來也很驚訝,但在寫出報導之前,我寧願多花時間看一下專利的內文(全日文),如下圖:

「タッチ操作制御部」中的「タッチ」是片假名,意思就是Touch的意思。很明顯的就是他們打算使用觸控按鍵,並且似乎是要放在快門鍵的位置上。

專利原文內的這張圖是一個對焦確認的流程。簡單來說,這整套系統的運作目的,是讓你能夠以手指的壓力來決定對焦點的大小與顏色,並且移動對焦點。
檢測系統先檢查你是否有按下觸控板,接著觸控板會偵測你手指下壓的壓力值Fs;Fm是你的手指在觸控板上的移動距離。而接下來會有四種不同的狀況:
- 0<Fs<1 (壓力小):淺藍色,對焦框大
- F1≦Fs<F2(壓力中):藍色,對焦框中
- F2≦Fs<F3(壓力大):紫色,對焦框小
- Fm=0 (沒移動):紅色

上面這張圖由上而下的三排,分別對應到我前面說的三種下壓力。你可以注意到對焦點大小會因為手指下壓力而改變。
L2是畫面的對角線距離,L1是觸控板的對焦線距離,Fm是你手指在觸控板中的移動距離。畫面中的對焦點移動距離D就是透過這三個參數去算出來。不同壓力還有不同的常數,例如中等壓力要多乘1/5,大壓力要乘1/10,這可能也反映出各個對焦點的尺寸大小。

整份文件的重點其實都放在上圖61的位置,也就是快門鍵的區域。
小編的看法是這樣:
快門鍵雖然在手機攝影中完全不是一個必須的存在,不過對於相機來說卻是不可或缺,特別是對單眼相機或無反相機等較高階的客群來說是非常重要的,Canon應該不至於跟他們的廣大忠實用戶對著幹,試圖將重要的實體快門鍵取消。
我的看法是,Canon的專利把壓力觸控板放在這裡,並不是要用它作為快門的功能,原因是這篇專利裡根本鮮少提到「シャッター(快門)」這件事,就算有提到都是用快門的功能來輔助說明這整個系統的關係,而且那些圖裡面根本沒有提到快門的功能,反倒全部都在講對焦點尺寸、移動距離、對焦點顏色等等。
所以我認為,外媒介紹把快門鍵取消這件事是個幌子,Canon想要做的是用壓力觸控代替對焦點尺寸的選擇,讓攝影師可以更直覺快速的方式去選擇對焦點並且移動。因此我認為這個功能在未來如果有機會出現,應該是會在機背,或者是快門鍵的附近等讓手指易於控制施力的地方。
不過小編並非日文專業,只能透過Google查詢試圖去猜測專利的內容。如果各位看到我描述有錯誤的地方也真的非常歡迎糾正。專利的原文在此:
《特開2020-201756》
另外,我們也發起一個小投票,問問各位關於實體快門鍵的想法:
有什麼想法也歡迎留言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