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台m5,預計收一台rp 不曉得rp的鏡頭能不能轉到m5上?
比如最近有人做出索尼FE鏡頭轉接到尼康Z卡口的2 mm轉接環,還能自動對焦。
索尼E卡口法蘭距18 mm,直徑46.1 mm
尼康Z卡口法蘭距16 mm,直徑55 mm
短短的2 mm轉接環作的出來,法蘭距就沒問題了。

圖google找的
再來是RF卡口直徑比EF-M卡口還要大,想要自動對焦可能沒有地方放電路板。
但是EF-M目前也只有APS-C片幅,或許可以在被裁切的暗處放電路板,做好遮光避免鬼影出現。
佳能的RF卡口法蘭距20 mm,直徑54 mm
佳能EF-M卡口法蘭距18 mm,直徑47 mm
但不知道會不會有市場,會選擇EOS M機身的用戶,
應該想要輕便小巧的無反,不然也有200D的單眼可以選,APS-C機身鏡頭價格也比較便宜。
RF最輕的鏡頭RF35 f1.8重305g,跟EF-M中最重18-150鏡頭的300g差不多。
EF-M也有相似的鏡頭32 f1.4重235g,考量輕便大概不會搭配RF的鏡頭。
我覺得會用這轉接環的用戶是想要有高解析的APS-C機身配上高畫質的RF鏡頭。
或是原本用M系的用戶在換到R系統後,想要拿M系當備機用。

本來也有點想不通明明單反前途黯淡,整體攝影器材市道也差,為什麼還要浪費資源去更新250D與850D那種不上不下,利潤有限,還讓許多專業用戶降格以求都不大想買的東西咧?但以整體相機的消費市場而言,就數量上來講中低階才是大宗,潛在的前70D年代的用戶其實不少,大致是性能要求不攻頂預算也有限者,出一些規格昇級夠又負擔得起的,才算得上是佛心照顧老用戶吧!撇開個人立場去看,能做到市佔第一的,絕非一般外界分析的那麼”簡單”丶“市儈”;
品牌經營也非一天兩天一步登天的,有時候收器材也是需要點耐心等待”水到渠成”;EOS R系列應該說現在才正要下重手加強攻勢,但論及成熟度時機未到;假如依C家(我假設的)戰略目標,是重演EOS M系列後來居上的歷史,重返FF無反的市佔第一(這未來不無可能),屆時裡子底子都夠了,順勢”應RF鏡用戶的要求”推出APS-C版本的機身機率就高了(C家高層受訪早說過”不排除”了);RP突然這麼快就蹦出來,本來也是嚇大家一跳的,但這種事情一向不可能”突然”,設計圖早就都在了,只是高層在看的是時機與戰術運用,是外界未預料到而先下的一步棋罷了;
主觀的決策需要客觀條件的配合,下了風險才得以儘可能降低在可承受範圍內(特別是當前的市道...C家是惟獨一家公開”極其悲觀”市場預期的大廠,而事後也證實相去不遠);先別急,觀望一下應該也沒什麼差啦,RP剛買來先好好地去用吧,原有的EOS M5再頂個兩年前後算算也夠本了,下次再入手APS-C還是維持原生不轉接的大原則其實最合理,沒什麼太大必要再去弄複雜;放心~~~,手上器材最舊最入門的絕不是你,不見得是”現在”買不起而是在刁規格,假如R5依乳摸的規格與價錢如期上市的話,吹起反敗為勝的號角希望不小,屆時你等著再搭順風車就是了!

mocca6361 wrote:
的確....
手邊機身有M2、40D、5D2、RP可以使用,
但我的鏡頭配置大多都是EF鏡頭,
EFs、APSC、RF專用鏡都各只有少少的一、兩隻而已,
能夠通用的EF才是最佳選擇,二手鏡頭數量多又便宜!!
真的!

而且還可買插入式CPL/ND轉接環,一勞永逸解決濾鏡大小不一和燈泡鏡頭前面沒法裝濾鏡的問題!

若您發現偶無回應就是我去山上拍照囉!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