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M 對於拍攝一歲的小朋友真的是很重要嗎? 400D 該配17-85 或是17-40 ?

這次只帶了Tokina T124廣角鏡回台中,原本想說以妹妹
目前好動的狀況來看,可能用廣角比較捉得住她....
沒想到沒有超音波對焦的T124竟然有這麼大的差異!!
雖然已經刻意把ISO 拉到800,讓多數情況下快門可以
到1/250 秒以上,不過妹妹拍起來還是多半是糊的~~

從相機的螢幕看起來好像是還好,不過電腦上看起來就是
糊的,似乎都是沒對到焦...

拍攝條件:
光圈: F4
快門: 1/250
ISO: 800
對焦: AI 智能(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樣才會變不好了?)
連拍啟動



USM 對於拍攝一歲的小朋友真的是很重要嗎? 400D 該配17-85 或是17-40 ?

USM 對於拍攝一歲的小朋友真的是很重要嗎? 400D 該配17-85 或是17-40 ?

USM 對於拍攝一歲的小朋友真的是很重要嗎? 400D 該配17-85 或是17-40 ?

想想小孩的成長只有一次,目前手上唯一有超音波的鏡頭
只有NIKON 18-200 VR (不過D80的連拍好像較慢,高
ISO 雜訊也較差) 以及CANON 50mm/F1.4 (不過現在
這麼長的焦段該捉不住她了吧??).

唉!難道又要去敗一顆 CANON 17-85mm IS 或是
CANON 17-40mm L 嗎??


想問問大家覺得拍大約1歲左右的小朋友,有USM的canon
鏡頭真的有很大的幫助嗎?

EF-S 17-55mm IS 有F2.8的大光圈拍小孩當然是很好,
不過實在太貴了,完全不考慮了.

其實帶小孩也沒甚麼時間出去拍照,所以畫質堪用就好了.
只是要拍小孩的成長. 不然用D80 + Tamron A16 也夠
東拍西拍了. 只是不想每次都把小朋友拍糊了~~
(感覺400D 的高ISO 比D80 好,所以拍小朋友都只用400D
了).


這裡只是針對於對焦的問題,不是手振歐~~
(這也就是為甚麼只用canon 的高ISO的原因了),而且已經用到連拍
來拍小朋友了...
2008-03-24 10:55 發佈
基本上我認為就算是小朋友身上裝了 USM 或是 SONY 的 SSS 也都不會有用的~

防手震只防「你的手」的手震,小朋友在動跟防手震沒有關係啦!
主體不動的狀況下,防手震才有意義,主體在做「影分身」,防手震也沒有用啊!
高 ISO 與大光圈會比較有用喔!
配備: 相機:Nikon FM2 & Nikon D70s & Konica S4 AUTO
照片沒對到焦有可能是因為小朋友在動,那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用高快門拍攝會比較有機會成功,我覺得問題不在對焦,
拍的時機多掌握、多拍幾張就可以了,
不然 ISO 開到1600或3200,既然只有一次的成長機會,
那雜訊就不要管他了,800在室內有時候還是不夠用的。

我還常用手動對焦拍飛來飛去的昆蟲呢,
如果 AF 不行的話,自己用 MF 來拍試試看。
配備: 相機:Nikon FM2 & Nikon D70s & Konica S4 AUTO

2008-03-24 11:18 by bm2000
照片沒對到焦有可能是因為小朋友在動,那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用高快門拍攝會比較有機會成功,我覺得問題不在對焦,
拍的時機多掌握、多拍幾張就可以了,
不然 ISO 開到1600或3200,既然只有一次的成長機會,
那雜訊就不要管他了,800在室內有時候還是不夠用的。


~~~~~~~~~~~~~~~~~~~~~~~~~~~~~~~

bm2000大 完全切中要害!

沒錯,以800iso在室內拍,確實、有時候還真是不夠用的。


以版主您常拍小朋友的Tokina 12-24mm 最大光圈f4為例,

我將光圈調整成同樣情況f4,室內拍攝、無閃燈、自然燈泡光源,比照您的拍攝條件,

給你些實際動態拍攝圖片。

但,因著--選擇拍攝景物與鏡頭固定距離、光圈設定單一、物體擺動同樣程度,燈源波動等因素,

基本上、這只能權充當作您拍照時,調整最佳iso值的參考,並非精準測試。

以下使用~相機40D、鏡頭設定光圈f4不變、節拍器設定1拍=72、距離50公分。





曝光: 0.05 sec (1/20)
Aperture: f/4
焦距: 70 mm
ISO 速度: 1600

節拍器上頭的閃燈作左右來回擺動,通常以肉眼觀看,會呈現正如圖片中只有一各燈來回左右擺動。

物體晃動情況,如同節拍器的數字,越快則閃燈越快速,好比調整電風扇轉速,葉片隨著轉快。





曝光: 0.067 sec (1/15)
Aperture: f/4
焦距: 70 mm
ISO 速度: 1250




曝光: 0.067 sec (1/15)
Aperture: f/4
焦距: 70 mm
ISO 速度: 1000




曝光: 0.125 sec (1/8)
Aperture: f/4
焦距: 70 mm
ISO 速度: 800




曝光: 0.125 sec (1/8)
Aperture: f/4
焦距: 70 mm
ISO 速度: 640




曝光: 0.167 sec (1/6)
Aperture: f/4
焦距: 70 mm
ISO 速度: 400




曝光: 0.3 sec (3/10)
Aperture: f/4
焦距: 70 mm
ISO 速度: 200





曝光: 0.7 sec (7/10)
Aperture: f/4
焦距: 70 mm
ISO 速度: 100








這就是我賣掉T124的原因
對焦太慢了
後來我又進了17-55,10-22
拍小朋友超棒的
ustv wrote:
這就是我賣掉T124...(恕刪)


原來您也有同感...
我很困惑 竟然用連拍+快門 1/250 秒還會拍出一堆糊糊的照片..

從幾年前開始用E300->D80->400D,
大多沒拍好的照片都可以有合理的解釋,
只是沒想到鏡頭會敗給小嬰兒阿!

只是很困惑當初是否改用中央對焦,而不是用AI 智能對焦
(可能相機會誤判而另行對焦其他處),結果會好一些??

當好爸爸真難阿! 17-55mm 離我太遠了....
(錢要留下來換D300阿!)

畢竟當初T124是買來拍風景,不是拍小孩的.

今天晚上還是拿家裡的幾顆鏡頭試試看.
用 "瑪麗亞" 採原地打轉的方式,拍攝放在上面
的嬰兒鞋.

D80 配上 NIKON AF-S 18-200VR:

T1:瑪麗亞靜止不動的結果



T2:用連拍加上AF-C(連續對焦),光圈F4(已經是最小了)



D80 配上 NIKON 35F2D:

T3:用連拍加上AF-C(連續對焦), 光圈F2



400D 配上 CANON 50mm/F1.4 USM

T4:用連拍加上AI FOCUS(智能對焦), 光圈F2



T5:用連拍加上MF(手動對焦), 光圈F2



400D 配上 TOKINA T124

T6:用連拍加上AI FOCUS(智能對焦), 光圈F4(已經是最小了)




上述六種組合的局部裁切:

(T1)N18-200mm VR 拍攝的靜物,對焦是很清楚.


(T2) N 18-200mm VR 用連續對焦拍攝的結果,看起來對焦是還好.


(T3) N 35mm F2D 用連續對焦拍攝的結果,看起來對焦是追不上了.(f/2 的對焦
可能也比f/4來的容易迷焦吧? 可能跟USM沒關係)



(T4)CANON 50F1.4 USM 用AI 智能對焦拍攝的結果,看起來對焦是還好.


(T5)CANON 50F1.4 USM 用手動對焦拍攝的結果,看起來我對焦的技術是不行


(T6)TOKINA T124用AI 智能對焦拍攝的結果,看起來對焦是還好 (ISO拉到1600
,以取得1/100以上的快門)



為了避免跟不上瑪麗亞的旋轉,多數的快門都維持在1/100到1/125之間.
奇怪的是T124 在足夠的快門下,看起來對焦還好...

所以大概只能怪自己的手在對焦時不穩,或者是400D的對焦能力不好呢??










我想多練習是有用的,可能你還不習慣吧?
我自己也不是很能控制,我想基本功練好會很有幫助,
這是我拍的蜜蜂照片→http://www.flickr.com/photos/bm2000/sets/72157603213379204/

下面幾張我抽出來分享,都是用手動對焦:







我覺得多練習就可以了,熟悉自己的相機可以提高在動態主題上成功的機率了~^_^
一起學習~^_^
配備: 相機:Nikon FM2 & Nikon D70s & Konica S4 AUTO
bm2000 wrote:
我想多練習是有用的,...(恕刪)

======================================


拍的真漂亮!!

不過麻煩的是,小孩的精采表情是一旦錯過就沒辦法
再等待一下或重拍了....

大光圈的對焦平面可能更淺了,小朋友一下子就跑出
對焦點了...

所以會希望可以亂槍打鳥的連拍,可以留下幾張清楚
的回憶(當然DV我也是已經有在用了..)

手動拍微距是真的很有趣的.

這是我用Tamron 90mmF2.8 拍的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