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小弟就是那個自稱小菜手的傢伙


我想,天下的菜鳥大概都和我差不多,一開始什麼基礎都沒有,身上也只有剛好夠買陽春配備的資金



但想要的裝備買齊了,從此就可以幸福快樂了嗎?








其實也不能把錯完全推給 Mobile01 啦,而是小弟實際上真的遇到了百思不解的疑問...

如果問您一個問題:「您使用率最大的鏡頭是哪一支呢?」








於是,我最後歸納出幾個結論:

1. 用 Sigma 鏡,在某些情況下測光容易 under 。
2. 用 Sigma 鏡,在某些情況下白平衡容易偏黃。
3. 用 Sigma 鏡,在測光 under 時白平衡會偏黃。
這幾個結論通常會發生,但不一定會發生,發生時只要加 EV 通常都能解決,但是不發生時若加了 EV ,拍出來也是有點怪怪的...

對菜鳥而言,練習拍照已經很辛苦了,還要三不五時為了一支鏡頭調來調去,實在是很大的一種折磨...


終於,小弟在精神長期飽受折磨,再加上每天在 Mobile01 的「加持灌頂」,最後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終於在元宵節痛下絕心帶回了 EFS 17-55...






但是,回頭仔細想想,其實前面對 Sigma 17-70 所下的結論,不過是我自己使用上的感覺而已,又沒有經過科學的驗證,會不會是自己想要敗家而產生的幻覺呢?

為了解除心中長期以來的困惑,剛好在 17-55 加入之後可以好好來個把問題弄個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一方面給自己一個交待,另一方面也可以讓和我一樣對原廠鏡與副廠鏡存有疑惑的朋友們得到有用的參考~

於是,一場腥風血雨的肉搏戰,已經箭在弦上了.........





















在 PK 開始之前,首先為各位介紹一下今天的這對新人... 呃,不,今天的兩位主角:

左邊這位臃腫的大塊頭,就是小弟的新歡 Canon EFS 17-55mm F2.8 IS USM ,人稱「原廠 APS-C 鏡皇」。


看起來有點大欺小呵...


由於先天上就已經差粉多,萬一又被懷疑這卑鄙的小菜手偏心用比較好機身來測原廠鏡,為了公平起見,在此明白宣告,後續您將看到的所有相片,全部都會來自這部 Kiss Digital X (400D):





最後,即將展開的 PK 賽,必須遵守以下規定:
1. 不論鏡頭有無 IS ,一律上腳架。 (饅頭 725B)
2. 一律採用 Av 模式,兩鏡以相同光圈拍攝。
3. ISO 固定為 200 。
4. 白平衡一律設為"自動"。
5. 除非特別追加測式, EV 一律不調整。
6. 所有相片一律以 RAW 檔拍攝,再由 DPP 以預設值直接輸出 JPG 檔。 (標準風格,飽和+0,對比+0,銳利度+3)
7. 再次聲明,這次的 PK 主要是針對前面所說的"測光 under "和"白平衡偏黃"兩項指標進行嚴格測試,其他項目的比較(例如畫質部分)即便有提到,也只是順便聊聊,並沒有作很嚴謹的測試,結果僅供參考。
俗話說得好:「擇日不如撞日。」雖然入手 EFS 17-55 後,天氣一直不怎麼好,又是陰天又是雨天的,但是不趕緊把握"購入七天內"的黃金時間好好把這新鏡頭測試也不行,所以在上週六的陰雨天,反正閒著也是閒著,小菜手就在家裡的窗戶邊佈置好戰場,就著窗外射進來的陰天自然光線,開始了慘烈的 PK ...

所以,廢話不多,咱們開始第一回合: 「原廠鏡皇」 v.s. 「C/P 王」 ── 17mm 之戰!
敬老尊賢,我們讓較資深些的「C/P 王」交出作品:


接著是「原廠鏡皇」交出的作品:


呃...這...







一開場就面對著這麼殘忍的事實...






不行,不行,這樣看不準,一定要原圖裁切再比一下...

可是...


不過,說句公道話,在 F8 的光圈下,我還真的分不出來兩支鏡頭的畫質有何差異...


哇咧,我分不出來有何不同...


由於第一回合的結果使我深受打擊...


這次換換順序,先由「原廠鏡皇」出場:

然後才輪到「C/P 王」:

..................................
(喂,喂,評審,醒醒啊!

..................................
(喂,臭菜手,給我起來!

評審的結果..................我還是分不出來......





(順便給新手們補充一點小小常識:不管 Canon 還是 Sigma ,只要是變焦鏡, 50mm 端拍出來都比定焦鏡的 50mm 小一點點喔...

難...難道我的錢真的白砸了嗎...


不願面對現實的我,還是要堅持拿原圖來切一切: (左 EFS 17-55 ,右 Sigma 17-70)

這...這...







嗚...



最後,小菜手只得默默宣佈 PK 的結果: 在陰天的狀況下, Sigma 17-70 在 400D 上表現可圈可點,並沒輸給原廠鏡...

但是...這樣就認輸了嗎?



其實,在陰天比不出問題來並不代表真的沒問題,因為我不滿意的相片都是在晴天戶外拍的,所以... 等著瞧吧,下次一定要比出問題來...

看看窗外,居來下起雨來了,既然變不出陽光,好歹「燈光」還可以玩一下, Sigma 啊 Sigma ,我非讓你「見光死」不可...

不服氣的我,再把 EFS 17-55 和 Sigma 17-70 來個室內大單挑~

第三回合比賽條件: 室內光源為 18W 省電燈泡 3 顆,55mm 焦段,光圈 F5.6 。
這是 EFS 17-55 交出來的結果:

這是 Sigma 17-70 拍到的結果:

這次就真的有不一樣了

分別將兩張原圖裁切,在 F5.6 下,兩支鏡頭畫質差不多,但 Sigma 17-70 當然暗一點: (左 EFS 17-55 ,右 Sigma 17-70)

再裁切白花的部分,很明顯可以看出 Sigma 17-70 是比較黃的: (左 EFS 17-55 ,右 Sigma 17-70)

看起來好像有點值得安慰了


所謂「好奇心害死貓」,這次 PK 的結果在小菜手的小小心靈留下了深深的陰影


萬一,砸下鉅資購入的原廠鏡,只不過是在室內拍得比較好看而已,那我要如何告慰壯烈犧牲的小朋友們的在天之靈呢?


幸好,老天有眼


於是小菜手一掃連日的陰霾,馬上架上"饅頭",第四回合 ── 陽光下的 55mm 端 F5.6 割喉戰開始啦~

首先,當然還是鏡皇 EFS 17-55 先來:

接著, Sigma 17-70 上場:

嗯,這個結果很明顯了


我們把白花裁切來看看,就會更清楚了:

左邊一樣是 EFS 17-55 ,我們可以看到,陰影中的白花白得很自然、很好看(實際的白花是稍微帶小小一點點的綠),陽光下的白花比較黃些,但也黃得很自然,和用眼睛直接看的感覺差不多~


當然,躲在家裡拍,公信力是不夠的

嗯,室外陽光下的景色, EFS 17-55 表現不錯:


再來 Sigma 17-70 ...




每次看到這種又黃又稠的怪色彩,就讓我覺得有點呼吸困難...

如果這時把 EV +1/3 ,情況會稍為改善些,但色調還是怪怪的,還是讓我不太喜歡:


不過,若撇開發色不談,兩支鏡的邊緣畫質都滿優異的:




但鏡皇畢竟是鏡皇,細節的描寫能力還是強得多:


同樣是銳利度+3,上面的草地已經銳化過頭出現方格了,但下面的還是糊糊的,細節不太清楚...


最後,我們再拿花來看一看,和前面一樣的順序,第一張是 EFS 17-55 (快門顯示 1/200 秒),第二張是 Sigma 17-70 (快門顯示 1/250 秒),第三張是 Sigma 17-70 +1/3 EV (快門顯示 1/200 秒):



三張的色彩,您喜歡哪一張呢?






















~~~ 結語 ~~~
這個測試純粹只是基於好奇和好玩而做,並不針對鏡頭優劣進行評比,而且這 2 支鏡頭真的是 2 種不同等級的東西,且不論鏡頭實際的表現,光拿對焦速度、對焦精度、恆定光圈、USM、IS、手感、...來比,完全都是一面倒,根本沒什麼好比的...


PK 之後,終於讓小菜手放下心中的大石,對我而言,拍照能夠輕輕鬆鬆、隨心所欲最重要,所以 EFS 17-55 將是我最重要的好伙伴。



補充:
1. 第 4 頁有新的測試結果, C 家粉絲們期待的結局 ── 「鏡皇 KO C/P 王」終於出現了...




2. 第 6 頁有精彩到頭昏眼花



3. 第 7 頁有 Sigma 17-70 使用心得,有興趣的大大歡迎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