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搶到促銷機票, 有機會去釜山三天兩夜, 出發前稍微做了一點功課.
查了一些資料發現, 我想要拍的景必須在萇山的山頂上拍, 於是在google查如何上萇山的資料.
發現萇山的資料真的非常的少, 沒有中文或是英文的介紹, 最後找到一篇日本人的登山日誌.
有非常詳細的圖文介紹爬萇山的經過.
上山需要三~四小時, 算是中級山, 如果要在山上拍夜景就只能晚上自己摸黑下山.
雖然人生地不熟又不懂韓文有點怕怕的, 但是真的很想拍夜景, 所以還是決定爬萇山了.
事前在台灣先準備頭燈, 指北針, 防風外套, 背著攝影器材Canon 6D, 24-70mm/f2.8, 70-200mm/f4, 以及腳架.
當天在萇山捷運站旁的大賣場先買好餅乾跟水.
這次一路上靠了很多當地韓國人的幫助, 雖然有些英文不好但是都很親切的指路給我, 我就這樣一邊問路一邊上山.
路途中遇到一位在山上賣冰棒的大叔, 大叔有學過一點漢語, 他聽到我是從台灣來的很開心.
他說台灣是民主國家, 韓國人都很喜歡台灣人.
萇山的登山入口

山腳下竟然有這麼體貼的設備, 噴槍可以清理鞋子上沾染的泥沙.

萇山地圖

前幾公里的路都是有階梯或是平坦的路, 後半就開始是石頭泥土路了

小心地雷的警告標示

也有需要走這樣的石頭路

在半山腰已經能看到釜山市區了

一路上可以聽到很多烏鴉的叫聲, 這點跟日本很像

釜山的建築物都長的很相似, 從山上看下去就像骨牌一樣.

越接近山頂, 路就越陡, 變得更難走, 經過四個小時的跋涉, 終於到達山頂了,
看到這樣的景色覺得辛苦都是值得了, 很開心的在山上吶喊了一聲.

偷拍正在看風景的韓國大叔

白天的廣安大橋

釜山市的大廈

到達山頂大約下午五點多, 山頂上約七八個人, 隨著天色漸漸變暗, 人越來越少.
我在山頂上等待太陽下山, 一個韓國大叔來跟我搭話, 但我聽不懂韓文, 用英文回他說我從台灣過來的,
大叔似乎也不會講英文, 比手畫腳問我天黑要怎麼下山, 我就拿出頭燈給他看他就懂了.
握了手後大叔就先下山了, 此時山頂上只剩我一個人, 天色漸漸變暗, 溫度也漸漸變冷.
終於等到magic moment, 廣安大橋

釜山一景, 不能說全景, 因為這只是山頂上可以看到的景色的三分之一.

釜山的高速公路(?), 還有像骨牌的公寓大廈.

Zenith Tower.

拍完後就戴上頭燈看著指北針下山了, 第一次一個人晚上在荒郊野外, 真的是蠻特別的體驗
(晚上在深山裡聽到奇怪的聲音, 其實蠻毛的, 我都不敢回頭, 一路往前走).
這張是撿到的夜景, 為什麼說撿到的, 因為在下山的半路上剛好看到可以拍的比較清晰的角度.

最後花了三小時, 平安下山, 身體筋疲力盡, 但是感覺很充實的一次旅程.
下山後馬上去怒吃韓國炸雞, 大口喝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