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老鏡頭重生

因為機身是6D
所以不知該放傳統 最後就放在這
擁有這些將近20年了


老鏡頭重生

當時我還在台北中山北路當攝影助理 當時還常被我師父虧說 我是全中山北路器材最好助理 也常被恥笑買個超冷門相機牌子 那時拍婚紗 不是哈蘇就是Mamiya 你居然買 Rolle

大約12-15年前 數位開始在婚紗發芽 取代了 6X7 6X6 645 這些傳統相機 我還記得公司進了第一台數位相機 d1x
重此 這些鏡頭就開始在防潮箱沉睡了10多年 這10多年間我也曾經想轉接 但是一直苦無機會 就是找不到
直到最近 終於找到了
終於可以接在我的6d身上了
於是跑到林家花園 試拍2張 今天先試用Schneider Tele-Xenar 180 mm f/2.8 HFT PQ




老鏡頭重生


老鏡頭重生


老鏡頭重生

拍完感想 天啊 好重
2014-08-02 16:32 發佈
文章關鍵字 鏡頭
拍完感想 天啊 好重

哈哈哈!這感想真有趣

Rolleiflex也曾是我夢想機王,

只是太貴了

恭喜你,老鏡重見天日!
鏡頭重量:1.48kg 剛查到的 又只能手動對焦
我自己感覺啦 跟現在鏡頭比反差比較低 拍出味道是現在鏡頭沒有 不過玻璃鏡頭超重 光鏡頭+遮光罩就將近1.5公斤
加一張板橋四維公園試鏡

我也有一堆老鏡,底片機時代的6x6,Pentacon six 的50mm,80mm,180mm,300mm,500mm,自從換過Canon 5DII後,就全躺防潮箱不再見天日了.

手動的135蔡頭,剛開始還偶爾為了拍風景需要長景深,拿幾顆出去,如21mm 25mm和50mm,28-85mm,其它10多顆不是賣了就是一直放防潮箱.

數位時代,還是自動對焦鏡頭方便,尤其是變焦鏡.
魯獅相簿 http://www.flickr.com/photos/lu_s/
工作的時候當然用自動對焦鏡頭
如果現在用手動鏡頭拍客人 客人恐怕會等到瘋掉
如果是20年前 那就不一定 畢竟偷懶了快20年 自動對焦真是方便
可是從另一方面看
因為是要拍自己東西
用了不方便手動鏡頭 其實會更專注攝影
有更多時間去構圖 注意測光
拍照速度變慢了 只能說多了另外一番趣味

如果可以有機會接到客人想拍全家福時 我還想接老鏡 架三腳架 接快門線試試
總覺的以前用120拍客人跟客人互動比較好
現在時代進步 科技器材都進步很多 反而拍照跟客人疏離感越遠
攝影師總是一邊構圖一眼靠進觀景窗指揮 跟客人互動反而少了
這是我個人幾年的感覺
April攝影誌
nikon 我只剩下nikon ais 135 f2
ai 28-85 f3.5-4.5

機身是fm2+原廠md12
再貼另一隻老鏡 Leica R Summilux 80mm F1.4
這是小女












哈~ 我跟你相反,當初有機會選機時,我選了哈蘇503,
而不是Rolle那台有電子裝置的棚機,當然因底片的成本太高,
我也讓它轉接上6D了。

我想感動是相同的,只不過...當初選503時..沒想到的是,
它的附件都好貴啊...

P. S. 防潮箱內2台FM2也沒在用,便宜的50/1.8,24-70/3.5~5.6,
拿來轉接,也有一番趣位。
我也想把防潮箱中的RB67鏡頭拿來轉接
但是
只在對岸無忌有看過有人PO專用轉接環
台灣完全沒看過
我已經死心了

小葉叔叔 wrote:
我也想把防潮箱中的RB67鏡頭拿來轉接
但是
只在對岸無忌有看過有人PO專用轉接環
台灣完全沒看過
我已經死心了(恕刪)


我也很想把我的RB67轉接數位機身
我的構想是把現在的數位單眼機身接在RB67後面
也就是拿掉RB67片盒,然後把數位機背抵住RB67的後面使其感光
但是由於數位感光元件與原本的RB67片盒感光有點距離
所以就必須鋸掉RB67的部份機身
但是單眼都太大台了.要卡進去,就要鋸掉滿多的
所以現在RB67大概比較可能可以接EOS M
因為EOS M比較小台.只需鋸一點點
以下是我的構想
或許太天真了

黃線是感光元件的位置.紅線大概是要鋸掉的部位,要鋸多少才會使感光元件距離吻合就不知道了
因為我沒有EOS M


應該只要鋸掉一點,不會影響原本的RB67


RB67接上EOS M預想圖
漏光的部份只能要用黑色卡紙封住


(因為EOS M感光元件很小.所以RB67構圖,大概也只能取畫面中間的一小部份)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