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

[疑問]價格昂貴的鏡頭真的有那個必要嗎?

現在數位照片後製真的是輕而易舉, 飽和度, 對比, 銳利度都很容易調,

幾秒鐘就可以把一張平凡無奇的照片調整的很毒, 那花幾萬塊買一顆鏡頭真有那個必要嗎?

除了大光圈的效果"比較"不容易用後製取代, 其他真的很容易用後製取代, 小弟真的很疑惑,

買L鏡除了省掉後製這個步驟, 還有更值得的理由嗎? 小弟很希望答案是有, 但是小弟不才

只是個攝影新手, 希望能聽聽大家對昂貴的鏡頭有什麼看法, 感謝.
2007-07-26 22:29 發佈
重點交給別人補充囉..

順著你的邏輯講,至少有一個優點
"省時間" ,以每分鐘幾十萬上下的人而言,太值得了
那我再補充一下好了, 我想知道昂貴的鏡頭有什麼是後置取代不了的呢?
Kyogo wrote:
那我再補充一下好了,...(恕刪)


如果什麼都靠後製
很容易破壞原始圖檔
效果更差吧!
除非是後製高手
但我不是這種人...
Leica M240,21/1.4,28/1.4,35/1.4,50/0.95,90AA
嗯...我的看法是...

有些好鏡的發色並不是很容易後製出它的味道的...(而這是非線性的)
環境光線千變萬化~鏡頭就像是個前處理器...
處理到感光元件的光線的"味道"(指發色)..細緻度

第二道是機身上的處理
第三道是電腦軟體上的處理

就跟炒菜一樣~每個環節都可以下功夫~一個步驟有它的味道~三個步驟也有它的特點與味道
除非以後機身上可以模擬出不同鏡頭的發色(如"鮮艷""人像""銳利"...及"70-200 2.8L"模式)

後製的確可以加強~也可以做出鏡頭本身完全無法做出的效果~(如重曝+合成)
但一些合成前的影像顏色若是自己更喜歡..不是更好嗎?
預算夠或無限的話~誰會嫌多一顆名鏡?除了體積重量之外~
鏡頭擺著也不用繳稅金也不用吃油...買了名車還要繳稅也要吃油...
但同樣的
開著名車與用著名鏡的那種感覺~是一種享受~
(大光圈鏡頭會讓觀景窗更亮、構圖更輕鬆)
Kyogo wrote:
那我再補充一下好了,...(恕刪)


沒有...

厲害的人...Photoshop就好了,根本不需要像機
Alpha接環鏡頭心得 http://blog.ducknest.com/ 討論區 http://www.dplab.org/deesBB/index.php
我覺得是細節....
無中生有不太可能吧!

另外,後製技巧也是要下功夫學的,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靠後製把圖救回來的呀!!
Kyogo wrote:
那我再補充一下好了,...(恕刪)


500或600的定焦長鏡很貴,但對於細節的描寫能力也是無可取代的。若用焦長一半的鏡頭去拍,就算機身畫素再高,後製功力再強,也很難靠著裁切跟銳化得到相同的細節。

即使是同焦長的L鏡,300/2.8跟300/4的畫質差異,也不是光靠後製就能夠拉近的。

在光學的領域裡,很多東西真的是一分錢一分貨。
或許在數位上要後製到很完美很簡單

但是像小弟我已經很久沒碰數位機了(也沒錢買數位機)

而大多數的鏡頭可以同時用在底片跟數位上

這時候,鏡頭的好壞對我而言是很重要的

因為我只拍底片,而且只拍正片(負片只會拿來拍一些不重要的場合)

正片不經掃描而直接送去手工放像(CIBA或是R3)

這時候鏡頭的好壞,就一目了然了,想假都假不了
ㄚ等部落格天地:http://blog.xuite.net/jeffchen767/blog
Leica 夠貴了吧. 印象中沒錯的話, 版上似乎討論過什麼是所謂的 "萊卡味" 以及怎麼個用電腦後製出來.
結論好像是.....目前還後製不出來. (我不確定結論, 真的忘了).
只是想告訴樓主, 有些東西是屬於感性, 主觀, 心理, 藝術層面的. 不見得每件事物都可以量化, 都可以冷冰冰的
用 0 與 1 的數位訊號製作出來~ 好像有點離題了.....
不惑之年移居美國,該買什麼車?
  • 1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6)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