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數位照片後製真的是輕而易舉, 飽和度, 對比, 銳利度都很容易調,
幾秒鐘就可以把一張平凡無奇的照片調整的很毒, 那花幾萬塊買一顆鏡頭真有那個必要嗎?
除了大光圈的效果"比較"不容易用後製取代, 其他真的很容易用後製取代, 小弟真的很疑惑,
買L鏡除了省掉後製這個步驟, 還有更值得的理由嗎? 小弟很希望答案是有, 但是小弟不才
只是個攝影新手, 希望能聽聽大家對昂貴的鏡頭有什麼看法, 感謝.
Kyogo wrote:
那我再補充一下好了,...(恕刪)
如果什麼都靠後製
很容易破壞原始圖檔
效果更差吧!
除非是後製高手
但我不是這種人...
Leica M240,21/1.4,28/1.4,35/1.4,50/0.95,90AA
有些好鏡的發色並不是很容易後製出它的味道的...(而這是非線性的)
環境光線千變萬化~鏡頭就像是個前處理器...
處理到感光元件的光線的"味道"(指發色)..細緻度
第二道是機身上的處理
第三道是電腦軟體上的處理
就跟炒菜一樣~每個環節都可以下功夫~一個步驟有它的味道~三個步驟也有它的特點與味道
除非以後機身上可以模擬出不同鏡頭的發色(如"鮮艷""人像""銳利"...及"70-200 2.8L"模式

後製的確可以加強~也可以做出鏡頭本身完全無法做出的效果~(如重曝+合成)
但一些合成前的影像顏色若是自己更喜歡..不是更好嗎?
預算夠或無限的話~誰會嫌多一顆名鏡?除了體積重量之外~
鏡頭擺著也不用繳稅金也不用吃油...買了名車還要繳稅也要吃油...

但同樣的
開著名車與用著名鏡的那種感覺~是一種享受~
(大光圈鏡頭會讓觀景窗更亮、構圖更輕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