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記2007年入手人生的第一管L鏡 24-105L F4,那時小弟我的愛機是40D。搭配Tokina T124與24-105L可是那時的一時之選,兼顧廣角與中望遠,無論外出旅遊或一般外拍,兩管F4鏡頭已經填滿我的很多回憶了。
後來,在01爬文受到各位玩家的茶毒,慢慢將購置鏡頭重心放在定焦L鏡上。然而為了兼顧活動或婚禮拍攝的需求,小弟也慢慢添購了小三元鏡。隨著歲月與快門的使用日漸增加,機身也慢慢的升級了(350D → 40D → 5D2 → 1DX)。
想當然耳,機身升級後鏡頭有不升級的道理嗎?
於是在第一次參加外拍時,又添購了小小白IS做為人像望遠鏡頭,當時對它的畫質與發色只能用驚豔來形容。後來,因為機身從40D升級至5D2,所以手中的T124變成不好用了(12~16端會有成像圈)。好吧!找到好理由,那把T124出脫換17-40L好了。
接著,小弟入手1DX後,又興起想拍飛羽的念頭,於是又砸了小朋友去購置小白兔 + 三代兩倍鏡,結果當然這樣的焦段太短了,要拍飛羽很辛苦。後來想想拍飛羽的部份就交給N 家的D7100 + 80-400 VR二代鏡就好了(CP直不錯)。
過了一陣子,剛好我堂弟想買顆超廣角鏡頭,於是我就讓賢把17-40L賣給他了,其實是自己找機會購入16-35L啦!哈哈
前面講了一堆的過往的陳年老事有點離題了。進入正題談談入手24-70L F2.8 II的心路歷程吧!
小弟我周遭很多攝影朋友都擁有此焦段(Canon 24-70 一代鏡,甚至連Sigma 24-70這顆也有),當然也有這顆Canon 二代鏡皇,為何唯獨我還在用24-105L這顆鏡頭至今。理由只有兩個,一來貪圖焦段方便與IS,二來體積輕巧好攜帶(一代鏡太笨重了)。
看了版上的24-70L F2.8 II的大樓,加上目前水貨較親民一點的價格,再也按耐不住心中的小惡魔,於是就把它帶回家了。
雖然,這顆很多前輩已經在01有不少的開箱文了,但購入的快樂心情還是要借助文字與圖片才能宣染出來。
外盒(一貫的Canon風格)

鏡身塗裝跟一代鏡不同

鏡身短小跟24-105L差不多

比一代鏡多了Lock鍵,減低用久垂頭機率。(僅24端可以使用)

AF/MF對焦開關是平的

從77mm變成82mm,減少廣角端失光。

新鏡已沒有鏡身編號了

所有配件(除鏡頭套沒拍)

水貨只有說明書,沒有光碟。

裝上遮光罩的樣子,沒有一代遮光罩的霸氣,但小巧好帶。(24端)

伸長(70端)

遮光罩倒扣,真的輕巧許多。

如此嬌貴之鏡頭,當然是日本製的。

新的鏡頭蓋,真的比舊款好用,且質感不錯。

跟愛機1DX 合照

裝上遮光罩,快跟1DX一樣高了

跟1DX合體,太重站不住(24端)。XD

70端也來一張

裝上遮光罩有24-105L的FU(沒霸氣了)

接上1DX 24端,整體配重還蠻均衡的。

湊齊大三元

1DX + 大三元

感謝鄉民耐心賞圖,先附上一張開箱測試照,其他照片後續再補上。
1DX + 24-70L F2.8 II 光圈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