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Canon FF / APS-C 共用的Body.(暫稱 Canon FF 5000D) 可行性

Canon FF / APS-C 共用的Body.(暫稱 Canon FF 5000D)

APS-C 片幅1.6x Body. EF-S鏡頭系因接觸點平面起算,尾端多出一小距離.其Body之鏡頭接觸點內陷入距離.(EF-S鏡頭尾端突出距離).再到反光板.其距離不會干涉道反光板作動.

而共用Body.EOS 接觸點採用APS-C 1.6x內陷距離.做為FF Body到反光板室前緣,不會干涉反光鏡作動距離.

FF Body EOS卡口接觸點平面起增加距離.以便可使用EF/EF-S鏡頭.不會干涉到反光板做動.

也等於EF-S鏡頭在Body的接觸點到FF CMOS感應器距離,還要增加1.997倍.因APS-C片幅(22.3mm*19.4mm)與FF片幅(36mm*24mm)由計算得知APS-C片幅乘1.997倍,才等於FF全片幅.

所以 FF 8D Body 前端也要增加距離(EF-S鏡頭尾端突出距離),FF 感應器也要往後移距離.使及距離為APS-C片幅就等同用FF全片幅16.8MP CMOS.(FF CMOS 為 16.8MP),(APS-C片幅亦是16.8MP).所以需要強而處理快的新型CPU DIGIT X1,作為資料運算轉換.

這樣FF/EF-S鏡頭與FF片幅,換算成1.6x APS-C片幅距離其共用Body就可通用.

39點對焦.

CPU採DIGIT 5+ 加 DIGIT 4 ( DIGIT X1)處理器.

16.8MP FF CMOS.(APS-C 仍是 16.8MP)

ISO 100~204800.

連拍8fps.

內建閃光燈與熱靴.

軔體介面可選擇FF/APS-C選項.

錄影全高清Full HD (60fps).

Wi-Fi内建.

GPS內建.

SDHC,雙卡制.

2012-11-10 5:01 發佈

玄恩66 wrote:
Canon FF /...(恕刪)


不要把問題複雜化了,EF-S根本就是老佳自己造的業。其他正副廠的APS-C鏡頭都可以不需要那截屁股,人家拍起來都沒問題,只有EF-S硬要多一截,多了之後畫質也沒特別好...
老佳要解套大概只有兩個方法比較可行,一個就是出固定反光鏡的機身,第二個就是放棄EF-S規格,出一個沒屁股的EF-S II。
因為目前的潮流是往FF靠攏,所以為了APS-C日漸縮小的市場採用第二案的機率不高。至於固定式反光鏡,需要的技術應該早就有了,就看老佳要不要做而已。
其實小弟老早就對EF-S死心了,當初為了區隔市場硬生出個屁股,最後倒楣的還是消費者。
玄恩66 wrote:
Canon FF /...(恕刪)


應該不會有這產品吧! 不是有人唱過嗎?
No 8D... no 8D ...

玄恩66 wrote:
Canon FF /...(恕刪)


這種機台你自己找廠商客製化~

(如果佳能有客製化單眼我會買單!!)
老佳:
拿鏡頭去做手術 切屁屁就可以了XD
在FF機上出個FIRMWARE 就可以支援X1.6 CROP 了

不過老佳不會那麼佛心來的
ckw7a5 wrote:
在FF機上出個FIRMWARE 就可以支援X1.6 CROP 了

這應該不需要
照片用電腦軟體批次x1.6 crop就可以了XD

所以依目前的技術, FF/APS-C共用的機身早已存在
http://www.flickr.com/photo.gne?id=
FF機只要可以設定成只用中央APS區域感光不就可以變成APS機了 這應該很簡單吧
光學關景窗看是畫個框或用其他啥方法把旁邊遮掉就好了
不過這樣跟格放比起來有啥差別呢?
至於遷就EF-S鏡頭?
EF-S自一開始就知道是個沒用的東西我從沒考慮買過

wonly wrote:
這應該不需要照片用電...(恕刪)


N 家ff機可以在機身上調教用APS-C 模式

這滿不錯的
不過在觀境窗上就沒小到~ 滿煩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是APS-C 鏡的碎碎念

雖然EF-S 10-22是很好用 焦段也是16-35
不過就是代替不了16-35L

55-250 焦段一流(88-400)
不過畫質


p.s 只有我剛賣光了ef-s 鏡就是真的
話就是這樣"區間/區隔".APS-C片幅1.6xBody.以Canon 10D為例.中階機.那時並沒有配Kit鏡頭.要消費者自己挑選鏡頭.後來顧及入門的Canon 300D以後的消費者.出了EF-S 18-55mm F3.5-5.6 Kit 鏡頭.又擔心消費者弄錯傳統135單反相機鏡頭用在APS-C片幅Body上.才用白點及卡插轉入APS-C-EOS接環内.鏡頭尾端突緣,是讓它與EF鏡頭分別.即前端的物鏡與尾端的目鏡再聚焦在感應器上.不是切去尾端突緣(其內尚有目鏡-尾鏡)就能解決.又APS-C鏡頭專用EF-S與副廠鏡頭,如直接用於FF全片幅Body.又會有成像圈的暗影存在.要取其可行之道.拉長EF-S鏡頭之目鏡(尾鏡)到FF感應器的距離,是APS-C片幅的1.997倍長度.讓EF-S鏡頭尾鏡能完全投射到FF片幅感應器上.副廠鏡頭也適合使用.而EF鏡頭就不受其限制,因Body原本是FF全片幅的.共用Body,EF/EF-S鏡頭群,副廠鏡頭群.是這麼的機構光學邏輯.因此對FF是16.8MP.APS-C也是16.8MP.説真切些就是全片幅FF感應器16.8MP.經軔體與處理器運算,可用於EF及EF-S鏡頭的FF 全片幅Body.
技術上也許是可行的,但市場行銷面不太可能這麼做:
一來用全幅機配EF-S鏡頭畫質不如L鏡好,且需要經過CROP,對消費者吸引力普普;
二來打擊自家EF鏡頭的市場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