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感光元件入塵血淚史-分享簡便的清理法

看了板上很多各式各樣的清理感光元件方法~
但萬萬沒想到這麼快的,就換我需要用上了~


話說愛拍風景的我,免不了要常常在戶外換鏡頭。
上山下海,各式的惡劣環境半點由不得人~
儘管再怎麼小心異異,也難敵灰塵水銀瀉地般的入侵~
這台550D玩了1年半也快兩年了,終於上次去外拍風景回來檢視照片時發現入塵了....
話說很多人都拿去給別人清洗,但我想身為風景外拍的攝影愛好者,這樣的事情遲早還會再發生的~
而且往後還會發生好多次,治標不治本,不如自己學怎麼DIY


這是第一張【稍微用吸塵器吸過】,【使用酒精清理前】拍牆壁的照片,光圈縮到29。
(未吸前更髒,好幾顆大黑點。其實這不是最初拍的那張,而是清理過幾次後想到要分享經驗才拍的。
最初那張的塵點看了讓自己奇摩子有點不爽,於是我就沒留砍掉了,所以只好拿這張當第一張)
感光元件入塵血淚史-分享簡便的清理法


於是,我又開始搜尋武林中各門各派的奇術怪招...
看看怎麼搞定感光元件入塵的方法~
千挑萬選的,不是降龍十八掌、也不是獨孤九劍和六脈神劍~
而是萬中選一的相中了酒精清理法~

這是一種很陽春、很省錢、也很簡便容易上手的方法~
就像洪七公說的:愈是平凡無奇愈能顯現大宗匠的手段~
需要的是熟練和時間,第一次清理可能會花比較久的時間~


於是找到了武林秘笈修練完當然就要開始試試拳腳啦~(以下照片皆是縮光圈到F29拍攝)


準備器材如下:
1.大吹嘴
2.吸塵器(小台的)
3.酒精(我是買95%的..)
4.棉花棒(買藥用棉絮少的...)
5.台燈


首先,先把電扇冷氣和窗戶關掉,在避免空氣流動的環境中清理。
接著再用吸塵器把桌上周遭的灰塵吸一吸。
使用完吸塵器後,大約3分鐘後再開始清理~
因為可能還有部份的灰塵因為吸塵器的空氣流動還在懸浮中~

接著開啟檯燈在燈光下作業,這是透過光線和感光元件的反光~
你大概可以看到上面有微微的塵點(有的是肉眼看不到的)
我的方法是先拿大吹球輕輕的吹一下,然後一邊開啟吸塵器吸。
先把較大的灰塵清走,以免用棉花棒清理的時候刮傷感光元件。


※但特別注意的是,要確保大吹球是乾淨的!!
不然可能會愈吹愈髒。


建議如下:
1.可以獨立買另一個感光元件【專用】吹球,不用的時候密封起來。(和鏡頭的吹球分開)
2.或者,找一個乾淨的臉盆裝滿清水,把大吹球【放在水裡】反覆吸吐乾淨裡面的灰塵。(確保乾了再使用)



清完大部的灰塵後,接下來就是酒精哥和棉花妹登場的時刻了~

【溼度】:取起一根棉花棒,沾溼酒精後在大腿上甩一甩,以大腿不會被水噴到的感覺這種溼度為佳~
大致上是用棉花棒劃過感光元件後,水痕會馬上消失的溼度。
畫起來的感覺滑滑的很好移動~太乾一來怕刮傷~二來怕棉絮~
第一次可以稍為溼一點吸附灰塵,隨著清理的差不多快結束時可以慢慢減少溼度~
但也切勿太乾以免刮傷,酒精很快就揮發的不用怕太溼^^


【使用次數】:
棉花棒不要省!!剛開始清理以畫過一橫【換邊用完】丟棄為佳~
隨著清理的次數愈多愈乾淨時可以增加次數~
但棉花棒很便宜也不用太省~
不然災情會如下:

這是第二張【省棉花棒的結果】真他X的髒~
除了照片上看的見的塵點外,還有照片上看不到但會朦上一層霧的細塵~
這時候用酒精清理就全部都集合了......XD

感光元件入塵血淚史-分享簡便的清理法


【清理方向】:

1.先初步這樣畫過【重覆幾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接著這樣~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再來邊邊角角開始【往中間收尾】,覺得差不多了就拍幾張檢視照片看看~
其實黑貓白貓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
沒有一定的方向~清的乾淨就好^^


第三張照片,從18層地獄爬到第1層了~
感光元件入塵血淚史-分享簡便的清理法



接著如法炮製,多擦幾次~前途就愈來愈光明了~(感覺任督二脈快打通了)
換了一張乾淨點的白紙拍一張~


第四張照片~
感光元件入塵血淚史-分享簡便的清理法



接著小功告成^^
第五張照片~乾淨溜溜^^
感光元件入塵血淚史-分享簡便的清理法


PS.第四張和第五張照片是我拿筆記本上的白紙來拍,那個橫紋不是百葉窗~
是筆記欄的橫紋~~~~~因為牆上太多裂縫了



※另外經過這次的液態酒精清理後,小弟對感光元件入塵有了新的定義和一些心得:


(1)【肉眼看得見的灰塵】:比較大顆的,在燈光下用肉眼就看的到。

(2)【肉眼看不見,但是縮小光圈後照片上就看得很清楚的入塵點】
個人習慣縮小光圈拍大景如F22或F29,我把他歸類到大家比較常在討論的入塵。

(3)除了上述兩者以外,個人覺得還有【以上兩者方法都看不到的細塵】
如果乾洗的話可能是察覺不出來也清不掉的,因為小弟是在用液體清理過後才知道,原來表面看似很乾淨只有幾個塵點的假象下,在液體清理下竟然能讓那些看不見的細塵全部都集合起來。(文章第2張圖)無所遁行~這是讓我比較驚訝和收穫的地方,也讓我因此有了新的認識。我也在想,這是不是長久以來讓我一直覺得之前拍的照片好像都會披上一層薄霧的禍根?


如果沒有用液體下去清,我可能永遠不知道,而還會很自我感覺良好的以為感光元件上只有多了幾個塵點,不礙事。


或許有些人會覺得沒有必要清的這麼麻煩,用果凍筆把大一點的塵點挑掉就好。
但我想,就好比窗戶來說,除了看的見的大灰塵外,一些肉眼看不見的細小灰塵,或多或少都會影響窗外的景色吧。而我認為,相對的這些細塵也或多或少會影響感光元件的成像。

以上是小弟個人的一些經驗,大家互相參考互相交流吧




另外也獻上幾張新敗入的廣角鏡頭canon 10-22拍的照片


透明的漸層藍,是我最嚮往的大海^^
感光元件入塵血淚史-分享簡便的清理法

感光元件入塵血淚史-分享簡便的清理法

感光元件入塵血淚史-分享簡便的清理法

感光元件入塵血淚史-分享簡便的清理法

感光元件入塵血淚史-分享簡便的清理法



以上
2012-04-25 18:04 發佈
第四張,第五張的百葉窗不會是酒精痕吧?
這樣真的有算清乾淨嗎?

我覺得花一點錢買果凍筆清,好用又快 .
百葉窗看起來蠻恐怖的~~
百葉窗看起來蠻恐怖的~~
百葉窗看起來蠻恐怖的~~

psx wrote:
第四張,第五張的百葉...(恕刪)



第一張到第三張都是拍牆壁,但是因為牆壁太多裂痕所以我隨便找了張紙來拍~
第四張和第五張照片的橫紋是筆記本裡白紙上的橫紋,連白紙上的細毛都拍的好清楚

至於有沒有清乾淨?因為最早拍的那張照片太髒了~
看了讓我不蘇糊~所以把他刪了~
文章裡的第一張照片其實是已經清理好幾次過後的照片了

以上酒精和棉花棒是我下午跑去買回來的,成本26元~
酒精和棉花棒還很多

t92036 wrote:
把大吹球【放在水裡】反覆吸吐乾淨裡面的灰塵。(等乾了再使用)
...(恕刪)


這一步很危險的

要等幾天水才會乾呢?


樓主從青第一根棉棒到最後一根
要花多少時間?

棉花棒接觸到CCD是點
常常刷到水痕
所以很多新手越刷越慌

我用果凍棒大概黏個十秒就完成
波比旅行攝 http://bobbyns7.pixnet.net/blog
新手還是用果凍筆最容易

果凍筆清一次一分鐘就搞定

又不怕刮傷或殘留

大多數的塵點果凍筆都可以搞定

只有少部分頑強的 才需要用日蝕水擦

久久擦一次就好


我的500d也這樣清了超多次.
結果塵點都沒減少@@

正想買凍筆算了@@



bobbyns7 wrote:
這一步很危險的

要...(恕刪)



大吹球我是要清理的前一天拿去清洗的,清洗完對著水面吹了好幾下把裡面的水氣清出來~
還有房間有開除溼機~所以隔天使用已經沒有水氣了~
(當初也有想到水氣的問題,所以為了確保安全等到隔天才使用~)


或許比起果凍筆,用酒精清理可能更來的花時間~
不過好處是相對便宜,適合窮人用~

另外讓我意想不到的優點~
是在文章裡的第二張照片中~
使用酒精清理感光元件~
除了【肉眼上看的到的灰塵】,還有肉眼看不到但縮小光圈【照片上看的到的入塵點】外~
還能清除上述兩者看不到的【細塵】~

在第二張照片中,使用酒精清理,原本照片上從只有幾個大塵點變成許多小細塵集中起來~
我想這些極小的細塵多少會影響到畫質~
比如可能會讓拍出來的照片矇上一層霧之類的~

而我想這點~可能是果凍筆做不到的效果~
所以~各有利弊吧~

黑貓白貓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貓~
我想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
這裡~小弟只是提供一個可行的方法~
提供樓主一個方法 就是把相機設成手動對焦 然後把對焦還轉至無限遠 確保拍出來的畫面是"模糊的"

然後對著大面積的白色光源 我通常是用螢幕啦 縮光圈後 將快門設定1~2秒以上

然後左右移動拍照 這樣能確定背景光源是"模糊的"和"白色"

因為模糊和移動為的是背景能夠變成更平均的白色 這樣才不會影響到塵點位置的判讀

參考一下吧~
我也是都這樣清入塵的~ 我覺得蠻不錯的. 但是要注意不能太大力 會留水痕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