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關於定焦鏡頭的拍攝距離

問一個很笨的問題...
但這問題..我Google過..也問過朋友
但沒有得到答案

因此..請版上先進能幫忙解答..

真的是很笨的問題

我想請問...一般我們鏡頭上的mm(譬如24mm, 35mm...70-200mm)
我們通常會來區分是廣角或是標準或是望遠等等的依據

關於鏡頭與目標物的距離怎麼來計算??

舉例好了
我目前是使用7D+ 24mm L II
由於是定焦鏡頭..距離會是人移動(鏡頭移動與目標物的距離)
最佳的拍攝距離會是
拍人--->??
拍人+景---->??
單純拍景---->??

想請有經驗的人幫忙分享一下

因為我昨天去試拍了一些
發現有些照片會脫焦!!!

2011-04-04 2:13 發佈

musicfreak wrote:
我目前是使用7D+ 24mm L II
由於是定焦鏡頭..距離會是人移動(鏡頭移動與目標物的距離)
最佳的拍攝距離會是
拍人--->??
拍人+景---->??
單純拍景---->??


7D的距離換算成aps-c 24MM*1.6=38.4MM

我只知道這樣 其他的問題就要問一堆高手了
我從來沒去想過..
拍人不就半身?全身?淺景深?

拍人加景..是背景含在內?那要拍的目標在前還是在後?還是在主角正旁邊?

單純拍景~妳構圖想拍什麼目標找好不就解決了?

以上是本人淺見!!
廣角.標準或是望遠

不是用拍攝距離來作依據 是以視角做依據

每顆鏡頭拍攝範圍都是從最小對焦距離到無限大

當然更沒有所謂的最佳的拍攝距離

拍人--->??
拍人+景---->??
單純拍景---->??

這些怎麼可能會是一個定值呢

musicfreak wrote:
因為我昨天去試拍了一些
發現有些照片會脫焦!!!
.....(恕刪)


這跟你說的問題
是兩回事吧
波比旅行攝 http://bobbyns7.pixnet.net/blog
musicfreak wrote:
最佳的拍攝距離會是

沒有所謂的最佳拍攝距離
http://www.flickr.com/photo.gne?id=

musicfreak wrote:
問一個很笨的問題.....(恕刪)

建議買壹台二手的底片相機重新認識最根本的光學
不然7D在手有些可惜
鏡頭上面有一個距離尺標示,例如0.22M~∞(無限遠的倒8字),就表示這顆鏡頭可以對焦在22公分到無限遠都能有清晰的畫面.22公分以下就會脫焦.

若是標示1.6M~∞(無限遠的倒8字),就表示這顆鏡頭可以對焦在1.6公尺到無限遠都能有清晰的畫面.1.6公尺以下就會脫焦.

至於要距離多遠拍,就看您當時能站的最佳位置囉!後面有一條馬路,您不可能站在馬路中拍吧!有車子跑來跑去的太危險了;後面是一條溪,也不可能退到溪底去拍吧.
魯獅相簿

沒辦法,現在入門就買單眼卻根本搞不懂機身和鏡頭標示意義變成常態了....

謝謝魯獅大的回覆
您的回覆對我有很大的幫助

丟問題到01
我已經有大的心理準備
就是被一些有經驗的大大..
訓的是!!

不過..只有有得到一些幫忙的回應
我就很感激了


musicfreak wrote:
問一個很笨的問題.....(恕刪)

魯大真是不錯!

個人再補充一些資料!

1。
24/1.4L
Specifications Canon EF 24mm f/1.4 USM L II
Optical construction(鏡片構造): 13 elements in 10 groups inc. 2x aspherical and 2x UD elements
Number of aperture(光圈葉片數目): blades 8 (circular)
min. focus distance(最近對焦距離): 0.25m (max. magnification ratio ~1:5.9)
Dimensions(直徑X高度): 94x87mm
Weight(重量): 650g
Filter size(濾鏡):77mm (non-rotating)

24mm是焦距,是指對焦無限遠時候,像距=焦距,第二主點(相當薄鏡片中心)到感光元件距離。
最近對焦距離是指鏡頭可以對焦最近的距離,是從感光元件算到物體
工作距離則是指鏡頭前緣到物體距離,一般通常是在有微距功能會較常碰到。

其實就和薄鏡片原理類似,在焦點之間是無法成像,只是薄鏡片只有一個鏡片中心,鏡頭根據入射和出射兩方向有各自中心叫做主點,各自對應前後焦點。

此影響
1.物體拍攝範圍(視角)。
2.物體成像的比例。
3.最近對焦距離。
Nikkon 24mm f/2.8
H就是主點
F是焦點
Bf就是鏡後鉅
f就是焦距
這個是在對焦無限遠狀況。


2。
拍攝距離不是鏡頭規格!
只是鏡頭會隨著焦距不同,在同樣距離下,成像比例 透視等產生各種效應!
一般來說,這個通常是由攝影者決定其所要表達,廣角通常是會較近距離拍攝展現其張力,而隨著片幅差異也會影響拍攝範圍視角,所以產生所謂等校焦距(如APS-CX1.6),那只是傳遞以35mm或FF機身同樣視角所需要的焦距,本身光學焦距等規格是沒有變。

而透視是因為距離而產生,所以越近距離的透視越明顯,顯現近大遠小的關係。讓之間原本距離尺寸比例關係加大,而長焦點鏡頭,則是相反讓之間距離尺寸比例關係變小。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