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在350D中有RAW+JPG,這裡的jpg跟用RAW檔拍然後用DPP轉出來的差別在哪裡?因為我看蠻多高手都習慣照RAW+JPG,然後要調的才用RAW,但是這樣不是很浪費記憶卡空間嗎?還是DPP轉出來的不會比直接用相機記憶的JPG好?
JPG 是相容性很高的圖片檔案格式所以他可以在很多地方上直接讀取照片內容但因為他是採用所謂破壞式的壓縮格式所以存成 JPG 格式的照片,被犧牲掉很多照片中的 訊息RAW 可以看成是一種忠於原味的相機照片格式舉凡相機在拍照時所記錄下的環境因素、相機因素等資訊都會被保存下來也因為這樣,他的檔案就會比 JPG 大的多且不同家的 相機 所使用的 RAW 也不盡相同所以 RAW 的檔案無法向 JPG 樣可以馬上被閱讀需要在取出做後製作(pc)所以 RAW + JPG 是比較多人的使用方式JPG 可以馬上看到結果RAW 是可以用來後製作(RAW大多應用在無法在重拍的場合上,過了就沒有,例如:外拍、婚紗照..等)
大大門有點誤會我的意思了~我的問題其實不是要問RAW or JPG是什麼,那個好~!而是我想知道的是一般RAW檔轉檔軟體的運算能力跟相機晶片裡轉JPG檔案的處理能力那個好?我指的是在相同容量大小下比較~當然RAW檔可以用軟體轉出甚至比RAW檔還大的超高品質JPG,但是這樣基本上很不適合瀏覽跟儲存~所以在接近相機存出的大小方面,我比較疑惑的是到底那個存出來的畫質比較好?(用DPP的話)
你的ID好熟~不知道是不是我以前認識的朋友呢? 題外話 之前印象有看過文章說 Raw 透過 DPP 轉成JPG後效果會比 直接拍JPG不壓縮的好~不過... 懶的試驗 因為我懶得拍了好幾百張 在慢慢轉 JPG 很耗時間~所以通常我用 JPG 不壓縮
這樣問我就瞭解了RAW檔轉檔軟體的運算能力跟相機晶片裡轉JPG檔案的處理能力那個好?在數位相機的拍攝過程中(或稱為感光過程中)是通過CCD或CMOS是紀錄光線和顏色的,而CCD或CMOS對顏色沒有什麼偏好,只是忠實的紀錄各種顏色的實際電壓值,因此可以說CCD或CMOS對色彩的還原是線性的。舉例:拍攝一張RAW格式的文件,然後使用專用軟體直接開啟瀏覽一下,是不是灰灰的且顏色不是很飽和和鮮豔,難看的要死吧,沒錯,這就是原汁原味的照片。那為什麼我們拍出的jpg格式的圖片效果就很好呢?原因就在於相機內部擁有圖像處理引擎和相應的處理軟體,在這些軟體中根據不同的設置效果,「預置了大量的曲線」,我們看到的jpg圖像就是通過這些曲線處理後的結果。這也就說為什麼我們拍出來的RAW圖片一個灰暗,而JPG卻比較明亮且色彩鮮豔的原因,就是圖像處理算法不同而已,也就是說相機已經給照片進行過一次PS了。所以不論在專用軟體轉檔也好或是該相機拍攝後的JPG檔,其實都只是曲線在作怪,而運算能力只是速度上的問題罷了,然而各家CCD或CMOS都有各家的色彩偏好,例如:Nikon顏色比較冷而Canon比較暖。這些檔案都可以在轉檔軟體裡藉由曲線與相關數值去做變更,自然的就沒有所謂的運算能力那個好那個差的問題囉,供您參考。至於相同容量大小下比較,這條件其實是不可能成立的,因為JPG是壓縮性破壞檔,就目前來說這格式已經去掉某些數值,在放大的情況下畫面會出現顆粒狀。然而RAW檔的確因檔案大不適合高速瀏覽,所以也相機廠商也就加入了方便瀏覽且速度快的JPG檔供瀏覽與審圖(找圖)用。不過還是有相當多人就只拍JPG檔也無不可。如有錯誤請指教。
如果不考慮任何後製動作,包括相機本身的色彩修正,那麼這個問題就被簡化為「相機硬體和後製軟體,何者的 Jpeg 壓縮演算法較佳?」Jpeg 可以用很多種失真壓縮或非失真壓縮的演算法處理,近年來很多以小波演算法為基礎的失真壓縮方式效果不差。但是大多數此類演算法都受到專利保護,所以廠商想要自由使用這類演算法是有困難的,除非他們乖乖付專利授權金。如果 Canon 手中握有其中某一些演算法的專利,或是以授權金的方式取得某些演算法的使用權,我相信他們會同時應用在相機和軟體上,但實際上如何就得問 Canon 自己了。可以確定的是,在後製軟體上對效率的要求不用太高,因為它不需要具備即時性,但是在相機上就有即時性的限制,用戶可以忍受在後製軟體用十秒鐘輸出成 Jpeg,但是沒有人能忍受相機要花十秒鐘才能把一張照片存成 Jpeg。雖然相機上的硬體處理效率都不差,但是某些太過於複雜的演算法可能只能放進後製軟體。好像沒有辦法明確回答這個問題,因為版上大概沒有人清楚 Canon 到底使用什麼演算法在相機和他們的軟體上...。還是只能自己用肉眼比較吧。
freesamael wrote:如果不考慮任何後製動...(恕刪) yup,free大回答的就是我要的~因為之前參加一個seminar,有聽到jpeg的演算技巧~但是因為是數位那邊的領域我是完全聽不懂。但是稍微知道光是一個jpeg就可已有非常多種不同的演算方式,或者說是如何讓破壞失真的差異最小。會想問這個,其實真的只是想省略一些轉檔的時間。因為在小弟barton電腦上的轉檔時間實在不快,但是我平常又都是照raw,因此我才在想假若兩者基本上的演算誤差是極微輕微的,那當然就選擇raw+jpeg是對後續處理上有一定的效率。但是,如同f大講的,相機要這麼快能存取到記憶卡裡,又不能要求太慢,所以在運算上想必應該是比dpp的差(猜測而已),而且相機裡的處理器跟運算能力也應該不會比電腦的強。所以若真的很 care畫質,可能真的還是要用轉檔比較適合。看來,升級電腦還是比較有效率的方法。另外也感謝leo大 & Kevin大的說明~wujer兄也真厲害,一眼就被你認出了~我是之前有跟你討論過17-55mm鏡頭的~你還pass我cpl的訊息~不過後來我因為有認識的老闆~所以他讓我以極為優惠的價格買了hoya 的mrc cp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