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了一些文 (用關鍵字 微距鏡 變焦鏡 找不到答案)
我只有一個60mm的微距鏡(Canon EFS 60mm f2.8 Macro USM), 但因為固定60mm焦距的原因,不夠廣角,常常需要退後才能拍的到想要的範圍,
現在想購入一個廣角的變焦鏡 (Canon EF 17-40mm f/4L USM), 取代原本的微距鏡, 並將微距鏡售出.
不保留微距鏡的原因是, 不喜歡一直更換鏡頭, 每次換每次相機都入塵, 之前送去原廠清理, 感覺越清越糟 (原本一點變三點), 所以希望更換後就不再更換.
平常用途: 小物 (約50元銅板大小), 風景
想詢問的是
1.在相同焦距,光圈,快門..., 拍攝相同物品, 微距鏡跟變焦鏡拍出來的差別?
2.利用變焦鏡改變焦距的方式, 可以取代微距鏡放大的效果嗎?
3.這樣的更換, 您的建議?
若有前輩們剛好有照片提供參考, 非常感恩
aries156 wrote:
唉~DC 已經有了,...(恕刪)
嗯,單眼或可換鏡頭相機的世界是沒有全能的單一鏡頭的,所以還是多買一顆吧,換鏡頭入塵免不了的,朝著提高換鏡頭的技術、減少入塵的方向前進吧。
aries156 wrote:
那如果用 18-200mm, 將焦距調為 > 60, 例如 200 , 拍出來的商品大小不會比較大嗎?
焦距越大拍攝物品不是呈現越大嗎? (我想我這裡觀念很模糊)(恕刪)
跟不同鏡頭的放大率有關,並非每一種鏡頭的放大率都是相等的。
雖然同是60mm的焦段,但兩者的放大率差很多,60macro放大率1:1(1/1),但18-200的60段放大率小得多。18-200最大放大率是在200端,約在1:3.x(1/3.x,不同家的放大率略有不同)。用來拍紋白蝶大小的東西勉強可以,但畫質與微距鏡差很多。依你想拍攝的物體大小來說,是需要放大率高的鏡頭的,其實60macro無需更換。
真的堅持單一鏡頭,也許有這一解:tokina 35mm macro,1:1的放大率,且在APS-C相機上約同50mm標準鏡頭的視角,這也是很多人室內拍攝選擇的定焦焦段,缺點就是不能變焦;還有一支sigma18-50/2.8ex dc,最大放大率約1:3(在50mm端),也許可用。但是這兩支最近對焦距離又更近了,微距拍攝時補光可能會有問題,而且都別苛求等同微距鏡的畫質。
而跳脫出焦距和對焦距離,更精確的說法是「微距鏡的最大放大倍率較大」,或是「最小能拍攝的範圍較小」。通常以 135FF 系統來說,放大率 1:2 以上的鏡頭會稱為微距鏡。APS-C 則是 1:3 以上的鏡頭。
以 Canon 的 APS-C 系統來說,使用 Canon EFS 60mm f2.8 Macro USM,與 Canon EF 17-40mm f/4L USM 所能拍攝的最小範圍會差異非常大。(Canon 的 APS-C 片幅大小是 22.2mm x 14.8mm)
| 鏡頭 | 最大放大倍率 | 最小拍攝範圍 |
| 60mm F2.8 | 1:1 | 22.2mm x 14.8mm |
| 17-40mm F4 | 1:4 | 88.8mm x 59.2mm |
五十元銅板的直徑是 28mm,顯然使用 17-40mm F4 這隻拍攝五十元銅板時,銅板頂多能填滿 1/4 的畫面範圍。
除了放大倍率和最近對焦距離,微距鏡的特點還有
1. 開口較小,近攝較不會遮住光源。
2. 枕狀、筒狀變形低。
3. 最佳畫質在近距離對焦時。
小弟的建議是,建議您找放大倍率高於 1:3 的變焦鏡。通常有標示 micro 或 macro 的變焦鏡就是了。這方面的鏡頭是 Sigma 的居多。
內文搜尋
X




























































































